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2.
梁拨剑 《全国商情》2011,(11):34-37
相比去年,炎帝已经是今年的第四家获得商务部直销经营批复的直销企业,除了2007年获牌直销企业出现井喷,达到17家外,其他每年发放的牌照数量还算正常,平均每年2至3家。不知道今年是否会有第四家、第五家获牌企业,但是利好的消息是,随着直销行业的规范发展,以及很多获牌企业的模范作用,很多专家预测,未来两年将是获牌井喷的两年。  相似文献   

3.
《全国商情》2010,(7):12-12
众所周知,目前直销行业的现状是传销与直销并存,获牌直销企业与准直销企业并存。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下,作为企业管理者,笔者深刻感觉到,中国直销行业的监管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2月雅芳获得全国第一张直销牌照以来,目前已有14家外资企业、5家内资企业得到商务部的批准,成为合法的直销企业。但是,通过大半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的获牌,似乎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并没有给中国直销行业带来太多的新气象,整个直销市场依然在延续几年来的低迷状态,业界对各个拿牌企业的等待观望也像当初对两个《条例》的焦急期盼那样,迟迟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回应。笔者认为,部分拿牌企业的踯躅不前,虽然在一方面反映了它们面对职能管理部门所圈定的狭小活动空间时的一种无奈,但在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它们所应具备的各种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5.
《全国商情》2007,(12):44-44
在直销行业中,很多企业都是低调得出了名的,但像美商尚赫这样低调得除了公司网站以外就再也找不到丝毫相关消息的获牌直销企业,也实属稀奇。  相似文献   

6.
吴越 《全国商情》2007,(9):58-59
对于试水直销的本土企业来说,直销是一把尚难挥舞自如的宝剑,依靠自己研究很难发挥其最大威力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自伤。随着国家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获牌企业和申牌企业因违规操作而遭处罚的事件不断发生。企业面对管理部门的整肃行动,展开了新一轮的市场调整,而基于市场管理而引发的人才流动也随之开始活跃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全国商情》2006,(9):69-69
2006年8月1日,商务部在直销管理系统网站上公布了4家获牌的内外资企业,这是继2月22日雅芳获得首张直销牌照之后,第二批获牌企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有限公司与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为外资直销企业,批准日期为7月22日;而作为内资直销企业的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蚁力神天玺集团有限公司则是在7月19日便获得商务部的批准。获牌企业都已进行了长期的筹划,并将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直销工作。其中,一些内资直销企业都是首次涉足这一领域。目前,两家获牌的外资直销公司所被批准直销区域还相对受到限制。第二批直销牌照敲定 四企业…  相似文献   

8.
关键词     
《全国商情》2011,(8):10-11
光荣获牌 7月11日,爱茉莉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的直销经营牌照,成为第28家中国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9.
胡亚平 《全国商情》2009,(12):19-21
目前,中国民族获牌直销企业在其国内市场业务逐渐走上正轨之时,谋划、开发海外市场,试水海外市场加速;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获得牌照的国内中小民营直销企业,绕道海外,避开国内昂贵、繁琐的申牌流程,反向运作,也逐渐成为一种优先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全国商情》2007,(12):90-93
正如前文中所述,2007年的中国直销行业已经初步走过“为生存而战”的阶段,以20余家获牌企业为代表的主流企业在市场上掀起了新一轮以“品牌”为主题的竞争。从企业经营和成长的角度来看,品牌战略和品牌建设作为企业整体长期的谋划和行为,是成长型企业成熟度的一个标志,是成功营销的保证。因此可以说,在这样一个阶段里,主流企业对于自身品牌的意识觉醒和着意打造,  相似文献   

11.
直销商情     
《全国商情》2010,(9):8-9
绿之韵获湖南第一张直销牌照 9月15日,商务部正式发布绿之韵获牌消息,绿之韵获得第26张直销牌照,成为一家可以在湖南开展直销业务的内资企业。根据商务部提供的信息,绿之韵经核准的直销区域为:长沙、张家界、岳阳、湘潭、衡阳、郴州、永州、邵阳、怀化、娄底、湘西、益阳、常德等13个地市州。  相似文献   

12.
刘颖 《全国商情》2011,(4):20-23
中国直销发展的历程,是一个风雨历程;两个《条例》颁布实施以后,直销行业的合法生存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对好不容易拿到经营许可证的批牌直销企业,在开展正常业务时更是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对此,众多业内人士忧心忡忡,有一位直销企业家,在经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后,  相似文献   

13.
近来,关于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以下简称爱茉莉)获牌的消息在业界被广泛议论。此消息出自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经理柳济天之口。其实。关于爱荣莉有意进军中国直销市场的消息,自年初以来在业内就不绝于耳,而且商务部直销管理网站也公布了“爱茉莉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的企业声明。  相似文献   

14.
Q1:据了解,在目前24家拿牌企业中,安利和雅芳可从事直销的区域超过20个,其他直销公司也在不断向主管部门申请扩大直销区域。从政策环境方面来看,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近日明确了如何辨别传销、如何查询直销公司等问题。企业直销区域的扩容,国家打击传销力度的加大,对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到2009年对中国直销行业来说,是一个“规则形成”的阶段,不论外资企业期望沿用国际惯性,或是内资企业力求平等对待,商务部都采取了谨慎稳健的把关原则。虽然这样的法规和管理模式未必能令直销行业满意,但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业规则。在商务部、工商局、公安系统的配套下,直销行业的管理似乎形成了“有牌违规,无牌违法”的市场运作机制。遵照《直销管理条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国商情》2011,(2):52-53
截至目前,中国直销界已有26家企业获得直销牌照。从已经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发表企业声明的企业中,综合专家分析、相关部门的态度及企业申牌的态度来看,2011年,天狮与爱茉莉将可能成为牌照“幸运儿”。  相似文献   

17.
《全国商情》2007,(12):62-63
作为欧盟最大的直销企业,欧瑞莲2006年的中国市场开拓之路走得既高调又迅疾。年初,欧瑞莲第一个向商务部提交直销牌照的申请;年中,欧瑞莲获批第9张直销牌照;年底,欧瑞莲的市场布局基本完成,并公布市场扩展计划:将于5年内在全国主要省份设立形象店和服务网点,同期还将提交在相关地区开展直销业务的申请。  相似文献   

18.
《全国商情》2011,(12):76-77
在战火烽烟的行业竞争中,企业一直追寻着直销牌照这个护身符。为此,在与牌照的拉锯战中,企业不可避免地苦苦挣扎于等待、完善、获批等程序中。虽然,到目前为止,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也仅仅只有30家,而潜伏在行业之中的企业则不少于千余家。  相似文献   

19.
《全国商情》2007,(12):122-123
2007年,对于中国的直销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家打传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无牌公司为了获牌煞费苦心、获牌公司加大力度拓展市场、行业高端人士频频更换东家……然而,在这一年,让我们不得不去关注的则是行业的后起之秀一月朗。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底,继江苏安惠低调拿牌后,哈药的名字也成功出现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站上。这对于沉寂多时的直销界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业界也由此引发了关于“民族直销企业崛起”的热烈讨论。然而,时至今日已过大半年的时问,早已拿牌的哈药却迟迟没有启动市场,对于众多觊觎牌照但可望不可及的中小企业来说,哈药的做法多少让人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这不得不再次引起行业的相关讨论与猜想。哈药筹备几时休?本刊特邀请多年从事直销行业咨询管理服务的北京海畴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专业顾问,对此事进行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