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梳理比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差异,认为现阶段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体系的主要构成者,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银政企共赢,是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商业银行未来应强化既有的金融功能,巩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健全多元化功能结构、走综合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2.
洪崎 《中国金融》2012,(21):24-26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主体,应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促使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形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与最终目的经济增长决定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经济增长是指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实际财富的增加、生产技术的  相似文献   

3.
银行业既依托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面临一些困难: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与资金需求量巨大令银行经营左右为难,化解过剩产能及处置"僵尸企业"给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带来新的压力;银行自身也存在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下降、利润增长压力加大等问题。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整合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发展,以顺应客户金融需求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经济"新常态"对银行业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品质及发展方向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经济已全面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既面临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产生的新机遇。论文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在总结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的不足。论文认为,应通过重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优化银行的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回归稳健审慎的风险文化以及完善风险管理模式等措施,着力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银行转型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分析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业实体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最好的发展方式就是互联网金融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确立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银行业成功发展的未来战略。  相似文献   

6.
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银行业有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银行业应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有效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差异化金融需求;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夯实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实基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生动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随着经济金融逐步向新常态过渡,我国的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成本上升、风险增加、创新不足的挑战。在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实现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以组织的效率改进为出发点,在科学研判当前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着重加快银行自身在发展模式、业务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8.
银行业本质在于辅助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银行业的获利能力。这一逻辑关系证明,利率市场化推进程度应以"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最终评价指标。同时,"银行业经营"还扮演着连接上述两方面中介的角色。在银行业经营模式构建中须重点关注中小商业银行,应完善中小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增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识别能力、强化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增进中小商业银行的植根特质。  相似文献   

9.
贷款集中度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它是多种风险的综合,具有累积性、系统性、瞬时性和毁灭性的特征。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基层银行业突出重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受地方经济政策、产业结构、经营理念和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贷款大户化、长期化、同质化等现  相似文献   

10.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金融工作的着力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应在"新常态"下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目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造成商业银行服务意识弱化,"脱实向虚"、资源错配、合规经营文化弱化等现象渐显。结合目前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做法及成绩,商业银行亟需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引导资金回归本源;加大金融科技的研发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及信贷服务机制;实现供需均衡,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资金"脱实向虚"问题较为严重,资金在金融领域内的空转现象增加,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等金融属性较强的行业,导致系统性风险累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明确要求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这为新经济时代的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陈一洪 《银行家》2021,(3):68-70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城商行作为银行业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聚焦主业,回归本源,通过积极增加或优化有效金融供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加快从以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带动增长为主的要素结构向以技术要素、制度要素驱动增长为主的要素结构转变,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自从年初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来,银行业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在深入分析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我国银行业应该从紧跟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自我膨胀的发展方式脱身,主动将自身发展规划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从解决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在审慎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客户战略、产品战略、渠道战略和区域战略转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向、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而真正回归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银行业自身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回归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和企业居民的金融需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转变模式,强化服务,走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越发明显,新旧动能转换加速,金融科技等新技术迅速发展,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严防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是下一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词。新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核心,在于严守风险防控的底线,借力金融科技等新技术和新手段,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最终实现自身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回归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和企业居民的金融需求,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转变模式,强化服务,走科学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金融业主体部分的商业银行必须重新审视其发展的使命担当及实施路径。当前,商业银行应当将着眼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着重防控重大金融风险、着力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将优化信贷结构、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及增强金融供给的有效性,作为现阶段的实施路径,着力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与信贷享有权。  相似文献   

18.
观点摘编     
尚福林:加大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支持力度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也离不开金融血液的支持。下一步,银监会将要求银行业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信贷资金有序流入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银监会将督促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主动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机构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地"。同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作为自治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自治区经济的发展,银行业法人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也不断扩大,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唐卡拉 《武汉金融》2012,(10):70-71
实体经济是银行业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机制服务实体经验面临很多制约因素。本论文具体分西这些这些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