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主知识产权与企业"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与"走出去"战略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自主知识产权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提升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水平的应对之策,从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并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总结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建议,以对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总结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建议,以对我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刘锦理 《时代经贸》2008,6(11):199-20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的"内部化理论"和"折衷理论"分析格力电器"走出去"战略的成功案例,以期为国内其它企业采取"走出去"战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现实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科技型企业"走出去"的意义、现状和方式,并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阐述所面临的挑战和关键问题,最后指出政府在当前"走出去"战略中应承担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大力引导和扶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进程中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黄丽馨 《时代经贸》2007,5(10):82-84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逐步加强,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之一.只有在对东盟十国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国企业才能实施正确的"走出去"战略.本文通过对东盟十国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的分析结论是,新加坡的投资环境最好,投资风险是最小的,其次为马来西亚和泰国,印尼、缅甸、柬埔寨和越南等国的风险是比较大的.针对不同的投资环境,本文提出相应的企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企业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资金链是维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链条,保持资金链良性循环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式下企业筹资战略和投资战略以及产生的财务风险,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向纵深的推进,以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限长、风险因素多、风险缓释不足等为特点的海外工程和项目,为"走出去"企业的金融需求提出了新的机遇和变化.而如何助力"走出去"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的竞争中提升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和保障,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和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业务转型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战略:省域经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之后,大多数的地区和省份都已经或正在制定和实施"走出去"的方针与政策,从理论上对不同省份、不同省域经济如何"走出去"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和研究恰是当务之急,省域经济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发展阶段极不平衡特征,省域差别突出,不同省域经济"走出去"不应当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或同样的战略.正因为如此,本文将舍弃宏观和微观层面,而以省域层面为研究范畴,以省域经济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研究目的,对不同省域经济"走出去"战略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寻求省域经济"走出去"战略制定的依据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走出去"的现状和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走出去"企业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增大,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手段的适应性受到了挑战;现行"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体系暴露出许多缺陷和局限性,不能适应对"走出去"企业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拓展.因此,本文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及生成机理,探索提高"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质量的路径改善,不断提升税收征管效能.本文还将以云南省实践为例深入分析西部省区"走出去"企业的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提升"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我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即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思考.论文首先通过对"走出去"的背景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中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 "走出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接着在如何.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最后对于"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克服障碍和困难,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壮大成世界级跨国公司,从理论走向实际.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走出去"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配合国家外交、保障国内资源、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提高涉农企业和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作为经济单元的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获取利益的要求,促进了投资母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发展.1998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对外投资、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走出去"战略实施几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关利欣 《经济》2011,(8):60-62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且已经形成境外经贸合作区等"集群式"走出去的方式。相比之下,商贸企业"走出去"多处于自发状态,不仅没有形成关系较为密切的产业集群,也没有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形成紧密的衔接。因此,我国商贸企业亟须创新"走出去"的方式,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出海",从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加快商贸行业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化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民营企业"走出去"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世纪之交确定的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和发展国际化企业和著名品牌的重要路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于全面提高福建省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面对世界经济出现复苏的迹象,如何正确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影响,防范风险,抓住机遇,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宏观影响,从辩证思维出发,即从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并提出了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企业"走出去"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必然趋势和迎接全球化挑战的重要选择。本文综述企业实施海外扩张,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的模式,提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走出去"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楠 《经济经纬》2004,(4):39-41
"十五"计划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后,我国理论界就"走出去"的有关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这些讨论主要集中在"走出去"的战略意义、"走出去"的条件、"走出去"主体、产业、产品、区位、道路、方式的选择、"走出去"的制障以及进一步"走出去"的对策等方面。这些研究既有强调战略性、注重对中国国情的探讨等优点,也存在缺乏战术探讨、缺乏系统性等不足。有关"走出去"问题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5,(10)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飞速发展期后,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为了消化过剩产能,国家鼓励企业进行并购重组以及实施"走出去"发展等战略。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众多过剩行业的国有企业率先迈开步伐,积极竞标境外项目。文章以阿塞拜疆水泥厂工程总包项目买方信贷为例,分析与研究了"走出去"企业的信贷配套方案,并结合上海自贸区政策,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是势所必然.亚洲市场是中国大多数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选择,因为其与国内相对较小的环境差异决定了它将成为中国企业国外市场拓展进程由易到难的起点.本文以中国企业进军日本市场作为重点,以此为切入点来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一点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