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乔  田婧 《经济师》2013,(11):230-231
文章通过山西省旅游业规模以及旅游业在山西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了山西省旅游业现状,并通过分析山西省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山西省旅游收入预测模型,结果分析表明国内人均旅游支出对山西省旅游收入影响较大,并提出从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和加强省内各旅游景区间公路网络建设三个方面来增加旅游收入,提升山西省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
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有利于山西省产业结构升级改造和山西经济转型发展。首先从理论上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山西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研究山西省旅游业的竞争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本文从产业角度出发,建立了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分析法和Yaahp软件,采用面板数据,对山西省11个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的旅游现实竞争力、旅游发展潜力竞争力、旅游支持竞争力和旅游综合竞争力都有所提高,但增幅差别较大。太原、大同和晋中一直是山西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在各个比较年份中,无论是竞争力评价指数值,还是其排名次序,始终都是居于前3位。太原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的优势地位相当突出。从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能力变化看,2006-2008年间,大同、朔州、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和吕梁的旅游竞争力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发展速度,其中,运城发展速度最快,太原和阳泉发展速度几乎没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西省旅游协调发展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美华  杜宇 《经济师》2008,(6):249-251
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太原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文章以SWOT分析原理对太原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太原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耿娜娜  张艳玲 《经济师》2011,(10):219-220
人才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目前山西省涉外导游的紧缺已成为制约其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分析了山西省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所在,并提出适合山西省的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策略,以从根本上解决山西涉外导游人才的紧缺问题,从而使山西省的旅游业尽快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从晋商崛起看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健 《经济师》2010,(4):207-208
山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不论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丰富的资源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山西旅游业发展和其他旅游产业较好的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文章从晋商崛起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对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运城市沿黄河分布,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遗留下众多宝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并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以上这些条件为运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运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较为薄弱,出现了旅游资源开发与宣传力度不足、与其他地区相比资源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对运城市旅游进行SWOT分析,明确运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所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通过分析对旅游业提出一些发展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苏建军  黄解宇 《技术经济》2008,27(3):100-104
从产业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山西省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力和绩效,建立了旅游业影响力及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西省11个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西省各城市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如下:太原的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强,且旅游业经济规模明显强于省内其他城市,但其在旅游业经营水平、旅游业基础动力等方面相对落后于其他城市;大同、晋中在旅游经济规模、旅游业经营水平和旅游业经济贡献度方面相对高于其他城市;朔州的综舍实力最低,忻州、运城、临汾和长治等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旅游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之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山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山西旅游未来20年的发展制定了经济目标,远期目标——到2025年,将山西建成现代旅游经济强省,成为国内首选、世界知名的直接旅游目的地之一。山西旅游的大发展,是基于黄土高原地区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山西文化为中华文明奠基,决定了山西旅游必须要走文化旅游之路。山西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建设强省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三大重要支柱之一,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如何加强山西省旅行社的企业管理,加快山西省旅行社的发展,把旅行社做大做强,振兴旅游产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因此,从旅行社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今后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山西省永济市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索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思路,破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 ,而经济越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人们的旅游需求就会越旺盛 ,旅游产业就会越发达。本文通过对山西省旅游业的调查研究 ,指出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鉴于旅游客源地市场竞争激烈,旅游市场变化巨大,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就成为山西省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重点策略。厘清实践过程中制约一体化进程的因素,明确宏观协调、均衡发展的战略步骤十分重要。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概念出发,分析山西省目前区域旅游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的政府职能、社会力量和企业利益间的不协调关系,以及统一宣传、产业结构、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科学规划和协调,实现山西区域旅游一体化,可以极大地提升山西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阳城县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是阳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且是阳城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11)
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成为山西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山西省旅游经济整体运行平稳,文旅消费供需两旺,文化事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综合效益出现了明显提升的态势。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中山西旅游的发展仍然继续破浪前行,为此,对山西各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效率评价很有必要。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山西省各地市旅游业的运营绩效做出评价,测出山西各地市旅游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投入冗余率及产出不足率,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空间差异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任旺兵  申玉铭 《经济地理》2004,24(1):100-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旅游稳中有升,国内旅游持续增长,旅游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浅析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古城旅游、创意旅游、节庆旅游、城郊旅游、度假旅游和风景道旅游为旅游载体,将拉萨(七县一区)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实现拉萨旅游的"生态化、民族化、国际化"是拉萨旅游业发展方向。但旅游业发展始终是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否则将严重制约和影响拉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拉萨当前旅游业现状及发展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山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旅游业发展速度很快,与全国其它旅游发达省份相比经济效益却很差,原因是硬件和软件都有差距,比如旅游服务过程中缺乏诚信,星级酒店数量少、档次低,服务质量差;旅游的生态环境差,主要表现在城市大气污染、河流污染、景区环境污染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协调等,所以只有尽快提高山西省旅游硬件和软件水平,打造诚信旅游环境,才能使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8,(1)
"十二五"以来,山西省晋中市旅游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晋中市整体发展。作者在晋中市主要景区进行了关于晋中市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了晋中市旅游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产品种类单一、区域分布不平衡、宣传营销渠道单一等问题,导致游客满意度一般。文章基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晋中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结合梯度开发、旅游产品创新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各种对策,以达到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晋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旅游景区的整合是指由统一的管理机构,把以旅游吸引物为依托的、有明确地域范围的、从事旅游经营管理休闲活动的区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更多游客参与,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壶口瀑布按其历史与资历是山西省的王牌景区,但目前旅游发展状况不是很好,旅游人数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年创收效益增长速度也是逐年下降,因此,吉县的旅游业发展亟须近一步改善。据调查,壶口瀑布周边环境旅游景区丰富而分散。因此,若实现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实行"小区域联合"策略,重构地区旅游发展格局,进而实现"大区域联动",必能促进吉县旅游业的发展。为此,文章运用现有资料搜集调查法、实地勘察调查法、直接询问法、统计分析法对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问题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