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最首要的生产力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生产和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杨昀泰 《活力》2023,(6):4-7+2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伟大建党精神要以历史发展过程为脉络,梳理不同时期取得的理论和实践成就,从经济社会发展、政治领导与管理等角度切入,总结得出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以提高人民群众凝聚力、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最终目标的内涵。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要求,并充分结合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实际情况,需要继续坚持伟大建党精神,回答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迈上新征程的重要问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高凤清  关晓光 《活力》2005,(5):93-9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而启动这一系统的力量源泉,是历史主体的利益追求和驱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名言,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前进的最终动因,为我们破解人类历史发展之谜提供了理论指南。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幽灵”发展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并焕发出无限生机的社会实践运动和伟大的社会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历史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民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课题,并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5.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辩证同一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玉梅 《企业导报》2012,(22):182-183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高度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7.
韩锦 《企业导报》2012,(1):242-243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揭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他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未来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对未来社会做了科学的阐述,并提出了实现途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构想的肯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国祚 《国企》2020,(2):21-23
?0年来,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全球发展格局和世界历史走向,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企业是社会重要的经济细胞和组织器官,它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  相似文献   

10.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高度概括,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纲领。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杨平 《中外企业家》2013,(12):244-246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取向,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坚持维护公平正义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推进公平正义的巨大决心。当前,积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着重要在广泛进行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自从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后,“社会和谐”这个词就在广播报纸电视上流行起来,也似乎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口号”,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总会计师》2010,(3):180-183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在这块土地上劳动和生息的世代人民,为我们谱写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历史本身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三四千年,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几个阶段.中国财税的历史也同样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历程,在理财思想上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我国古代的某些理财思想.从维护封建统治、理顺财税分配、  相似文献   

15.
杨富生 《活力》2009,(6):70-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宏伟目标.这一目标将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笔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一种社会形态。而这种社会形态只有在社会公平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出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相似文献   

16.
王秀英 《企业导报》2014,(19):175+177-17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是让大学生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与了解,懂得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历史与人民选择的结论。《纲要》课程的教学应把过去的历史与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现实、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伟达 《活力》2005,(5):44-44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先进性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究其根本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已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社会要和谐,文化是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柱。胡锦涛在谈到繁荣社会主义先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发展主要是指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力,不断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彻底的理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朱相远 《经济界》2002,(5):12-15
当代中国,随着工业化高潮的兴起,一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高潮也即将到来。中共“十五”大确定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我们必须发展工、农业生产;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唯有发展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由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将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也将存在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