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9世纪末有一年,美国密西根州底特律电灯公司以月薪11美元的费用雇用了一名年轻的技工。这名技工打进入公司的那一天起,每天工作10小时,常常花费半个晚上呆在一间旧棚子里工作,一门心思要设计出一种新型引擎。但这名技工的父亲是个农民,他认为他的儿子只不过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邻居们也都说,这位年轻技工是个大笨牛。每个人都在拿他取笑,没有一人认为他笨拙的修修补补能够搞出什么东西来。的确,除了这名技工的太太以外,没有人相信他。当忙完白天的工作之后,他的太太就在小棚子里帮他研究。冬天,昼短夜长,天色很早就暗了,他太…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定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  相似文献   

3.
他总是那样特立独行:当人们推崇某一事物时,人们总能听到他激烈的批判;他会一个星期至少工作80个小时,他也酷爱游艇,甚至在一次比赛中差点丧命。不止这些,私人飞机、豪宅、香车美女也是他的至爱,在这些方面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就是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的风格:盛气凌人且富攻击性。但是无论  相似文献   

4.
张永春 《经营者》2003,(5):38-39
<正> 来重庆已经7个年头的浙江商人江再根,现在每天最关心的就是从菜元坝到江津、彭水这一段路途的车流情况。他最担心的就是在路上堵车,因为他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往返于上述三地,检查、指导他在这几个地方的6000多平方米超市的经营情况。重庆市总商会浙江分会的杨秘书长介绍,江再根的超市生意不  相似文献   

5.
他,一个在部队服役了20多年的副团职干部,转业地方从事技术监督工作6年,写下了一连串辉煌记录: 1992年被评为湖北省技术监督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3年被评为全省计量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6.
正良 《经营者》2003,(10):65-69
<正> 叶茂中,一个被国内许多企业老总极力推崇的广告人,文笔与口才奇好。每逢各地讲学,不仅在座者听得如醉如痴,更有诸多狂热者要求签名,给予他明星般待遇。个中缘由,一说是因为他专业;一说他能说会道,而一个曾在他公司工作过的网名“曼歌”的女孩,却归结为他的“人格魅力”。因了叶茂中的魅力,有人说,他的客户都是他的Fans。正是这样一个人,却因其离经叛道的经营方式,被习惯了传统路线的同行视为异类,业内的小年轻们在顶礼膜拜国际广告公司那  相似文献   

7.
个案一:杨弈纬,27岁,杭州某大学经贸系专科毕业,四年工作经验,目前在宁波某电器公司从事对欧洲国家的贸易工作。杨弈纬是那种在工作上很有拼劲的人,专科毕业的他从零底薪的推销工作开始做起,两年前跳槽来到这家生产家用智能型小电器的公司,目前已经是公司的中层外贸骨干,享受着不错的年薪;大学期间英语并不怎么出色的他,如今也可以顺畅地同老外交流。但让他深感压力的,仍然是自己的学历问题,杨弈纬说,虽然专科学历并不妨碍自己在工作中做出好的业绩,但对自己的工作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影响;如果想要进一步晋升,学历问题也可能成为障碍。看着自己手下几个本科毕业的年轻人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杨  相似文献   

8.
《英才》2000,(7)
文斯&#183;格雷戈里跟大部分同班同学不同的是,他来自底层的工人家庭。在30年代,他父亲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所以他们兄弟9个从小就得想办法为填饱肚子奔波。1 2岁时,文斯靠走街串户做零卖挣到第一笔零花钱。由于在二战期间文斯曾作为飞行员参加驾战机同德国空军格斗,尽管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他还是有幸成为哈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李现召,在葛泉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工作18年来,他带领队伍圈掘头面42个,掘进巷道总长近5万米;18年来,他荣获大大小小荣誉36个,创出了7项矿、公司、集团记录。18年来,再大的挫折,他没有低过头,再大的困难,他没有服过输,被矿工们誉为煤海"硬汉"。刚参加工作时,因为是一名新工,他被安排在后路上干一些清煤、运料等简单工作。但他并不满足,总是喜欢去迎头看老工人打眼、放炮。一次,李现召忙完工作后,又像往常一样凑到老工人身边讨教起了开关维修的问题。一旁有个工友嘲笑到:"你一个农民工,干两年就走了,用那心思有啥用,还不如歇会儿呢。"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个司机每天都开着公交车跑同一条路线。他爱他的车,也爱他的乘客,爱他的工作……一切都那么美好。有一天,从某站上来一个男子,此人身高将近两米,体格强壮,面目凶狠,一上车就吼道:"我不用付钱!"  相似文献   

11.
他参加工作18年,十多次获得省、市各类先进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他是个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却从未"泡"过病假,每年出满勤;他有着"签单"的权力,却从未在饭店吃过一餐饭……他,就是霞浦县质监局办公室主任卢建华,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2.
短短的五年时间,他从一位农村青年成长为市委机关报的记者;刚刚三十二岁的他,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让我们一起走近———  相似文献   

