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受年报所公布的盈余消息的调节影响。当盈余消息为"好消息"时,年报披露及时性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当盈余消息为"坏消息"时,年报披露及时性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前瞻性信息从内部人视角讨论和分析了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具有独特的信息价值和研究意义。以2007—2011 年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为对象,采用字数和内容覆盖面度量年报中的前瞻性信息,并研究盈余质量与前瞻性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发现前瞻性信息虽有强制性的披露规则,但本质上仍属于自愿披露,各公司之间披露水平有较大差异;盈余质量与前瞻性信息披露有正向补充关系,盈余质量好的公司会披露更多的前瞻性信息。  相似文献   

3.
以2001-2004年度所有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未预期盈余、审计报告类型、公司业绩等多个因素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绝对及时性和相对及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未预期盈余为正的年报、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年报以及业绩好的年报披露较早;反之亦然;当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公司和亏损公司年报披露较晚。在变更年报预约披露日期的公司中,未预期盈余为正的公司、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以及业绩好的公司通常提前披露年报;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
以2012—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年报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实证结果表明:年报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长度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无关,但年报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中的特质性信息却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相关;在非国有企业以及公司治理较强的企业中,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更有利于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与公司盈余具有相关性,因而有利于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与公司和同行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相似度相关,而与公司当年和上一年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相似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6年至2008年度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相关计量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规模、未预期盈余、审计意见以及是否ST对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仍未走出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年报披露规律;同时不排除行业发展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选择存在羊群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年至2008年度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相关计量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公司规模、未预期盈余、审计意见以及是否ST对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仍未走出“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年报披露规律;同时不排除行业发展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选择存在羊群效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内部控制审计通过提高内控质量与审计效率来促进年报披露的及时性。以2010—2012年沪深主板A股389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OLS与分位数回归对内部控制审计与年报及时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内部控制非标审计意见、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内控缺陷整改会导致年报时滞延长,但在总体上内部控制审计促进了上市公司年报及时披露。分位数回归结果还表明,在不同的年报披露时滞水平下,各影响因素对年报延迟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上市公司公告年报后,交易所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年报进行审核,并针对可能的疑问向上市公司发放年报问询函,要求公司回复并公开披露。基于这一制度背景,以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针对2014年至2017年间年报被问询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当年度年报被交易所问询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盈余质量更差,表明交易所在年报审核中是有的放矢的,关注到此类盈余质量更差的公司;同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被问询的可能性低于非国有控股公司,表明交易所在年报问询中可能存在偏倚现象;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年报被问询后,公司次年的盈余管理程度依然较高,盈余质量并未得到改善,年报问询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措施在改善盈余质量方面的监管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普遍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晚"的披露现象,但会计准则中稳健性原则对"好消息"、"坏消息"的确认具有非对称性。本文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探讨了盈余稳健性与年报预约披露日变更、时机选择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相比延迟发布年报,提前披露的年报的会计稳健性更高;而相比非周末披露年报,在周末披露的年报的会计稳健性更低;上市公司年报的会计稳健性与其披露及时性显著正相关,会计稳健性越高,披露越及时。  相似文献   

10.
及时性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直以来是会计领域研究的重要范畴。本文依据中国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数据,以上市公司年报时滞作为及时性的替代变量,从审计视角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审计报告时滞和注册会计师变更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内部监督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1.
"及时性"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直以来是会计领域研究的重要范畴.本文依据中国沪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数据,以上市公司年报时滞作为及时性的替代变量,从审计视角对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审计报告时滞和注册会计师变更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内部监督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12.
鉴于年报披露及时性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向境内A股市场流通股投资者发放问卷的形式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有着强烈的需求,但目前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较差,尚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年报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为提高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文章建议进一步修订《证券法》,缩短我国现行上市公司年报法定披露期限,以满足年报信息使用者对年报信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与第一季报的披露时间底线同为4月30号,存在上市公司年报与第一季报披露时间间隔异常的现象.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连续存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分析了年报与第一季报披露时间间隔在一周之内的上市公司,与披露时间间隔在一周之外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质量。结果表明.年报与第一季报披露时间间隔异常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质量都显著低于其他上市公司,并对这类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投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年报与第一季报的披露时间底线同为4月30号,存在上市公司年报与第一季报披露时间间隔异常的现象,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连续存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分析了年报与第一季报披露时间间隔在一周之内的上市公司,与披露时间间隔在一周之外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质量。结果表明,年报与第一季报披露时间间隔异常的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质量都显著低于其他上市公司,并对这类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投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和盈余业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2年201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Meek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盈余业绩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业绩因素显著地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以A股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分析上市公司年报日益扩展的内在关联及真实动因。研究发现:股权分散、资产规模庞大、高管报酬丰厚的上市公司会有较强的披露倾向,从而表现为年报长度的扩展和内容的细化;盈利能力与年报页码呈负相关关系,即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没有出具冗长的年度报告;发展能力和盈余管理可能性不同的公司年报长度无显著差异。文章丰富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理论研究,从年报使用主体视角将年报作为整体考察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帮助,同时也能为政府及监管机构日后制定更加简明、更加有用、与国际接轨的年报规范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浅谈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执行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后,新资产减值准则已经在上市公司实施两年多了,下面将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进行分析.研究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鉴于信息披露及时性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中国股市及上市公司的特征,提出3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依据2007年,即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考察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未预期盈余与年报披露及时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大部分和国外研究类似。但是由模型的分析结果以及年度差异来看,实施新准则后,中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实施新准则后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从1993年第一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文件——《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以来,到2006年年报披露工作结束,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规范治理已经经历了14年的探索与实践。本文拟将这14年间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间特征作个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财政部发布新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新无形资产准则")对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研究与开发,以下简称R&D)的会计处理作了重大调整,允许部分开发支出资本化,这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以2007、2008上市公司年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现状及上市公司用利用R&D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提出了改进我国上市公司R&D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