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建立全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历史上美国曾发起过一次又一次推行全民医保的运动,但结果多以失败而告终。新世纪伊始,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民众对医保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将其作为施政的重点。美国医改法案几经曲折,最终在2010年3月获得国会批准,正式实施。本文对此次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经济学内涵、改革涉及的争论焦点及未来效果预期等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际经验借鉴的角度,根据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中的商业参与程度,选取了瑞士、澳大利亚和日本三个国家,对其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特点和商业参与方式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商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险这一公共物品的供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政府与市场的共同选择。当前,我国需要处理好政府部门与商保机构的衔接和职能分工,以提高基金运行效率、并维护参保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基于消费者保险需求理论,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自我保护与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医疗保险抑制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显著减少了自我保护支出;自我保护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鉴于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封顶线及报销比例以提供适度的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商业保险公司应提供差异化的健康保险以补充社会医疗保险,政府及保险公司应鼓励自我保护投资以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卫生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较大,21世纪以来,面对频发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健康保险业如何通过科技赋能,有效参与到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中亟待研究对策。通过数据比较分析法、模型构建法,分析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在防控重大疫情期间的作为、短板、机遇和挑战,并基于健康保险参与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和保险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我国健康保险业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建议,以便完善现有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As China adopted an im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obtain rapid economic growth, i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urgent to find out a feasible way to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social safety network.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degree of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s health insurance industry and explores the rationales by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health insurance purchasing behavior.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based on a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from 2004 to 2014, to test the hypothesis. We find that the regional disparities would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variables including age structure, education, income, availability of health resources, density of population, and substitutes.  相似文献   

6.
    
I formulate expected-utility-maximizing models for health insurance with a single optimal coinsurance (C*) and (separately) a single optimal deductible (D*). While so-doing, I formalize Nyman's challenge to standard welfare-loss models, clarifying when and by how much this alters unadjusted models. Using MEPS-calibrated lognormal distributions and incorporating skewness and kurtosis measures of financial risk, I show how C* shifts as various economic parameters change. For reasonable parameter values, C* < 0.1, much lower than variance-only estimates would conclude. Omitting higher-order risk parameters importantly understates risk and hence understates optimal insurance coverage. I separately develop methods to determine D*, showing that it is approximately a fixed percentage of income that falls as the distribution of financial risks rise. This finding contrasts with existing US public policy regarding high-deductible health plans, which employ fixed deductibles, independent of income.  相似文献   

7.
There is no consensus among health economists about the specification of individual preferences that best fits observed behaviors. One crucial point of disagreement concerns the sig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alth and wealth in individual utility functions. We propose here a simple, static, model where individuals have only one decision to make concerning their future health (say to get a flu shot). We derive very simple testable implications that allow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hree specification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oretical models: additive separability between health and consumption, multiplicative separability, and existence of a monetary equivalent of health. We also derive several implications on the pattern of the demand for health insurance.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tax subsidies in linking the market for health insurance to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Using both American and Canadian data, it investigates how these subsidies influence whether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is offered in different sized firms and whether it is offered through an employer versus the individual private marke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ax subsidies encourage the provision of insurance in smaller firms. Removal of the subsidies would cause the level of insurance in small firms to decline significantly, but would not cause a large change in the level of insurance in larger firms. Part of this decline would be offset by increases in the market for individually purchased insurance.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建立并正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但同时也遇到了由于多支柱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巨大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为此,本文首先提出我国应走一条基本+补充,同时大力发展非营利民营医疗保险的中间型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新途径;其次探讨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非营利民营医疗保险组织的发展经验,并总结了非营利民营医疗保险组织的一般特征;最后,文章就中国如何具体发展非营利民营医疗保险介绍了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关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市场结构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影响,前者的作用尚存在较大争议,后者的作用目前在实证研究中普遍被忽视。本文利用2002年~2009年我国的省际数据,结合保费缴纳特色,使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发现: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并未挤出,反而显著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市场竞争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影响显...  相似文献   

