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加权改造,建立加权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区域交通小区的划分。在给出交通小区双层划分的概念和基本划分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样本数据标准化、建立加权模糊相似矩阵、聚类分析、F统计量筛选等步骤,确定分类结果。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进行交通小区划分,验证了区域交通小区双层划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模糊因果聚类分析方法,结合铁路编组站作业的实际,选取对编组站运营指标影响较大的因素,建立基于模糊因果聚类的指标预测模型。通过对车站运营指标预测的实例分析,说明运用该方法对编组站运营指标进行预测,实际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应分析法的编组站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编组站分类问题,在有关研究基础上选择对应分析法对编组站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对应分析法的原理和处理过程,确定编组站样本选择和分类技术指标,通过对应分析的结果分析,将样本编组站分为路网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编组站,并与有关研究的编组站分类结果进行比较,说明该方法直观且符合编组站的实际分类.  相似文献   

4.
物流节点类型的确定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物流节点类型确定进行了聚类分析。在对物流节点类型确定分析中,在初始指标的选择并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差异度分析进行指标筛选,建立了物流节点类型确定的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台州市规划的11个物流节点进行类别划分,确定建设相同类别物流节点的集合,构建出台州市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的层次体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模糊动态聚类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步骤,以一种综合保障型地面油料装备为实例,进行设计需求的模糊动态聚类,分析了设计需求模糊动态聚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李婧 《中国储运》2011,(9):106-108
运用可拓聚类模型对山东省集装箱生成量进行区间预测.用山东省集装箱生成量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总额(TIE)的历史数据构建分类经典域和节域物元.并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预测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预测结果。预测实例表明,可拓聚类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围绕集装箱装箱优化问题,在聚类分析中利用谱系聚类分析原理,提取包装箱的长、宽、高作为3行1列矩阵,对包装箱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聚类的个数和各类的长、宽、高尺寸。然后,选取聚类中的任意4种作为方案生成的输入,利用层叠原理、边际方法、递归原理对选取的包装箱进行装箱,以达到占有率较高的目的。同时通过图形显示,对方案生成结果进行简单的一维和二维示意。  相似文献   

8.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怀化南编组站自动化进行评价。以“能力”、“安全”、“生产率”、“投资”为特目标,按驼峰自动化三个不同层次方案构造模糊关系矩阵,求模糊子集,根据计算结果,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说明怀化南编组站实现自动化后,编解能力等指标能满足各方向大能力通道近远期运量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结合对物流节点规划现状的研究,综合考虑铁路物流节点规划影响因素,构建经济发展、铁路建设、区位交通、地区支撑、环境条件、投资利润等6个方面24个指标的铁路物流节点规划评价体系.运用改进模糊聚类模型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实例验算,确定影响铁路物流节点规划的主次因素.对比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说明改进模糊聚类分析的可行性,对科学规划铁路物流节点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评价指标聚类分析的铁路供应商选择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动态供应商选择过程的描述与特征分析,提出一种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铁路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从而确定其优选集权重指标,进而得到对供应商选择的方法。这一方面可避免多指标集权重确定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可提高其适应动态环境的灵活性。最后,通过实例进行验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太原枢纽点线能力分析及榆次编组站扩能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太原枢纽大西客专引入、枢纽西环线建设和相关线路扩能引起枢纽既有运输格局发生变化,从枢纽功能布局、路网定位、编组站分工、车流组织等方面,分析了太原枢纽两个编组站分工和榆次编组站存在的路网节点梗阻等问题,提出榆次编组站作为枢纽主要编组站的定位和榆次编组站按双向二级六场扩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铁路编组站阶段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事件导致其无法持续最优,阶段计划动态调整方法对于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提出包括时间预测、动态车流推算、计划调整、计划实施、实时信息采集反馈等步骤的阶段计划动态调整流程,通过计算残差相关系数进行数据属性相关性分析和降维处理,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各阶段作业过程用时,建立基于作业过程用时精准预测的动态车流推算模型,对动态车流推算过程进行符号化描述,提出模型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设计基于蚁群算法的编组站动态车流推算模型求解算法。结果表明,作业过程用时预测误差随训练集样本数量增大而逐渐减小,蚁群算法计算时间满足阶段计划动态调整实际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路网的发展,双向系统编组站逐渐增多,这种编组站改编能力最大,最适合流水作业.但薄弱环节是如何处理好折角车流。分析无改编折角列车作业与枢纽总图布置及双向系统编组站的关系,探讨解决双向编组站无改编折角列车径路的方式,以利做出更好的设计,为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计算机编制编组站站调阶段计划,应首先建立编组站站调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IDSSG),根据各编组站的具体情况生成专用的站调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结合站调阶段计划的特点,说明编组站站调IDSSG的特性和设计要求,并对系统的构成及各子系统的设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由于每个车站设备条件、作业组织方法、车流性质等各不相同,难以用一种通用的模型来描述车站的取送车作业问题。我国大多数编组站的专用线都采用树枝形布置形式,因此以此为例,依据货场、专用线有无合适去向的车流等情况,结合车流到发的不同方式分为取车和送车两个过程,并分别给出合理取送车时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编组站计划信息的技术特征,说明列车到发信息、车流信息、调机作业时间信息等阶段计划编制依据的信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针对不同信息的不确定性对阶段计划编制和实施的影响,提出基于调度信息技术特征研究、阶段计划鲁棒优化方法和阶段计划调整优化方法3个层次的鲁棒阶段计划编制体系,并给出不同层次研究内容的技术方法,构建遵循鲁棒计划编制加基于数据的计划调整的编组站计划编制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铁路运输组织的新形势,编组站在车场布局及调速系统的设计上应有新的突破。提出通过对编组站进行改造,以适应接发长大重载货物列车、增加解编能力及加强对路网车流的调节能力等。同时提出编组站调速系统配置的新设想,以满足铁路车流组织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年来铁路编组站作业计划自动化编制领域学术成果的分析,提出基于多Agent的编组站作业计划智能化编制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在丰台西站、郑州北站等路网性编组站现场调研情况,对编制开发的“列车接替计划动态仿真系统”软件,进行了实践效果说明。  相似文献   

19.
编组站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一环,其作业效率直接影响铁路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了高效、经济地完成列车解编,提高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优化编组站配流。通过引入"惩罚系数"衡量到、发列车接续的代价,将配流问题转化为运筹学的运输问题,考虑编组站实际作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车流接续总代价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编组站配流优化模型,并设计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优化的配流计划,验证编组站配流优化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和优化编组站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