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文根据“转换份额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的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解,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三个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吴建新 《南方经济》2010,28(8):51-60
本文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方法将我国1978—2007年服务业劳均产出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贡献三个部分,并用方差分解方法估算了各部分对地区服务业劳均产出增长率差异的贡献,然后采用核密度分布方法分析了上述三个部分对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是促进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作用随资本积累的提高呈上升趋势;(2)效率虽然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较小,但却是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3)资本积累在不同时期对地区服务业增长的贡献差别很大,其作用随时间发展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溢出效应对东道国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进而会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中,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区域经济增长的较大差异,充分利用FDI,利用其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的溢出效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建构有效的增长路径,能否在产业结构变迁中将FDI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相结合,在结合的过程中那些应当成为政策制定关注的核心问题等,成为研究FDI对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利用陕西省2000—2009年期间外商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建立简单的数理分析模型,实证分析了FDI的产业溢出效应,根据目前市场化推进中FDI在各产业行业的应用状况,试图探索FDI在经济增长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的结论表明:目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应该将产业结构调整和FDI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资源环境和市场机制,构建稳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并比较了1992年以来全国、广东和江苏中间消耗水平的结构性变化,通过对各地三大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的对比和将技术进步、结构转换从劳动生产率中分解开来,发现二者对降低中间消耗和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较大的区际差异。横向对比来看,技术进步对降低中间消耗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贡献比结构转换的贡献要高;但动态变化来看,在现有的产业结构状态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衰减的迹象。为此,要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和"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战略目标,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同时要加快核心区向外围的区际知识溢出和行业的技术标准、技术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孟文波 《科技和产业》2011,11(12):12-15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2001—2008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份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服务业经济增长效率在这段时间是逐步提升的,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而技术效率贡献微乎其微,要提高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在注重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变迁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产业结构变迁理论认为由于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需求结构变化拉动了产业结构的变迁.文章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演化经济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拉动了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变迁;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直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制造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推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不仅要靠经济增长造成的消费需求拉动,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产业的高度化发展和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础。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生产技术结构、对外贸易结构等是决定和影响产业高度化变迁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通过影响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生产技术结构、对外贸易结构来促进产业的高度化变迁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这一过程既是技术进步重要性日益显现的过程,也是技术创新持续发挥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贞 《特区经济》2014,(8):102-104
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 TFP指数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3-2010年食品业三个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三个食品子行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改善贡献较小;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快于农副食品业。接着本文分析了三个子行业市场份额增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省市的TFP增长情况,找出存在粗放型增长倾向的具体省市。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差异不断扩大背景下,分别从产业结构的效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三个方面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进行测度与分析,以期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进行解释,最后从产业结构角度对福建省的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这种空间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是惟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亚云 《改革与战略》2010,26(2):129-133
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广东经济增长显著相关,第二、三产业是目前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其中工业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广东省大力学习和落实《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背景下,这一研究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水平等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小芳 《特区经济》2010,(7):132-133
文章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后经济危机时期,如何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首先,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将成为拉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最后,从要素结构看,提高劳动力素质,鼓励技术进步、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和分析了哈尔滨市从1986至2007年之间经济发展中各主要阶段的技术进步率和技术贡献份额变化情况,指出技术进步已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技术对经济的这种推动力并不稳定,出现明显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对深圳市1987~2008年间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和测度,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技术进步则是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从短期来看,技术进步绝大部分年份仍然是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但产业结构变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能源效率;从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上来看,重化工业趋势明显与工业能源效率提升并存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比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特点是“高增长、高通胀”,已经到了要作出政策调整的时候。具体而言,是要在宏观方面通过政策的调整来处理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当前与长远、总量和结构、内需和外需、全局和局部、发展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保持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最佳平衡点是增长率10%或者比10%稍多、通胀率在6%~7%之间。文章指出,解决当前增长与通胀的问题已经不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而是“保增长、抑通胀”或者是“促增长、抑通胀”;解决长远发展问题则是尽早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创新等一系列带有长远性、深层次的治理方略并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元成 《特区经济》2008,228(1):31-33
深圳经济的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中国其他城市更为显著。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深圳正面临四个"难以为继":一是土地、空间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三是人口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针对深圳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硬资源向软资源转变,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推动深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在全球达成基本共识。文章基于《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及《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数据,运用ADF—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碳标签对我国制造业出口产生影响:发达国家率先推出的碳标签制度,作为一种新型隐性技术壁垒,将显著增加我国产品出口成本,降低出口量。对此,我国制造企业需认真研究国外碳标签发展情况,制定出产品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过程是产业结构的变迁过程。本文以近代天津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进步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天津近代技术进步的层次、阶段及其与工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认为技术进步与工业结构调整具有正向相关性,并且促进了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