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边市场视角下的平台企业行为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平台企业行为具有独特的经济特征,这些经济特征与传统单边市场中的企业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传统的基于单边市场特征的产业规制理论,无法解释平台企业的经济行为,也就无法解决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平台产业中的垄断与竞争问题。对平台企业进行有效的政府规制亟须建立一套新的、基于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规制理论。  相似文献   

2.
李广乾 《江南论坛》2014,(10):12-14
正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突出特点:相关服务业发展迅猛,已经初步形成功能完善的业态体系;零售电子商务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平台之间竞争激烈,市场日益集中,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局面;电商平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电商平台、政府监管部门与进行网上销售的企业之间正形成一种新的市场治理结构;跨境电子交易发展迅速,但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成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电子商务中为买方和卖方提供“中介”服务,其中介服务主要包括为交易双方提供暂时的货款保管,为交易的达成提供信用担保,并在交易过程中对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电子商务中的资金流环节,也是网络购物中约束买卖双方公平交易的主要保障手段。目前我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还没有专门立法,法律风险巨大,尽快完善支付机构准入制度、管理办法、服务细则、监管机构、反洗钱规制等多个方面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成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电子商务中为买方和卖方提供“中介”服务,其中介服务主要包括为交易双方提供暂时的货款保管,为交易的达成提供信用担保,并在交易过程中对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约束和监督。第三方支付平台是电子商务中的资金流环节,也是网络购物中约束买卖双方公平交易的主要保障手段。目前我国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还没有专门立法,法律风险巨大,尽快完善支付机构准入制度、管理办法、服务细则、监管机构、反洗钱规制等多个方面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平台型产业反垄断规制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平台型产业已成为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与此同时,在某些平台型产业领域中的规制改革也已展开。市场结构与垄断地位、滥用市场势力、掠夺性定价、垄断协议是双边平台型产业反垄断规制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对双边平台型产业的反垄断规制不能简单凭借传统单边市场规制标准来界定,而要从双边平台型产业本身的特点和竞争环境出发谨慎对待。在双边市场条件下,《反垄断法》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王涌  高阳 《生产力研究》2007,(5):106-108
传统理论认为,一个产业只要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就需要政府通过规制手段进行治理。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于自然垄断的规制设计,依赖于一个产业自然垄断的强度和进入市场的壁垒等因素,文章运用成本曲线分析了自然垄断行业的不同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自然垄断进行了政府规制的需求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传统规制理论认为,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乃至质量规制。但新近出现的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则提出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竞争治理,如特许经营权竞标、可竞争市场、标尺竞争、直接竞争。前两者被认为是适合于市场的竞争,主张在规制领域引入事前或潜在竞争,来替代规制,达到社会最优化效果;标尺竞争试图让被规制企业与影子企业进行竞争,以解决效率问题;直接竞争从理论上讲比较完美,能促进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但本文分析表明特许经营权竞标和可竞争市场两种间接竞争无法替代规制,而只能是对规制的一种补充;标尺竞争由于被规制企业往往差异很大,使用回归分析也无法抹平异质差异,且企业间存在合谋问题等,也只能是对规制的一种补充;直接竞争在实践中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无法完全替代规制。因此,为了兼顾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自然垄断产业不能完全实现竞争治理,而需要竞争与规制两种资源配置方式进行互补。  相似文献   

