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自然资源禀赋驱动、传统企业带动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不仅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特性,而且其结构及功能较为单一。正是这种路径依赖和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容易形成锁定效应。这种锁定效应使得产业集群面临结构性风险、网络型风险及外源性周期性风险。美国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因路径依赖引起锁定效应,使其产业集群难以转型升级,缺乏创新、路径单一、成本过高、结构僵化,最终导致底特律的破产。  相似文献   

2.
从协同创新、创新网络和自组织演化三个角度,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方面探讨科技小微企业的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可以个体企业的成长,到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再到区域系统自演化组织形成的过程、机理、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等进行多角度分析;同进也可以针对科技小微企业成长路径的三个层次,即企业层面、产业(区域)层面、国家(政策)层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和措施。从企业层面来讲,科技小微企业宜采用内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从产业(区域)层面来讲,为促进科技小微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可通过产业(区域)的空间规划,为科技小微企业的地理集聚提供保障;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为实现科技小微企业创新网络的自组织演化,国家出台积极扶持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等,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潘媛 《现代企业》2005,(3):39-40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的一种经济现象。在我国,最早的产业集群出现了1400多年前的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一线两带”产业集群已在陕西关中地区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4.
创新集群的内涵与形成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系统培育创新、促进创新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文章在对创新集群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集群的形成机理,并对创新集群的各种形成路径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优势明显 一是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国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显示,中小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我国的现实是中小企业从数量上将永远占绝大多数。扶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将比扶持单体的中小企业更有效率。企业集群所形成的地区性规模经济.在国际上比较出名的如意大利的瓷砖、大理石、服装、家具、花岗岩、水龙头等小企业集群劳布在不同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迅速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重要城市的第一产业。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工业化到达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已呈现出空间集聚态势。通过集群可以增强单个企业竞争力,形成良好投融资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激励创新,形成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然生态系统和产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构建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框架;按照循环经济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理论设计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评分法(Delphi Method)和数值比较法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内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效益和产业技术创新进行了评价,最终计算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有效挖掘出景德镇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着力点,同时也有利于构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研发、生产计划,并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崛起、引领时尚"。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升级是竞争力提高的过程。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集群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主动的战略进行产业升级,培育低成本以外的竞争力。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可以加快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产品和过程升级;通过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后发优势,形成有市场潜力的技术能力、进入特定的市场,发展中国家信息产业集群也能够形成功能升级和跨价值链的升级。我国信息产业集群承担的是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过于依赖外国技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通过制度创新,发挥区域联动效应,改善集群中本土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联系,使企业基于本土市场条件,通过自主努力产生技术创新,推动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推动作用已被多个国家的集群技术创新实践所证实。本文阐述了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景德镇陶瓷中小企业集群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提升该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乐山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经济总量过小,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是迅速增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对乐山产业集群培育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乐山产业集群培育的对策;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持续推进;依托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的力量,推动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加强集群区域内创新网络体系的培育;产业集群培育方式选择问题;产业集群培育路径问题;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优势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在农业生产组织中的模式创新。西部地区具有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本文以新疆棉花和番茄两大产业集群为例,分析西部地区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的"四力"动力机制,即由农业资源禀赋差异、特色农业集聚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以及政府引导与扶持所产生的诱因吸引力、稳固力、牵引力及推动力。提出西部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相关政策建议:培育具有本地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做好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引导并形成特色农业区域以及加工企业集中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集群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区域特色品牌;构建有利于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演变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存在着某种联系,文化的演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历了从区域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到产业文化,并进而到集群文化发展的历程,本文根据这个演变路径提炼出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出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模型,并概括出相应的函数.以此来归纳文化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和产业的重要主体,其竞争力的优劣态势直接决定着相关产业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状况。作为千年的陶瓷古都,陶瓷企业的发展状况对景德镇陶瓷产业和经济发展状况至关重要。作为新兴崛起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具有高附加值、高经济和高社会效益,逐步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制高点。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企业面对新时期国内外陶瓷企业日趋激烈的竞争,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基础,构建符合陶瓷文化创意企业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更好地规划陶瓷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进而提高其竞争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路径依赖理论,根据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在对产业集群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划分为六种类型,并为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景德镇陶瓷产业越来越难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而构建陶瓷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能有效解决该问题。为了有效构建陶瓷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便分析景德镇陶瓷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威胁,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探讨建设陶瓷创新服务平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涛  解敦亮  张纯 《企业经济》2006,(12):106-108
自主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产业兴衰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产业创新体系、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环境、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文化等方面对景德镇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考察,并提出了提升景德镇陶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李海东 《企业经济》2007,(6):143-145
区域品牌是某个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表现,是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产物。区域品牌建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所关注。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对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建设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知识共享及分工协作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关键。文章从这个原则出发,引入了"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了两个企业在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中可能会遇到的困境以及策略,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产业集群内的行业协会来促进企业间合作创新的观点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景德镇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景德镇虽有丰富的陶瓷美术人才资源,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创意型人力资本仍供给不足,旨在因地制宜地结合景德镇的市情开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江苏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产业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苏南地区产业集群单体规模大、集群的科技含量较高、集群发展有特色、集群形成与发展模式呈多样化,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现象、根植性较差、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要提升苏南产业集群竞争力,需要从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地民营企业的"对话"与融合、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机制与企业支撑体系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