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勇 《上海会计》2001,(8):31-33
在中方企业与外商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营企业中,由外商控股并主要经营管理的企业占有相当比例,对这类企业,中方应定期对其财务状况作分析和证券,了解和判断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可能发展的趋势,从而及时作出积极的反应,以提高中言投资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相似文献   

2.
欧美两地在制度建设、市场规模、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平步青云领先水平。随着中国海外投资重心从获取资源不断向收购先进技术、营销渠道和品牌转移,欧美必将成为投资高地。  相似文献   

3.
《辽宁财税》2002,(12):60-60
一、台资过程中对中方财产低估,许多民营企业为了争取与外商合资或合作,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在合资过程中,中方多以厂房、土地、人员、品牌等方式入股。许多民营企业原有自己的品牌或商标,且已有较高知名度,其品牌已有较大的无形资产价值,但是由于外方坚持自己的品牌战略,以自己的品牌取代民营企业原有的品牌,而民营企业由于没有品牌意识或品牌意识淡薄,或由于外方的偏见和中方人员自身的自卑心理,主动放弃自身的品牌或商标,从而造成自有品牌的丧失,会导致其在以后的生产经营和收益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4.
《云南金融》2014,(12):48-48
在9月举办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企业推出了北斗卫星增强基站、无人机、无人船等产品,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在此期间,中方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北斗技术转移研讨会,展示了北斗技术转移成果、应用成果以及应用前景,为北斗导航系统在东盟国家拓展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5—2018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潜能的关键作用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技术流入与输出双向视角检验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集群显著促进了区域间技术转移,对技术流入与输出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产业结构升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区域间技术转移的过程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作用仍有待提升;市场潜能仅对后半段中介路径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市场潜能越大越能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且对技术流入的调节效应更强。基于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如下:鼓励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差异化发展,强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垂直关联,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以及在低集群地区充分挖掘区域市场潜能。  相似文献   

6.
冯雁秋 《中国金融》2006,(23):50-52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如实现技术转移.促进市场竞争、完善市场环境、创造人力资本等等。正因为如此,FDI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取国际资本,推动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商青接投资总量占发展中国家资本流人总量的比重,已经从1991年的29%上升到2000年的67%.  相似文献   

7.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直是我国政府利用外资的重要目标。八十年年中后期以来,我国政府为鼓励在引进外国资本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利用外资项目的技术含量,曾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方针,近年来,面对大量洋牌洋货冲斥国内市场,名牌国货市场份额纷纷被洋货挤占,外商垄断有关行业,致使国内相关行业的国有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于是许多学倍感我们陷入了“让了市场”而“没有换到技术”的难堪境地。因此,如何正确评估10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方针的实践业绩,事关此战略方针的进一步有效操作和利用外资水平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引进了一大批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用技术,而且还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技术扩散创新效应,使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处在国际技术发展的生态低端,技术变迁的任务还很重。  相似文献   

9.
技术应用战略的核心是技术转移战略,它是发展中国家从跨国公司获取先进技术的主要渠道.跨国公司通常以两种方式进行技术转移:其一是在产权控制权范围内对海外子公司的内部化技术转移;其二是向其它企业的外部化技术转移.跨国公司采取内部化或外部化技术转移方式,主要取决于被转移技术的性质、跨国公司的技术策略、接受方的技术能力和东道国的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资金来源。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来到中国的不仅仅是资金,而且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我们不仅要把这些国外的资金运用好,更重要的是通过吸收和学习伴随外资而来的先进技术,通过自己“干中学”,通过各种外溢效应实现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最终实现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的质的飞跃,走向科技兴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