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转变农业经营机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迎难而上,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完善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体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本文以日本北海道实地调查为依据,分析了北海道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的发展模式,研究结论与建议对我国构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亚小农社会,土地细碎化问题突出。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而其中诸多举措对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方法]以大量数据材料作为支撑,分析日本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实背景,总结其为应对食物自给率走低、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农户兼业化程度加剧、耕地大面积撂荒、务农劳动力高龄化等农业发展难题所采取的主要应对举措及其成效。[结果]日本政府持续创新改进农地制度,推动土地向农业法人经营体集聚;高度重视适用于山丘区和农村留守劳动力的中小型农机发展,有效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缓解了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积极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组织经营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实现农业规模经济效益;多层次开展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化解农业接班人危机。[结论]中国正处于农地细碎化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充分借鉴日本成功经验,通过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大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营效率,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等举措,促进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4.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好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合理融资需求。这对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是乡村振兴的活水。当前,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逐步成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流动和转移的,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面临经营主体缺失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主体缺乏的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重要的组织载体。站在实然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新型农业发展面临着多元化困境。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供给与执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保障;完善农业社会化社会服务机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发展较快的趋势,整体发展前景较好。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中仍暴露出如下问题,如土地流转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金融困境、政府扶持方式有待改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足,等等。现阶段,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路径,是要破解其发展困境。加速推进农地流转工作、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金融困境、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7.
<正>借鉴日本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做法,在推进我国农地经营规模扩大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借鉴日本做法,以农地整合为抓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土地集中连片整理、农地互换的支持力度,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二是拓宽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服务主体的培养渠道。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民工返乡和有知识、爱农业的城市各类人员下乡发展现代农业。发挥社区集体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现就近年来盐城市按照中央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谈一点情况与思考。一、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导作用。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江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特点基础上,深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通过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有序规范推进土地流转、健全财政和金融体制机制等举措,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成为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市场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11.
<正>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扬州市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是一块短板,补齐这块短板,发挥财政作用尤其重要。一、扬州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客观必要性"十二五"以来,扬州市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通过打造农业园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装备、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为全面深入了解和把握通州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传统经营主体单一,具有生产方式落后、小规模经营、半自给性生产的同质特征,无法面对新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呼唤。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包括农业经营主体的构成及其连接和运行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重要任务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各主体的连接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是现阶段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对于现代化农业建设而言有着重要意义,必须要加快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才能不断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而带动全体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本文立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对其发展当中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农村治理法治建构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农业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支持,只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实现现代化建设,才能够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全面的支持,切实推动我国新型农业的发展和腾飞。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状况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显示出发展生机与潜力,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在经营规模、资金来源、市场导向、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信息化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贯彻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营造农业创业的良好环境,更好地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正>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和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苏省顺应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和农村人口快速转移、农村土地大幅流转的发展形势,通过集聚政策、集聚要素,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截至  相似文献   

18.
南安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新形势下发展迅速,逐步构筑以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力,其他经营主体为补充的农业经营体系。南安市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项目不断推进,发挥新主体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在实践中及时采取措施,着力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问题,将有利于帮助新型农业主体走出困境,进而推动农业经营方式有效转变,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制度特征与发展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和独具特色的"三权分置"农地制度安排,使得中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呈现出主体多元、融合发展、利益共享的内生制度特征,由此决定了不同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不同环节、不同层面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和分工,也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行为导向。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的内部、外部环境因素来看,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将表现出分层化、规模化、专业化、协同化、企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