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铁路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铁路行车事故分类如何与之相适应,提出铁路行车事故应严重按人、财、物的损害程度进行最化分类,使铁路行车事故的定性更趋合理,确切、,从而对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的加强和纠正事故处理中的不正之风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系统的观点和人-机-环境综合协调的要求出发,建立起影响铁路行车安全诸因素间关系的解释结构模型,并确认了各种工效因素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车站值班员操作可靠性的工效因素进行评析。最后提出了改善铁路安全行车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铁路设备差,投入不足,职工业务水平低,行车安全问题严重。铁道部作为行业主管,要制订符合地方的行业规范,在业务上进行指导、监督。地方铁路在安全投入上要有保证,安全不符合的不准运营。  相似文献   

4.
九五期间,铁路运输安全总体上呈逐步好转的态势,全国铁路行车重大,大事故有所减少,安全周期相对延长。对比“八五”前三年(1991-1993)和“九五”后三年(1998-2000),全国铁路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
利用信息技术带动行车安全装备的系统配套是确保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沪宁线正在建设安全监控示范线,旨在探索建立中国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模式。从“信号联锁”概念的延伸,提出建立行车“闭环控制”模式的设想,并以此为行车控制理念,提出建立沪宁线行车安全实时控制系统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铁路机务非正常情况行车是指由于站场技术设备施工、设备(机车、监控装置、机车信号)故障、不良天气等情况影响,造成不能按照正常的行车办法行车的情况。处于非正常情况下,机车配备的一些安全保障装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行车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给行车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进行“铁路机务非正常情况行车安全预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从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非正常作业进路安全监督装置是铁路既有线在非正常情况下对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的道岔和进路控制,确保行车安全的重要和有效手段。柳州铁路局在对该装置两年多的运用中,总结了一些使用管理办法,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基于铁路行车安全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及系统体系的结构。并对系统主要实现的行车安全信息管理;行车安全评价、安全隐患诊断与预警;行车事故原因分析;自然灾害事故抢修辅助决策等四大功能进行细分。最后得出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从“人-机-环境”的角度,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应由行车人员安全保障系统、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环境安全报警保障系统和行车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构成一个统一的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铁路行车安全保障提供了构思框架,并对有关问题提出了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铁路危及行车安全的治安案件与事件主要是指铁路上发生的提车勾、置放障碍物、关闭折角塞门、拆盗铁路设备设施、击打列车和机动车肇事、耕牛肇事等直接影响客贷列车行车安全,可能造成国家财产与旅客群众生命与财产巨大损失的治安案件与事件。近年来,此类治安案件与事件随着铁路沿线治安形势的变化和铁路客货列车提速而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已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本文试就发生在长沙铁路公安处管内的此类案件与事件的特点、原因和对策作些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