13.
大事与小事     
<正>罗伯特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他好不容易才在一家小客栈找到一份在柜台值夜班和给马厩添饲料的工作。对这份工作,罗伯特刚开始时很是珍惜。但是渐渐地,他开始烦了。因为无论他多么努力,老板都不会对他露一丝笑脸,并且还常常被告诫:"不可马虎,我可是天天都会查!"血气方刚的罗伯特哪受得了这种气!半个月之后,和其他的雇员一样,他又开始了对午餐的抱怨,因为老板提供的惟一一顿午餐总是一成不变:每天都是两片牛肉熏肠、一点泡菜和一个粗糙的面包卷。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 安徽青年小赵来广州打工,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制衣厂找到了一份短期工作.雇用小赵的老板与他订立了口头合同:劳动合同期为三个月,如果小赵表现出色,这三个月试用期就作为正式录用的劳动合同期计算工资(每月1300元),在第三个月补发试用期和劳动合同期的差额工资;如果表现一般,三个月就作为试用期,只能每月发给800元.第三个月底,老板告诉小赵,由于他的技术水平很低,工作中又出现了很多差错,所以这三个月全部作为试用期处理,以试用期工资发放.  相似文献   

15.
陈湘鹏 《新前程》2010,(2):108-109
宁刚是个工作狂,他33岁,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个勤勉负责、永葆工作热情的男人形象.他经常在办公室度过大半夜,然后靠在沙发上睡掉剩下的黎明.周末和一些节日里,他也工作,喝酒的时候,他更没完地谈工作……但这一形象最近被一个小他5岁的女孩挑战得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01,(11)
<正> 王晶是我中学时的同学,在今年7月的一次同学会上,我意外地遇见了她。分别10多年了,我只听说她到深圳闯天下成了富姐,万万没有想到她在感情上的一份悲哀。那天晚上,听完王晶的故事以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1992年,我从重庆江津来到了深圳面对流光溢彩的都市,我感到既新奇又陌生一周后,我在劳务市场凭着清秀娇美的容貌,很快就找到了一份酒店礼仪小姐的工作。在酒店里,我的工作很出色,赢得了老板的赞赏和姐妹们的喜爱这时候,一个人悄悄闯进了我的心里他叫刘健,本地人,是这间酒店的保安他不太爱讲话,虽说我们接触不多,但从他欲言又止的神态里,我知道他也喜欢我。有一天,一个喝醉酒的客人对我非  相似文献   

17.
在彭竞的人生字典上,似乎没有“难为”这两个字,按他的话说:“只要我想去做,没有做不成的事。” 作为美国S公司的业务员,他目前从事的是船舶涂料的推销工作。他每月必须完成近一万美元的销售任务。而他从事这项工作不过几个月的时间。且他的前一份工作是搞船舶货运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张君1998年7月毕业后,在山东某一石化公司谋得一份令自己称心的文秘工作。可是两个月后的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到营销部报到,改行从事销售工作,他心里极不情愿,找到销售部经理,经理回答说,现在竞争激烈,需要充实营销队伍,各科室能力较强,素质较好者,均要到销售第一线,总经理点了你的名,对你还抱有不小的希望。张君听后,无言地退出了销售部。接下来便是紧张的三天营销强化培训,张君  相似文献   

19.
北京红狮涂料公司(以下简称红狮公司)的高总经理是六十年代初北京石油学院的毕业生。他在化工行业已工作了近三十年。在他的领导下,红狮公司先后成为全国涂料行业第一个六好企业;第一个获部级质量管理奖企业;第一个被命名为国家二级化工企业;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涂料行业重点企业劳动竞赛冠军。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厂长。然而近来高经理经常满面愁云。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躺着一组数据:  相似文献   

20.
微温止步     
初识时,她刚毕业不足一年,完全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子模样;而他早她几年踏入社会工作,是成熟理性的男人。他长她十岁。 他们在那家合资企业以师兄妹相称,在同一部门工作。他负责写程序,而她负责测试检查程序。关于工作,他们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搭档一年,从未出现过问题与纷争;羡煞本部门其他的工作伙伴:因他们整日唇枪舌战。 工作之外他没有多少话语,更多的时候,他倾向于聆听;她因当时年纪小,尚不懂得隐忍,有什么悲喜情绪便一丝不漏地向他宣泄。他只是静静地听,然后替她一点一滴地分析,直到她释然为止。她对他而言是透明的。 说也奇怪,对于他的事情,他只字不提;每每她问及,他总是淡然地笑:小丫头家,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她也就乖乖地住嘴。她除了知道他家在海南、有女友外,一无所知。不知就不知吧,日子也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了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