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安徽凤阳小岗村民益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运行和发展中采取的模式及遇到的困难,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对策建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提升县城产业承载和配套服务功能,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  相似文献   

3.
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具有天然的自然条件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经过七年的艰苦创业,合作社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集体经济力量。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生产流动资金不足、发展空间受限、人才建设遇到瓶颈等。从促进牧区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的路径选择看,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应立足优势,弥补短板,培养合作社发展主体,推动现代牧业发展;用好用活扶持政策,促进牧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营销手段;加强品牌宣传,因地制宜发展牧区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方位的质量提升与效益提升,也是基于“四大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数字化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对应、高度适配,乡村数字化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发展场域和战略实施支点。文章构建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阐释了乡村数字化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导、技术驱动、产业引领、政策保障“四位一体”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要持续提高乡村数字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数字治理对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赋能水平和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经济大背景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数字经济渗透乡村,有利于促成乡村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循环流动、绿色产能革新、提升乡村信息获取能力、增强乡村文化底蕴、提高政策效率等。然而,乡村数字化发展也受到先天资源不足、文化基础薄弱、政务信息交流不通畅等因素影响。对此,要控制好数字经济与振兴举措相结合的方向与力度,从强化乡村产业数字结构、加强数据应用人才培养、构建政府数字治理模式、健全城乡数字发展体制着手,走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面临的现实困境,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的重要途径。如何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一些因素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进程,因此,要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合理界定组织功能、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着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治和社会治理功效,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最大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大布局中具有"压舱石"作用。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实施路径,有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L市B镇凭借"三产融合"的有效衔接"、两权分离"的提质增效"、利益联结"的激发活力"、党旗引领"的保驾护航等高质量发展路径所形成的"B镇模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满足新形势下国家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部署。该案例对当前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熙 《科技和产业》2024,24(7):28-32
林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又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0年中南和西南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乡村振兴综合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林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具有高耦合性,且中南地区耦合协调度多处于中度协调水平,西南地区多处于基本协调水平。并提出扎实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人才引进,保证资金流入等。  相似文献   

9.
首先讲乡村振兴的战略基调,一共有五个方面。第一个基调,是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导向。第二个基调,要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这就要求挖掘乡村的多种功能、统筹谋划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防止用推进某一方面的乡村振兴,代替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郑重部署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任务,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对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提出了最新要求,明确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西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延续了自身发展农牧业与农牧区的历史逻辑,是西藏自身农牧业发展战略与国家整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表现出鲜明的西藏特色和问题导向。在实践逻辑上,西藏既按照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进行部署,又根据自身形势任务、机遇挑战,展开西藏“特色”乡村振兴实践。  相似文献   

11.
孙宾  武彦婷 《科技和产业》2023,23(2):174-179
推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运用SWOT-QSPM模型,以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为研究案例,对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应采取SO战略为主、ST战略和WO战略相结合为辅、WT战略为补充的组合选择。具体措施为:提升运城市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突破瓶颈的关键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拾运城特色文化记忆,打造具有“运城印象”的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之一,对乡村振兴以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因此,黑龙江省大力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发展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对于稳住黑龙江省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意义重大。通过探析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以及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提出可供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参考的路径选择,对黑龙江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娄永飞 《北方经济》2023,(12):76-79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充分发挥了资金融通的功能作用。金融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对承载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全力支持、广泛参与。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阶段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持续健全普惠性、多层次、风险防控有效、持续高效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支点,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总体规划布局下,仍需建立更加完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本文以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调研结果为基础,对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淡旺季现象严重、发展要素不完备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全域全季全时旅游、推动多元融合体系等解决策略。以此推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铁鑫 《科技和产业》2019,19(7):123-126
高校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和高校自身的发展都意义重大。高校可以从开展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施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和培养乡村振兴专门人才等方面入手,通过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改革招生和就业政策、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等途径扎实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山东省青州市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上进行了成功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此,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应大力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战略、健全完善综合服务体系、创新三产融合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新动能作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进度和成效。为推进赣南革命老区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赣州市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五类人才,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等方面形成了有效模式,并积累了赣南革命老区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赣南样板。  相似文献   

18.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文章针对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五个方面,提出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促进乡村发展。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当前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中存在大学生对上级扶持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地方基层组织扶持政策执行不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乡村就业需求匹配不够精准、大学生难以融入乡村创业环境等现实困境。因此,从上级组织、地方基层组织、高校、企业等多维度提出优化实践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工业化、城镇化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实施长期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征,既是国民经济不同领域内容的系统集成,也是多元利益关系的有机协调。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顶层制度引导和配套政策保障,要通过城乡土地、金融、人才等领域改革的全面深化,构建起乡村振兴的要素保障、动力保障和配套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