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管理层股权激励有效性及内在机理。以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为结构断点进行Chow检验,发现股权激励治理效应回归方程在2003—2009年全样本期间发生了显著的结构性变化,股权分置改革改善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减少了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权分置制度变迁对国有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影响显著,缓解了公司代理问题,但是对非国有公司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对于解决国有公司过度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强国令 《上海金融》2012,(4):39-44,117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来考察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激励效果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降低了代理成本,改善了公司绩效;而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壕沟效应,股权激励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权力过大是股权激励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侯芸芸 《财会学习》2016,(6):202-203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激励管理层的工具在西方国家广泛实践并得到认可。2006年我国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有利于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很多企业开始考虑采用这种激励方式,希望能够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实现代理成本的最小化。本文主要阐述我国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和实施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股票期权激励能在境内上市公司大规模推行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经生 《中国金融》2005,(20):49-50
2005年8月23日,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等国务院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第10条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9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股权激励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理层股权激励决定因素的研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成长能力、公司规模、企业风险、自由现金流、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及管理层任期为解释变量来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风险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正相关且显著,公司规模、自由现金流及股权制衡度对...  相似文献   

6.
江金英 《中国外资》2010,(16):123-123
现代经济学理论中,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资产所有者对管理层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依照目前国内证券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年薪主要是由基薪收入、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将管理层的个人收益与公司效益紧密联系,使管理层更加关心资产所有者的利益,以及公司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学理论中,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资产所有者对管理层实行的一种长期激励的薪酬制度.依照目前国内证券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股权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年薪主要是由基薪收入、风险收入两部分组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将管理层的个人收益与公司效益紧密联系,使管理层更加关心资产所有者的利益,以及公司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动机与股权激励计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叶玲  盛明泉 《会计研究》2012,(10):35-41,95
以2005-2011年期间公告或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股权激励预案公告日前一天公司股价与前一个月公司平均股价的较高者减去股权激励预案中设定的初始行权价格以后的差额数据,本文对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计划制定中的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设定的初始行权价格就相对越低,即,在当前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弱化的背景下,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影响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使其与己有利。还发现,相对于非国资控股公司,国资控股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所设定的行权价格更低。这表明,要想使得股权激励真正成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必须重视其设计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一直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多年来公司治理实践表明,对管理层进行激励是减少代理成本的有效措施。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做了简短的述评,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管理层激励提供了借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寻找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诱发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得出管理层在基准年度下调盈余的结论,并经回归分析证实。本文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被激励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总经理包含在激励计划在内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大,说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基准年度会对报告盈余做出下调处理,而且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独立董事的比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程敏 《时代金融》2013,(14):167-168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和分析管理层激励机理,对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管理层的货币报酬激励、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确定不同激励方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优化模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但管理层在这种矛盾中扮演的角色却很少被人关注。股权激励实践为考察管理层内部人控制提供了良好的视角。本文基于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案例分析管理层特殊的利益格局下所导致的特殊行为。  相似文献   

13.
股票期权:一把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晔珉 《新理财》2006,(3):46-48
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已经有1/3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在此基础上,为了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监会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股权激励,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对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进行的长期激励,包括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及其他方式的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2年公告的股权激励计划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管理层权力的综合变量,研究管理层权力对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股权激励强度越高,激励契约中设定较长有效期的概率越低;相比非国有公司,国有公司的管理层权力对股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力显著更强。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已有企业开始股权激励方面的尝试,武汉、上海、北京等地都推出了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具体形式。之后,各种文件和政策陆续确定股权激励可以作为公司高管的激励方式。2005年8月证监会和国资委、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出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6.
以2009年至2014年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本文探讨创业板公司采用股权激励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与以往关于主板市场的研究结论不同,创业板公司采用股权激励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力资源需求,而非管理层权力。具体而言,高管离职率高、员工流失率高和劳动密集型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股权激励,而管理层权力与股权激励的关系在创业板公司中没有得到验证。进一步,本文通过考察股权激励方案的具体设计,包括授予条件、行权安排、有效期和业绩考核指标等因素,也发现创业板公司的股权激励设计体现出人力资源需求。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创业板公司的激励机制,也为监管机构指导和监督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实践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股权激励旨在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但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却鲜有讨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探究了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公告的反应。研究发现,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公告呈现消极反应,债券异常信用利差与股权激励强度显著正相关。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跨市场检验支持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存在财富转移效应。此外,在股东与债权人冲突水平较高、大股东持股水平较高和公司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中,债券市场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消极反应与财富转移效应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管理层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文献,对维护债券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股权激励已经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重视.股权激励的实施有利于将企业经理人员的利益和公司的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管理层代理问题。但由于股权激励存在种种特殊性,股权激励也有可能造成很多的问题。本文以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影响探讨相关的内容.限于作者的局限性。相关的探讨可能较为局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具有积极的经济效果.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经营业绩越好.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保持不变.强化管理层股权激励方式对于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深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工作,近期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探索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其具体实施和考核办法由国务院国资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