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及其空间效应——以京沪高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铁的发展会对航空运输产生严重冲击,在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高速铁路与民航的竞争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经济、快速、舒适、便捷和安全等指标效益,运用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担模型,计算在不同运输距离下高铁和航空的运输市场占有率情况,结果表明,500-900km是高铁和航空竞争博弈的显著距离,而692km是高铁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分界距离.以京沪高铁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机场规模和位置关系,得出高铁与航空竞争关系的一般规律:高铁对小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大城市机场的影响,对中间地带城市机场的影响要大于对两端城市机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铁与民航竞争引致的空间效应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认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发展优势发生改变,使区域经济发展更趋均衡.  相似文献   

2.
企业资源管理中通常存在两种浪费:一是过量滥用导致的耗损型资源浪费;二是利用不足造成的闲置型资源浪费。以下从十个方面来深入诊治当代企业中普通存在的两类浪费。 恶性竞争 长期以来,“市场经济等于竞争”的教条被奉为圭杲,“竞争”从此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虽然竞争具有一种积极的“鲶鱼效应”,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过度的竞争正在滑向“自相残杀”  相似文献   

3.
周黎安 《经济研究》2004,39(6):33-40
过去大量的研究强调行政性分权和财政包干下地方官员的财政激励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其互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地方官员政治晋升博弈的简单模型 ,旨在强调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对地区间经济竞争和合作的影响。由于政治晋升博弈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官员的晋升直接降低另一个官员的晋升机会 ,即一人所得为另一人所失 ,这使得同时处于政治和经济双重竞争的地方官员之间的合作空间非常狭小 ,而竞争空间非常巨大。该模型理解我国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角和框架 ,它尤其有助于解释我国长期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大而全”的地区发展战略和地区间形形色色的产业“大战”和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4.
借鉴生态学中的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建立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竞争的Lotka-Volterra模型,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稳定性理论,分析了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竞争可能出现的4种情形和3种竞争结果,得出企业要在技术标准竞争中胜出必须具备两个优势条件,以这两个条件为基础,对企业“预期胜出”、“预期失败”、“预期共存”三种情况下的技术标准战略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差异.本文运用产业梯度模型,以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等四省一市为比较样本,通过对绝对产业梯度系数和相对产业梯度系数的测算,对全国产业梯度格局和湖北省的产业梯度地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民用机场的收入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航行业务和非航业务.在非航业务中最为重要的一块就是机场商业区的盈利.因此,一个机场的商业区布局、 入驻品牌及产品类型的选择、 商业区的设施设备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国内机场非航业务的发展并不好.本文以天津机场为例,通过业态分析和PEST分析,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天津机场商业区的发展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天津机场商业区布局规划的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区域间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各大城市都竞相发展创意产业致使总量本来就不多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供需矛盾加剧.本文在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胜任力模型的综述分析和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特性解析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体的“三加工”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测量区域机场同质化发展的改进相似系数,运用综合赋权评价法,对长三角地区机场发展的同质化水平进行测算,并以综合相似系数构建机场同质化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结构方法对机场同质化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核心圈机场存在明显的同质化水平;枢纽型机场由于机场辐射能力强且分布密集而同质化水平最为明显;核心边缘的地区型机场由于城市经济规模小且距离较近,机场为了进一步发展而产生趋同化;其他地区型机场则由于长三角地区内城市经济结构的相似,邻近机场间的服务呈现趋同化.最后,针对长三角地区机场同质化发展特征提出区域机场一体化和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内蒙古中小机场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对国内外机场管理、发展模式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运用战略分析的六力模型对机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蒋达 《江南论坛》2003,(12):9-10
实现“两个率先”,是区域争先发展的一场竞争,需要高素质人才作支撑。适应“两个率先”,干部人才的选拔任用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确立新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95-2006年地区机场和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生产函数,对决定机场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期内,机场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地面运输呈负相关关系;在短期内,机场发展与地面运输相互促进,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单一的GDP不能有效解释我国机场业的发展状况,机场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将三种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政策纳入统一体系,促进三者的协调发展.机场发展的地区非均衡性不同于其它经济活动,东部地区的机场发展速度最慢而西部地区最快,表明东部地区机场密度大,机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地面运输对航空运输的替代性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地面运输对航空运输的替代性弱.政府应加大西部机场建设,并把单一机场的发展纳入全国机场运输体系,根据整体市场发展状况,设计其建设容量和航线网络布局.机场改革是推动机场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机场改革的步伐和力度.  相似文献   

12.
文雅 《广东经济》2009,(7):11-15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简称《纲要》),粤港都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两地物流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但《纲要》也明确提出,珠三角要建设与港澳错位发展的国际物流中心,珠三角的民航机场要加强同港澳机场的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场体系。为了谋求长远发展,两地必须避免恶性竞争,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3.
Ottaviano将企业异质性引入新经济地理学中,建立了一个异质性两企业、两区位空间选择模型,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该模型以企业异质性和垄断竞争为切入点,分析了企业生产率差异与集聚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来“卖彩电不如卖大白菜”一说走红经济界,成了诅咒降价战,抨击“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部门生产函数及相关参数、系数的改造,将非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引入CGE模型,并模拟在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两个不同市场结构下国际油价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品市场设定为不完全竞争时,面对国际油价上升的冲击,GDP下降的程度大于完全竞争的情况.因此随着油品市场逐渐开放,油品市场的产出增加,可以增强我国石油产业和总体经济应对国际油价上升冲击的能力,应继续推动我国石油产业市场自由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刘林思 《发展研究》1996,(12):17-18
明年国家将出台的一些重大 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将对我省经济 发展带来影响。现根据国家有关部 门和权威人士关于今后我国在金 融、财税、企业、外贸、外资、市 场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作如下具体 分析。 一、金融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戴行长已表示: “将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估计 约三个百分点)。”这不仅体现了中 央运用“间接手段”调控经济的需 要,而且意味着商业银行货币创造 的增加与信贷规模的扩张.对于储  相似文献   

17.
连锁企业的购买势力是影响竞争行为与格局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三阶段"古诺"竞争模型,对我国家电零售业竞争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上游产业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社会福利水平将会如何变化.研究发现,只要寡头连锁企业之间不存在横向的合谋,购买势力的存在并不会导致零售市场产品价格的升高;零售企业会向上游企业施加价格压力,但这种价格压力并不会必然会完全转化为零售企业的利润;只要市场的零售企业不是独断,适度追求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会提高社会福利和企业利润,有益于产业健康发展.但是,过度追求市场占有率的竞争最终会导致恶性竞争,导致社会福利的下降,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8.
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同构度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结构重合度指数,对东部沿海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好的9个省份同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同构度很高,并且引发起了相应行业的恶性竞争.于是针对这种现象,进一步对同构现象的成因从体制和非体制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地区间合作的经济考核指标等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五个竞争力模型对我国饲料行业竞争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行业的竞争结构决定了饲料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力量和竞争状况,并从饲料企业抗争行业竞争力量寻求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今的企业正处在知识经济高速增长、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加快及市场深刻变化的环境中,企业间的竞争已从一般的成本和规模竞争转变为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为应对竞争,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企业正在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组织变革.本文基于环境变化对企业产生的深刻影响,从企业外部组织结构重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重组和公司治理结构创新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今企业组织变革的新态势,以期对我国的企业组织创新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