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凯 《金融纵横》2005,(9):25-27
一、金融业支持农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一)农村信贷总量稳步增长,有效缓解了农业资金需求的压力。一方面,农业信贷资金总量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资金缺口。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农业信贷资金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之间在总量、结构、期限和价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因此必须合理化解矛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村领域的资金需求,目前农村领域融资渠道尚显狭窄,信贷资金仍然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村信贷资金供求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衡,在农村信贷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同时,县域金融机构又出现大量的资金闲置,其深层次原因可以归结为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不足。在深入分析失衡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农业总量投入不足、农业贷款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出台,改善了资金供求状况,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农村资金需求大,支农再贷款和农村信用社自有资金仍相对偏少,支农信贷资金仍然短缺。如何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对农业的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关系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是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信用社亏损严重削弱了信用社的资金投放能力。央行为弥补信用社贷款资金的不足,采取了输血型的再贷款,但资金规模远不能满足,而且农户小额信贷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毕竟还是个新事物,  相似文献   

6.
一、存在的“五个不适应”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民资金需求不相适应。目前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一般控制在10000元以内,只能满足一般的传统种植、养殖农户资金需求。这对于当前广大农村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不相适应。再加上有些农户的修房、产业结构调整、子女入学资金需求,其在额度内的贷款支持与需求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7.
张俊平  秦奋 《甘肃金融》2012,(12):64-64
主要问题(一)现有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的信贷资金总量不足且结构错位。农村金融供给总量和结构上的不足:一是农村金融存贷缺口大,且呈加大趋势;二是农村信贷约束程度非常高:三是农村信贷资金用途结构错位,农村金融机构只为农户提供的是储蓄、抵押类贷款和少量的小额信用贷款,不能满足农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四是农村信贷资金额度  相似文献   

8.
“三农”投入不足,资金紧张是长期困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资金更是短缺。但近段时期。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叙永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信用联社资金由紧转松,叙永县信用联社甚至出现了资金投放困难的局面。如何认识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剩”现象。是目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真的出现资金过剩,还是有效需求不足?是农村发展真的对资金需求减少,还是制度缺陷导致不能满足?是农民已富裕不需要资金来发展生产,还是政策偏差导致贫困农民得不到所需贷款?近期,笔者对古蔺、叙永两县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认为,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资金过剩是暂时现象,是制度性缺陷导致“有钱用不出去”;在贫困地区农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信贷资金需求越来越旺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领域行业的政策利好,农村项目资金需求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经营规模也呈现出了正规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良好态势.农村资金用途也呈多态集中的发展趋势.经统计分析,农业贷款的用途由传统的小户种植、养殖业向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和新型的民宿旅游行业发展.另外,农村规模种养殖户、产业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多,百万元以上贷款金额屡见不鲜.融资需求也在由分散小额向集中大额的方向转变.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建议金融支农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尽早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河北省平泉县围绕食用菌、设施菜、畜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坚持“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在着力构建“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人为主、多方吸引民资”的多元化筹资格局的基础上,2006年筹措建设资金2亿多元(其中财政性资金近亿元),集中精力重点抓好30件实事。同时,进一步用活和扩大农村信贷资金,拓宽农村信贷资金支农渠道,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财政贴息、农村小额信贷财政贴息、扶贫到户贷款财政贴息等支农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突出信贷支农重点,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一)以支持高效农业为重点,促进农业结构升级。涉农金融机构要在保证农民购买良种、化肥、农膜、农药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信贷资金需求、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收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资源优势型、传统优势型为支撑的特色农业、市场农  相似文献   

12.
刘伟林  刘俊 《中国金融》2006,(23):71-7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在财政资金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该有所作为。当前,怎样调动和吸引信贷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形成财政、信贷资金配套支农的合力,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缺少信用保证和资产抵押,银行面对大量分散小额的农村信贷需求,有钱不敢放,农业贷款难、农民贷款更难。2008年,安信农业保险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险公司”)通过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成功地配合政府与农村商业银行,为信贷资金直通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撑产业化农业发展和为农民增产增收铺出了一条新路。迄今,全市小额信贷安全稳健,未出现一笔呆帐、坏帐,实现了政府、合作社、银行、农业保险公司多家共赢,经验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1991年农村信贷资金发展趋势估计1991年农村经济,农村资金总的趋势是:市场逐渐转旺,经济加速回升;资金供求矛盾扩大,信贷资金由松趋紧。(一)超过经济基础的储蓄存款增长势头将逐步回落。由于近几年工农产品剪刀差不断扩大(89年为13.2%,90年在10%左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民实际收益下降,储蓄能力逐步衰退。加上倒挂的存贷款利率机制,影响了银行、信用社组织资金的积极性。因此,91年的农村储蓄存款形势不容乐观,预计增加20亿元,要比89、90年分别回落12个和19个百分点。整个信贷资金来源将只能稳定在1989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争取各商业银行总行直贷和专项贷款,积极支持招商引资,引导农村消费资金合理分配,千方百计吸收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和经营项目,保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资金投放逐年有较大提高。农业银行要做到平均每年投入的农业信贷资金有较高的增长幅度;农发行要保证粮棉油收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比例要提高到80%以上,每年新增贷款要有70%或者更多一些用于农业生产,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创建信用村镇,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村资金的需求主体、资金用途逐渐呈现多元化、大额化。传统的小额农贷已无法满足农村多层次的信贷资金需求,结合三农项目特点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和信贷担保模式,已成为扩大农村消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7.
刘诗俭  张勇 《济南金融》2005,(10):67-68
(一)制约县域金融信贷支农的主要因素 1。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的错位影响了信贷支农的效果。通过对某县级市的调查,发现目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由于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资金需求压力及贷款难度明显降低,相反,传统农业经济、涉农产品出口企业、农户等贷款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贷需求与信贷供给所处利益的不同层面所造成的。金融机构其经营的原则是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这必然造成信贷资金流向高收益、前景好的企业,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往往是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强信贷资金对弱势群体的支持能力是扶持弱势群体的关键。为全面了解财政、信贷资金在扶持弱势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效果及实施情况,促进两类资金的协调配合、更好地支持弱势群体的生产发展,本文以小额担保贷款为例,选择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进行了调杏。  相似文献   

19.
党海丽 《金融博览》2014,(19):58-58
金融资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之一,应从基层入手,从基础做起。 建立创新信贷管理机制。加快改革农业科技贷款管理办法,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拓宽贷款主体,延长贷款期限,建立适合农业科技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满足农业科技企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信贷资金需求,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20.
吴金彪 《西安金融》2004,(12):13-14
本文以定西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为实证分析对象,阐述了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金融支持情况,分析了农业产业化信贷资金供求矛盾,从观念更新、加强管理、信贷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其他配套措施等方面,探讨切合经济欠发达地区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