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两汉中和四川广元、南充、达州接壤,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1.23万平方公里.巴中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398.57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农村富裕劳动力近100万人.2008年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向外劳务输出97.7万人,外派劳务722人,实现劳务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8.6亿元,增长19.9%.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南江县幅员338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8万余人。南江将劳务输出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2009年,全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85亿元,人均劳务增收171元。据调查,南江县农民纯收入中的62%来自于劳务收入。  相似文献   

3.
夏卫凯 《发展》2007,(6):29-30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把劳务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产业来抓。2006年,全市共输转劳动力37.2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25.1万人次,常年性输出18.5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劳务输出已成为全市经济中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品牌过硬、极具活力的当家产业,也是农民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区建设》2006,(2):39-39
河南省禹州市从2002年开始劳务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两大转变:由自发型、小批量向有组织、大规模转变。由低素质就业向高素质就业转变。目前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35.8万人,劳务收入达到11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2005年被许昌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劳务输出优秀县(市);2004年被河南省评为60个劳务基地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滦南县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大打劳务牌,齐唱劳务戏,劳务输出工作迈出大步伐,被北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确认为劳务基地,成为北京富士康公司用工河北总代理,取得了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截止到2005年11月,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134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84亿元。  相似文献   

6.
黄凤红 《广西经济》2004,(11):22-23
几年来,天等县发挥富余劳动力多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以及沿海经济特区急需大量用工的机遇,把劳务输出当作一个产业来抓,使劳务输出转变成劳务经济,取得了明显效果:截止2003年底,全县外出务工77388人,年人均收入7450元,全年劳务总收入5.765亿元,其中:劳务纯收入为3720元,全年劳务纯收入为2.87亿元,相当于2003年财政收入的3.3倍,  相似文献   

7.
天等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全县总人口4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5万人。近年来,天等县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的机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全县累计转移就业8.7万人,劳务经济收入达4.38亿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4倍,全县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约6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  相似文献   

8.
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至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3%,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7%。2005年全县劳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均创收5263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0元,劳务输出是该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对促进该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引起其家庭的残缺不完整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是严重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区各地各部门狠抓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就崇左市而言,建市6年来,累计有93619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推进了该市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达41.34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9%;劳务经济总收入31.13亿元,接近全市财政收入水平,占农村人均收入的1600元。同时,经过培训后的学员,掌握了一门以上技术,实现了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月工资提高300—500元。  相似文献   

10.
中央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古蔺镇联合村,有8个社,502户,1940人,1053个劳动力,1530亩耕地。200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19元。其中劳务收人为866.16元,占57.02%。联合村农业已从过去单一的“粮猪型”过渡到“粮猪型 粮工型”。2003年全村劳务输出402人,其中男性221人。占  相似文献   

11.
张永平 《发展》2012,(8):29-30
临洮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务大县,全县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农村劳动力25.07万人,剩余劳动力12万人。2011年,全县输转剩余劳动力1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01亿元,培训城乡剩余劳动力2.01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60%以上,劳务输转已成为促进临洮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高起点定位,切实找准劳务经济发展方向临洮县坚持走好“三结合”路子,即输出与输入结合,以输出为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与输出城镇青年劳动力结合,以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省内输出与省外输出结合,以省外输出为主。突出建设五大体系,即劳务管理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资金保障体系,跟踪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金刚 《老区建设》2008,(13):51-52
就业是民生之本、小康之基、安国之策,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江西省丰城市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农业人口约98.5万人,农村劳动力约60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30多万人,农业人口密度约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为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问题,我市党委、政府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强企增岗为主导,以鼓励创业为突破,逐步形成了农民、企业、培训机构、政府共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局面。2007年全市GDP完成13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3.1亿元,在中部百强县市中排名第23位。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内转移就业3.9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39万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区建设》2007,(7):32-33
黑龙江省安达市是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试点县(市),几年来,全市已举办农民工培训班823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1.3万多人(次)。2006年内转外输9.15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4名,人均劳务收入4178元。  相似文献   

14.
牛兴民 《发展》2004,(9):64-65
甘肃定西是个农业市,有农业人口26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61%,有农村劳动力130.9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6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5.81%.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滦南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打造和不断畅通水源充足的“零成本”增收“干渠”,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以来,全县已向周边市县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17.9%,占全县向非农产业转移人数的58.4%;其中向京津、大连、唐山市区有组织高层次输出1.2万人,占输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1%,这些输出人  相似文献   

16.
农媛 《广西经济》2006,(2):48-49
大新县福隆乡地处大石山区,全乡总面积137平方公里,其巾石山面积为114555亩,耕地面积为14838亩,其巾水田2741亩,总人口为16406人,其中劳动力为12643人。所辖6个村(居)委会中有4个被定为贫困村,是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为有效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农民自发外出打工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乡外出农民工达5200人,外出务工总收入超过250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36%。福隆乡把劳务输出作为兴乡方略,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总结了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17.
党建中 《发展》2007,(9):50-51
近年来,临洮县将劳务输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全县平均每年异地输转人数10万人次左右,2006年达到了11.1万人,年平均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左右,2006年达到了2.6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到二00四年底吕梁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达到13.2万人,输出达到12.8万人,农民劳务增收人均337元,去年以来,吕梁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产业。笔者深为这项工作如此卓有成效而欣喜,同时也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城镇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9.
王波 《发展》2010,(6):45-46
定西市有农业人口264.4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6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定西市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推动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市劳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