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9):29-30
【英国《金融时报》2月17日】自上世纪末中国对美贸易出现大规模顺差以来,中美双方总要因对顺差/逆差规模的不同估算争论一番,争论的热度则随顺差规模的增长升温。就在前日美国宣布设立“对华执行办公室”(china enforcement office)搜集中美“不公平贸易”证据的同时,中国商务部官员在“中美经贸论坛”楞引中国统计数字,认为姜国把中姜贸易不平衡状况几乎夸大了一倍。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5,(8):34-34
【《日本经济新闻》2月11日】美国经济正受到对日中韩三国贸易赤字的影响。2004年美国与上述三国间商品贸易赤字达到257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占美国整个贸易赤字的39.4%。估计对华贸易赤字在2005年也将剧增。美国制造业和国会要求中国人民币尽快升值和实施保护主义措施的呼声很高,贸易摩擦加剧的兆头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6,(44):31-32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24日】随着欧盟(European Union)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欧盟准备对这个亚洲大国采取美国式的、更加严厉的贸易策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计划推出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计划,旨在说服北京进一步开放市场、打击窃取技术的行为以及对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规定给以更多重视等。欧盟委员会表示,如果无法说服中国,他们将采取措施保护自身利益,比如对中国的商品强制征收反倾销税。欧盟已经对从中国进口的鞋,以及30多种其他商品征收了反倾销税。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8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于广州日前透露,目前中国贸易出口总量排在德国、美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根据测算,2007年将极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现代乡镇》2004,(8):10-15
自1979年1月中美建交,7月《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订以来,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并已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支柱。本报告以2003年中国美国商会《白皮书——美国企业在中国》为主体,同时参考了中国官方的报导,并在本人多年从事国际商务实际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企业过去一年对华投资的现状、特点、作用、环境、趋势、问题和建议等作出个人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5,(36):10-10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8月15日】中国最近的小型革命不能长久满足贸易保护主义行家们。他们在几个月内又会提出要求,要求北京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或让人民币完全自由浮动。中国在非常强烈的政治压力下升值货币,但这并不能缓和可能会给中国、美国和全球经济带来的灾难。  相似文献   

7.
<正> 尽管白宫的经济年度报告再次将2016亿美元对华贸易赤字作为敦促中国采取更灵活汇率政策的理由,却不能完全抵消来自美国内部制裁"中国不公平贸易"的政治压力。日前,又一份对华贸易调查报告《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出笼。这份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有关对华贸易关系的全面调查报告,对中国的措辞进一步升级:"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学徒期’已经结束,美国将让中国为不平等的贸易做法负责。"由此预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有新变。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5,(45):31-32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2日】 在2003年的一次大型中国艺术展上,上任不久的巴西总统卢拉(Luis Inacio Lula da Silva)对两国关系的发展给出了热情的评价,他说:“如果中国像巴西相信中国一样相信巴西,那么这个世纪将会是属于中巴两国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纽约时报》4月18日]在本周中国主要的交易会上,一个个展位的中国商家的重复话题就是:美国市场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海外经济评论》2006,(34):45-46
【美国《纽约时报》8月10日】中国宣布,其贸易顺差已连续第三个月创造新记录,与此同时,中国与许多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关系正趋向缓和。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47):28-29
【加拿大《环球邮报》11月11日】中国日前公布了最新的贸易顺差数字,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应。与此同时,在华盛顿,一批时不时倡导贸易保护主义的民主党人新当选为议员,民主党在国会中掌握控制权。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6,(34):41-43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14日】中国7月份的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这使人们愈发担心中国政府在降低贸易不平衡方面是否已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7,(15):29-30
【泰国《世界日报》4月2日】如今,中国变为世界贸易大国,不但使美国和西欧丧失成千上万的工作机会,而且对开发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面对来自中国来势汹汹的竞争,使得这些开发中国家开始不赞成自由贸易,世界各国的工业组织纷纷游说,抵抗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2日】五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由此进入了一个令世界羡慕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而目前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其日渐不安的贸易伙伴而言,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正孕育着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6,(11):22-23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4日]无论用哪一种标准来衡量,几乎都可以说中国25年来的经济自由化进程是非常成功的。但许多欧洲人和美国人却对此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又多了一个强有力均竞争对手。正是西方对中国的贸易偏见阻碍了贸易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据海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国会正在酝酿起草允许美国企业对中国提起反补贴调查的立法,另外,美国国会个别议员提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同样适用于美国《反补贴法》”的提案在参。众两院已经获得76位议员的签名支持。这一报道令中国的许多出口企业坐立不安,已深受反倾销之苦的中国企业,是否又要迎来反补贴的洗礼?同时国内某些产业也深受国外受补贴产品倾销之害,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7.
【香港《香港经济日报》8月4日】中欧、中美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纺织业的更多注意。随着今年初多纤贸易配额的取消,各国都深惧中国产品的竞争威胁,因此对入口设限的行动日多。中国与欧洲虽已达成纺织品贸易协议暂息纷争,但与其他地区尤其美国的摩擦仍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人物     
9月1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6年“全球最有影响力女性”的排名,因在中国与欧盟贸易问题上提出通过沟通和对话找到解决办法、互利共赢的主张,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入选并位列第三。《福布斯》称,能源的短缺和经济的飞快发展使吴仪今年非常忙碌。在开拓维护新市场的同时,吴仪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改善贸易不均衡的局面。她的“双边贸易合作是共同的利益”使欧盟甚感安慰。分列一二名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美国国务卿赖斯;除前三名外,其余都是商界精英。《福布斯》认为,如今的女陛地位并不是传统观念那样退居幕后,同样有实力跻身世界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商业周刊》12月31日]全球经济衰退会给贸易伙伴产生最不利的影响。由于中美两国国内需求的急剧下滑,两国的生产商正受到产能过剩的困扰。一些美国公司眼下指责中国竞争对手在美国倾销商品,即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21):14-17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2日]经常对中国的高储蓄率牢骚满腹的美国政客们应该来苏阳家看一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