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之一,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巨幅上扬,上市首日即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IPO抑价在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我国,这个现象更严重。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对我国高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姚俊峰 《现代商业》2014,(30):190-191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正处于从核准制向注册制改革的过程中,此项改革不仅涉及新股发行制度本身的转变,还必须相应地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培育机构投资者、完善退市机制等。这一系列改革对一级市场的影响包括抑制新股发行价格过高、改善新股供求关系、抑制新股发行寻租行为等,对一级市场的影响将传导向二级市场;同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方式在二级市场上有利于引导价值投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注册制也对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冯庆汇 《理财周刊》2004,(10):22-23
在股市大面积“塌方”的时候,市场中充满了恐慌的情绪——连缔造了发行不败的新股神话都不能幸免。新发行的股票一个连着一个在发行首日跌破发行价,其惨烈程度史无前例。无疑,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监管层为此又一次暂停新股发行,并且酝酿了新的发行制度改革——新股询价制度,但人们对此的反应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发行规模的限制不能适应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以发行期首日为定价基准日降低了投资者参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积极性,连续两年盈利的要求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过于严格,应以渐进市场化为基本路线,分类施策为基本方法,有针对性地完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制度。  相似文献   

5.
《商》2016,(8)
本文以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为背景,选取股票上市首日交易机制完善后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最新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IPO抑价理论和我国创业板自身特征,尝试给出原因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发行上市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性,A股市场上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IPO发行成本具有差异性特征。国有企业上市融资的动力更强于非国有企业,但非国有上市公司间接成本受发行市值的影响较小。样本数据证实,发行规模、发行前公司盈利指标、发行首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以及发行方式和定价机制等变量对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IPO发行成本产生影响。证据表明与非国有上市公司比较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间接成本受累计投标询价制度和询价发行方式两个变量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陈俞闽 《商业时代》2012,(31):63-64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变迁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改革的进程为研究主线,结合我国新股发行的制度变迁和政府在IPO发行监管中的窗口指导行为,对核准制下政府的IPO"窗口指导"及其对IPO定价效率和上市首日收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深入,政府在IPO中进行"窗口指导"的政策效应对IPO上市首日收益率的解释力度逐渐减弱,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IPO定价的市场机制正在增强,IPO定价效率有所提升,体现了IPO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股上市后的连续上涨在我国证券市场屡见不鲜,新股暴涨与之后的暴跌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证监会对此也不断调整监管措施。现对新股连续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新股发行与交易制度提出了取消首日涨跌停;实行部分T+0制度;调整限售股数量,限售时间;放宽首发市盈率管制;引导市场价值投资;培养机构投资者;征收股票资本利得税等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股定价及其市后价格表现关系着发行公司、承销商、政策制订部门、投资者等诸多利益团体的利益。以深沪两市2005-2008年间上市的275只新股为样本,对新股首日超额收益的回归结果发现,新股首日超额收益同流通比例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流通比例是抑制IPO折价程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沿着寻找新股“过度投机”与股票估值“非价值因素”联系的思路,基于“锚定效应”的理论假设,通过建立一个新股上市后短期价格过度投机的模型,分析过度投机的形成机制,并构造测度新股上市后短期价格非理性程度的指标,甄别影响过度投机程度的非理性因素.研究发现,影响短期投资者决策的锚定物为上一个月内已上市新股中单个股票的最好市场表现,说明新股短期投资非理性现象中存在“明星效应”,前期上市新股中“明星”股票的表现左右投资者的投资情绪,进而影响新一期的过度投机程度.此外,新股发行制度的诸多改革并未有效影响新股上市后短期非理性投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首先阐述了我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新股发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2014,(18)
<正>沪深两地证交所于日前发布了修改后的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规则。新规则将首日盘中临时停牌改为一次,且不超过30分钟,也取消了上市初期单一投资者全天买入不得超过该新股首日实际上市流通量1‰的限制。今年1月40多只新股密集上市的时候,大量新股因爆炒而遭遇二次临停,导致全天交易仅有1分钟。这种尴尬情况将不会再出现。这次修改虽体现了交易所对市场的尊重,但由于仍然保留了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的  相似文献   

13.
《商》2014,(18):7-7
沪深两地证交所于日前发布了修改后的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规则。新规则将首日盘中临时停牌改为一次.且不超过30分钟,也取消了上市初期单一投资者全天买人不得超过该新股首日实际上市流通量1‰的限制。今年1月40多只新股密集上市的时候,大量新股因爆炒而遭遇二次临停,导致全天交易仅有1分钟。这种尴尬情况将不会再出现。这次修改虽体现了交易所对市场的尊重.但由于仍然保留了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的一些限制措施,只算得上是一种“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陈希颖 《消费导刊》2009,(12):102-102
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高抑价现象受到了业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对于中小投资者也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间。因此笔者通过对2001年4月23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上市发行的股票基本数据与二级市场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就地区因素、行业因素、财务因素、投资时机四项影响因素对IPO首日收益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了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的一般特征,其对投资者投资新股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初步抑制上市后过度投机与行政管制放松为标志,我国2009年以来启动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高市盈率、高股价、超募资的"三高"问题依旧突出,出现了定价机制过度向一级市场倾斜、二级市场受压以及新上市公司高管投机等新现象。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反市场化"与"过度市场化"态度均不可取,在行政监管向维护市场秩序与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责边界内回归,以及真正落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尤其是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方面,新股发行制度仍有许多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影响创业板IPO抑价的八大因素,主要是新股发行价格、首日振幅、流动比率、公司类型、中签率、每股净资产、市盈率、流通股数。相关部门应大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理性投资的教育;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更加坚决地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发行机制,提高新股供给弹性和定价效率,注意回拨机制和超额配售选择权的使用,减少一级市场超额认购,平抑二级市场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17.
IPO定价是股票上市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新股发行定价过高问题给股票市场乃至全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新股发行定价问题入手探析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指出加强市场建设,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才是解决我国新股发行定价高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是导致新股上市后股价非理性波动,使股市正常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失去效用的重要原因。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股票已经成为老百姓极为常见的投资和理财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的繁荣,很多的企业崭露头角,纷纷发行新股,伴着而来的就是需要建立完善的新股发行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新定位股票市场、新股发行权利下放、券商产权结构改革、加强投资者教育以及改进政府监管工作等方面的策略来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是导致新股上市后股价非理性波动,使股市正常的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失去效用的重要原因.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