8.
杨威 《时代经贸》2008,6(2):112-113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经济等原因,我国自然垄断部门一直处于政府的严格规制下,但这一格局已严重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经济理论通过成本可加性来定义自然垄断,证明政府规制并非全部必要;同时,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集团影响等原因,政府规制往往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我国规制改革的方向进行分析,提出逐渐实现激励性的规制,改变体制培育市场竞争条件,区分产业中不同性质业务已实现有效竞争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线消费者对C2C交易平台初始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中,C2C交易的发展迅猛.同时,与C2C交易紧密相连的C2C平台网站的竞争也日趋激烈.2006年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了<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网民网上消费购物比例在2005年12月达到71.30%,首次超过亚太地区70%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领域,经营者提供免费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该行为以免费+增值模式和多边平台模式为形式,以消费者在获取免费产品和服务时,实际向经营者支付大量的注意力成本与个人信息成本为实质。经营者可以通过对消费者注意力成本与个人信息成本的锁定与操纵,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限制竞争使经营者集中。因此,互联网领域免费行为的反垄断规制必须重视消费者注意力成本与个人信息成本对市场界定的作用。限制经营者垄断行为的影响,才能保障互联网领域的有序竞争,实现增进消费者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群  梁福铖 《技术经济》2022,41(9):83-94
平台经济是连接多个用户群体进行信息与资源交换的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其垄断形势愈演愈烈,对现有监管模式和反垄断研究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利用Citespace V科学计量工具,对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CSSCI来源期刊的平台经济反垄断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在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的基础上,构建了平台经济反垄断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反垄断研究主题经历了从传统双边产业反垄断与反垄断法构建,到双边市场特征与相关市场界定问题,到算法、大数据引发的垄断治理困境,再到超级平台形成、“二选一”独占交易协议四个阶段的演变。总的来看,平台经济反垄断理论框架由垄断形成机理、垄断演进趋势和反垄断规制体系三个部分组成。平台经济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锁定效应三种特征诱致垄断发生,垄断竞争理论、双边市场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是这一问题的重要研究视角;在技术与规模驱动下,平台经济呈现“厂商垄断——平台垄断——场域垄断”的主体变迁和“价格垄断——算法垄断——数据垄断”的形式升级;对此,应当构建价格监管、算法规制与数据治理相结合的综合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及政府规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其本质是高速公路市场化.高速公路产业具有垄断性、规模经济性、网络性等特点,属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网络型基础产业.为了保证高速公路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减少垄断成本,政府部门应该从市场进入、市场结构、收费标准、投资成本、服务质量等环节对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进行有效规制.现阶段,应采取多种措施规范高速公路产业化经营,同时建立起与产业化经营相配套的政府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长期以来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政府管制,传统的管制价格定价方法对企业缺乏成本约束,形成“成本黑洞”,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垄断性产业放松管制,应首先在其内部区分纯粹的自然垄断部分与可竞争部分,政府的规制应严格限定在纯粹的自然垄断部分,并积极研究、引进具有成本控制力的管制模式,以促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的角度,专利权垄断具有双重属性:法定垄断与市场垄断,前者为法律所授予,后者为市场竞争所产生.当专利权滥用产生阻碍或排除竞争的反竞争效果时,就需要反垄断法予以规制.西方经济学诸如新福利经济学垄断理论、熊皮特“创新”垄断理论、新产业组织的垄断理论等都为反垄断法规制专利权滥用提供了经济学支撑.反垄断法规制专利权滥用必须达到对创新的最优激励和对专利权 使用价值的最优发挥.  相似文献   

15.
石涛 《经济问题》2008,342(2):37-39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逐步开始了以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为目标的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但是,在规制改革过程中,要面临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国内外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经验、教训表明,能否有效地控制规制过程中引发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制改革的绩效,甚至影响到对规制改革本身的评价.引发规制风险的因素很多,但总的来看,主要集中在规制本身、市场、政府规制行为不规范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上述三方面所引发的规制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国目前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现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化解规制改革中面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自然垄断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如今,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经不多见了。如何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政府规制,是学界一直讨论的问题。本文对自然垄断理论和政府规制做了简要阐述,并总结了一些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威 《时代经贸》2008,6(1):112-113
长期以来,由于规模经济等原因,我国自然垄断部门一直处于政府的严格规制下,但这一格局已严重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经济理论通过成本可加性来定义自然垄断,证明政府规制并非全部必要;同时,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利益集团影响等原因,政府规制往往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我国规制改革的方向进行分析,提出逐渐实现激励性的规制,改变体制培育市场竞争条件,区分产业中不同性质业务已实现有效竞争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理论依据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卓  孙燕东 《当代财经》2004,(11):81-84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滞后于其他改革,这影响了整体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本文通过规制失灵、技术和需求变化、产业融合、规制理论新发展等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因素的逻辑分析,借鉴国际上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经验,提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的政策建议:加快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进程,构建有效竞争基础;完善规制法律体系,建立独立规制机构;垂直分解与剥离重组相结合,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西方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我国产业界的竞争与垄断现象,提出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政府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论瓶颈垄断下的接入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垄断产业引入竞争后,瓶颈垄断厂商的拒绝接入是一种典型的策略性行为,它意在维护纵向一体化垄断、限制下游市场竞争.而行政垄断势力对瓶颈垄断的支持,则会使拒绝接入进一步固化.理论分析表明,拒绝接入会导致自然垄断产业下游竞争性市场关闭和市场化改革倒退,因此需要以接入规制来促进竞争.由于转型期的瓶颈垄断还具有深厚的行政垄断体制基础,因此接入规制的有效性还仰仗于打破政企不分式的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