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有企业治理困难是现代企业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所面临的一个普遍治理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取得了一定成就,现国企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针对其所反映出的问题和矛盾,构建了一种“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我国的国企改革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阐述了有关国企改革认识的一些误区,分析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乃公司治理,并结合党的十六和全国十届人大的精神,提出了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的可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下的国营单位"向"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的角色转变。以国企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为主线,国企改革可以分为扩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的改革初期(1978—1992)、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的深化时期(1993—2002),以及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企治理的完善时期(2003—2016)3个历史阶段。回顾我国国企治理结构的改革历程,并总结其得失,无疑对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企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下的国营单位"向"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的角色转变。以国企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为主线,国企改革可以分为扩权让利和两权分离的改革初期(1978—1992)、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为目标的深化时期(1993—2002),以及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国企治理的完善时期(2003—2016)3个历史阶段。回顾我国国企治理结构的改革历程,并总结其得失,无疑对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企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资本所有者利益如何保障的问题.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顺利完成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国国企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存在低效率.我国国企在治理结构改革中应注意产权安排问题;委托-代理问题(规避内部人控制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功能理论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证券市场功能发挥的前提。文章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在国企改革方面的定位强调证券市场对国企改革的融资功能,而忽视其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强调通过证券市场达到实现促进国企改革的目的,而忽视国企通过证券市场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要发挥证券市场的国企改革功能必须对证券市场与国企改革的关系重新认识,将国有企业的制度变革作为国企改革的关键,让政府从企业利益中解脱出来,使政府彻底地退出微观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国企改革在2005年要“以建立健全国有大型公司董事会为重点,抓紧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和派出监事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形成真正有权威、负责任、独立于经理层、有能力的合格的董事会。对此,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公司制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市场经济主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公司制的最大优点和精髓体现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上,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表明国企改革已进入公司治理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在国企改革攻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要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以便实现资本资源的优化配置;二、只有发挥证券市场对企业绩效的度量作用,才能在改制企业中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尽管中国证券市场有了迅速发展,却很不规范。证券市场的缺陷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企业制度不规范,如此的公司往往被怀疑是大股东“圈钱”的工具,无法成为有吸引力的投资对象和健康股市的基础,高市盈率和低成长性使多  相似文献   

10.
国资国企改革中最大的误区是见物不见人当前,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资产管理,经常照搬西方模式,片面地强调股份制、公司治理结构等体制因素,似乎只要把企业财产经营权改为“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的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国资国企改革中最大的误区恰恰是上述“见物不见人”的情况。西方模式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自身也有一定的漏洞,常常出现危机,并不是灵丹妙药。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人是搞好国有企业、振兴国有经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公司治理的不完善必然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但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上看改革建制尚未到位,原有体制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新的机制形式下依旧存在,尚未建立规范的国家、企业、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因此只有通过建立规范的制衡机制才能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国有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了简要的概述,探讨了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内容,分析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利益相关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构建国有企业利益相关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思路.认为应更多考虑包括国有资产出资人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管理,以提高企业活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比较两种国企改革思路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权分离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将企业的评价和对经理人员的约束和奖惩由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完成。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国企改革的重点是为了有效选择和监督经理。产权改革和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两种改革思路,都是为了创造有效的竞争,达到合理选择和监督经理的  相似文献   

14.
Privatisation in China has proceeded on a gradual path over 30 year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etailed review of China's privatisation programmes from its Share Issue Privatisation (SIP) to its Non‐tradable Share (NTS) reform. The SIP was a primary offering process wit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ssuing new shares to private investors, but after thei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shares remained non‐tradable and were mainly held by the government. The SIP achieved only limited success because of its partial trading and partial privatisation, which l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TS reform in 2005. The NTS reform aimed to dismantle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urther privatisation. The review shows that the NTS reform has yielded greater success in improving firm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an the SIP.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问题是国企公司制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公司治理的复杂性以及国有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国有公司治理机制的安排更多地体现了建构论理性主义立法观,而非国有公司治理机制的选择则更多地契合进化论理性主义立法观。无论如何,中国公司治理机制的选择和建构,只能成为中国式的公司治理模式,其生命力也只能寓于生动丰富的中国公司治理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王伦强 《特区经济》2007,219(4):162-164
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源泉。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形成于不同的市场环境。经济发展的路径、文化传统、政治法律制度、经济民主及股东权利意识的差异,是导致公司治理模式差异的重要原因。我国公司存在的价值、我国法制的现状以及国际竞争的驱动决定了我国公司治理模式改革的取向。政府导向的改革模式为我国政府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法规,进而规范公司治理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How Good Is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revised OECD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2004 and China's regulatory framework, we develop a corporate governance index ( CGI) to measure overal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practices of the 100 largest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ese companies have been making progres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GI between the top and the bottom companies' performance. Among the six parts of CGl,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perform better in disclosure and transparency, but show weakness in board of supervisor and stakeholders roles. Further tests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resulted in some initial signs of success.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曾陷入长期低迷,广受赞誉的日本企业雇佣管理制度——终身雇佣制也开始受到广泛质疑。面对激变的经营环境,日本企业开始纷纷推出改革举措,其主要特征是:引进绩效主义、彻底改革有日本经营"神器"之称的终身雇佣体制。经营环境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式,日本企业的此次雇佣体制的制度创新尚处于初始阶段,终身雇佣制的"外壳"仍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银行信贷依赖特征为探索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现实背景。论文以企业绩效作为公司治理效率的替代,基于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了银行监督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监督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面影响,国有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的产权同源性特征是导致银行负债的杠杆治理效应被扭曲的重要原因;虽然银行负债的杠杆治理效应被扭曲,但是银行监督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其与内部治理机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要么表现为替代关系,要么表现为互补关系。在中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要发挥银行监督的功能,提高企业绩效,而且要解决中国银行出现的呆账和坏账问题,其根本出路就是要发挥杠杆治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对2004-2005年评选的32家"环境友好型企业"中的8家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环境责任指数与治理结构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多元一次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程度,监事会规模的扩大反而不利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其他的因素与企业环境责任指数不相关。最后,就如何从治理结构方面上强化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给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