11.
法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较好的保障了法国人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在世界上享有良好的声誉。本文在介绍了法国医疗保险的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分析了互助保险公司在法国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以MGEN(法国最大的互助保险公司)为例,介绍了其建立原则、历史沿革、经济模型、覆盖的医疗服务及其发展的评估,探讨了其完善和促进法国卫生保障事业的功效,同时也缓和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基于互助保险公司非盈利、联盟和责任感的价值观,MGEN还在眼科医疗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保险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行业,其发展是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典型缩影,其功能演进也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经济环境的影响。选取2003年非典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两个外生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我国保险业的功能发挥与演进。研究发现: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保险业除发挥了常规的损失补偿、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功能外,同时也发挥着社会责任、类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延展功能。进一步比较发现,保险业在应对2003年和2020年的两起公共卫生事件中,同样功能的发挥能力和程度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我国近二十年来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坚实的行业基础和救助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健康保险业的健康管理运行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管理是健康保险转移财务风险、控制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危害等问题的成功策略之一。积极借鉴国外保险业健康管理的成功运行模式(如HMO,PPO,POS等),构建我国健康保险的健康管理运行模式对于我国健康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健康管理运行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人群、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支付机制、成本控制与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反馈机制等,并探讨了健康管理当前在我国面临的问题,指出必须结合国情构建健康管理运行模式,从而促进我国健康保险业务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却存在着服务功能缺失、同基本医疗保险结合程度低、配套措施不完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政策、积极扶持,解决制约社区卫生服务的瓶颈问题,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张响贤等(2003)的非典分析框架,复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并且基于长短期的视角,从收入端、赔付端和投资端三个维度关注短期内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从商业逻辑、发展模式、产品创新和保险科技的四个角度关注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与非典疫情均给保险业带来正负面影响,但非典时间的负面影响在新冠肺炎时期被部分正面影响所中和;疫情短期内对保险业造成部分负面的冲击,但是整体冲击有限;新冠肺炎疫情将给保险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助推保险转型、信息化运用和"大国家大保险"等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社区医疗保障现状、其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出发,认为社区医疗体系的发展需要商业健康保险介入,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商业健康保险介入社区医疗体系发展的意义、保障模式选择、多方面作用和多角度可行性,详细阐述了商业健康保险介入社区医疗领域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商业健康保险在新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务院新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方案中明确提出在新的医疗保障制度构建中要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国际经验表明,要建立一个高效率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经济学理论和医疗保障的实践结果两个角度出发,论述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理配合的必要性,以及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优势和特殊作用,并对进一步确保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公共政策,对提升新生儿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关于医疗保险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做了详尽研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与国外模式不同,但国内却鲜有研究关注此领域。本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医疗保险制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本文的基本判断是: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显著提高了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并且对于流动人口及城职保参保对象等群体的新生儿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大。这为进一步提高医保覆盖率、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确立了走向全民医保的医疗保障发展战略,商业健康保险在全民医保的制度框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商业健康保险依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在卫生筹资体系中的作用很低,其分摊民众医药费用风险的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因此,商业健康保险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制约其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在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方式都有所不足,内部因素主要在于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国家推进新医改的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在近期内的战略发展领域包括公共医疗保障基金的第三方管理,大病统筹保险和补充性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公共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互利互惠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虽饱受政府重视,但却始终发育不足。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简单逐利,并不兼顾社会需求,忽略医疗保险源自社会互助的历史渊源,也就缺乏科学的发展模式。从国际看,在私营医疗保险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其私营医疗保险市场构成主体、管理费用、保险合同类型、费率设定方式、专业化程度等都与我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背后的原因是制度所遵循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方式的不同,特别是对制度目标的认识。因此,本文提出一系列方法,淡化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盈利动机,使其注重社会公众利益与其利润的共同实现,从而使整个市场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更好的完成自己作为公立计划补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