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郝玲 《时代经贸》2007,5(12Z):214-215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拟从待犯罪化的犯罪与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两个方面浅谈了对无被害人犯罪的规制,并主要针对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从刑法谦抑性的视角及自由主义的启示来论述其非犯罪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从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概念入手,探讨新时期下我国刑法的犯罪化的任务和非犯罪化的使命,指出未来刑法将循着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的双向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3.
何文婷 《时代经贸》2011,(22):43-44
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刑事政策能够随着社会治安形势与同犯罪作斗争的需要而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当前食品安全犯罪频频发生,已严重威胁公民的健康生命的权利,相对过去的食品安全影响的仅仅是市场经济秩序来说,当前的食品安全犯罪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刑法已显示其缺陷与不足,因而需要刑事政策给以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以指导予以补救,使刑法在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最终将刑事政策具体化为刑法条文,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轻刑化说混淆了轻刑问题在中外不同的法律前提,脱离我国实际,抽象地论说轻刑化问题,所持理由无法令人信服。事实上,从刑法体系与现实的关系上论,并与外国刑法体系内容相比较,我国刑法体系并不呈现重刑化倾向。因此,认为轻刑化是刑法修订大趋势的观点是对《刑法修正案(八)》内容的误读;《刑法修正案(八)》较好地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实质,显示出我国刑法改革的方向与趋势在于在刑法不断严密化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犯罪态势,适时变迁刑罚,做到刑罚轻重有度,宽严适中,不偏于任何一极。  相似文献   

5.
影响我国发票犯罪立法的主要因素是发票的功能与发票管理制度以及发票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我国发票犯罪立法在我国税收刑法中的比重和地位过高,在立法理念上过于强调对发票管理秩序的保护,而忽视了税收利益;罪名设计上采取行为对象和行为方式的双重标准,某些罪名在入罪标准上采取"数额较大"和"情节严重"的双重标准。应调整发票犯罪的刑事政策,严格限制发票违法行为的犯罪化。在罪名设计上摒弃发票种类的标准,而以行为方式为单一的标准;在入罪标准上,摒弃"数额较大"的标准,而以"情节严重"为单一的标准,并同时调整发票犯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6.
刘天颖 《广东经济》2016,(14):257-258
《刑法修正案》(九)修订的一个重大动向就是预备行为的实行化.立法上将刑事处罚的规定前置到犯罪预备阶段是出于刑事政策上必要性的考虑,如此规定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司法实务中对于重大法益的保护问题,但是在刑法教义学层面却备受质疑,也无法消除在法理上和法教义学上对预备行为实行化处罚依据的正当性之争.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犯罪收益的追缴主要规定于《刑法》第64条:"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相似文献   

8.
被害人承诺在我国刑法中被视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被害人承诺的刑事立法化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也是公正处理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件的需要。因此,应将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刑法效果以及限制性规定等内容在刑法总则中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9.
略论当前我国经济犯罪之刑法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霞 《经济师》2005,(7):56-57
市场经济的形成和运作需要法律的有效调控,作为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刑法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于刑事立法过程中罪与非罪如何认定,刑罚轻重如何设置等问题应如何认识,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刑法对我国经济犯罪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0.
史栋  杜红全 《经济论坛》2012,(9):174-176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利用互联网进行的犯罪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犯罪作为新兴犯罪的一种,成本低,调查取证困难,危害后果较大,已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重大隐患。所以,在惩治网络犯罪时,正确区分在网络犯罪中不同犯罪嫌疑人的地位尤其重要,不仅能贯彻"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而且能更好地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1.
偷逃税违法以主观故意为要件,主要理由是:偷税一词是建国后的新造词,专门用来指称故意弄虚作假的现象。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偷税的法条表述,应当解释为包含了主观故意的内容。从刑法角度看,主观故意是偷逃税犯罪的要件,而刑法上对故意的考虑,反过来制约着税收执法,要求税务机关在对偷逃税违法行为定性处罚时考虑主观故意因素。此外,从《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关条款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上分析,主观故意也是偷逃税定性处罚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立案规定为侦查的启动程序,不仅不能达到限制侦查权力滥用的目的,而且还会降低侦查效率,阻碍刑事案件的输入。侦查部门提出的"初查"、"立线侦查"等理论只是想从操作层面对现行侦查启动模式行改良。而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从立法上明确我国侦查的随机型启动模式;并将侦查划分为初步侦查和后续侦查两个阶段;将立案作为这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同时通过对侦查行为进行具体分类和严格程序限制来确保侦查权力不被滥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从其本源上看,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尤其是作为刑法根基的犯罪构成理论,更是"饱受"前苏联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滋养".在当时引入该犯罪构成理论对我国刑法的萌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价值自不待言.而现今这一"嫁接"的理论正在接受着来自欧陆德日刑法、英美法系刑法等更新的、多元的、"嫁接"的文化际的反复冲击,已显出退却之势;再加之国内复杂的个案频发,又从另一个层面对这一刑法知识提出了挑战与要求.故而一种新的知识进阶与转型,正在悄然促成.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对其进行刑法规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已初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刑法保护体系,但还存在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罪状规定不科学、刑罚手段有缺陷、过失犯罪有待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立法逐步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制度,起到预防犯罪和惩罚犯罪的相应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94-295
未成年人犯罪已被全世界列为继吸毒贩毒和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从全国检察机关的统计数据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数量和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已成为令人担忧的重大社会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祖国的希望,因而很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其违法犯罪的原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刑事逮捕措施,以求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员矫正犯罪,重新改造自我。  相似文献   

16.
犯罪期待可能性是大陆法系规范责任理论的核心,我国目前由于类似许霆等案件的出现,再次引起了对犯罪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关注。从犯罪期待可能性的蕴涵、犯罪期待可能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地位、犯罪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等方面进行梳理,希望通过探讨能对该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国家是国际法中的责任主体,只要违背国际社会义务,触犯国际法,理当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法人"实体,拥有自己的意志和行为,具有犯罪的意图和能力,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确立国家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作为保险人法定免责事由的故意犯罪认定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保险人故意犯罪作为保险人的法定免责事由,其立法根据在于防止道德风险、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避免保险制度被滥用。对作为保险人免责事由的故意犯罪认定与刑法保持一致之立场,既符合保险法与刑法各自的功能与立法目的,不违背保险法把被保险人故意犯罪作为保险人法定免责事由的立法根据,也是由保险法免责要件规范的不明确性决定的,同时也符合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规则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时代经贸》2007,5(4X):155-156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当代各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并非当代刑法首创,它具有悠远的历史传统和深刻的理论基础。罪刑相适应的思想古已有之,当代社会罪刑相适应的价值主要定位于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融合,从而实现公正和功利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俞亮  张驰 《经济经纬》2006,3(1):151-153,15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犯罪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有针对性的刑事立法是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和凭据,而只有在科学、现实的刑事政策指引下的立法活动才能够在有效打击经济犯罪的同时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