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河北省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仍在持续扩大。缩小京津冀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尤其是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促进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比长三角地区,分析得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是影响京津冀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工资性收入差距是影响京津冀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结合河北省实际,提出多举措提高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积极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理论,对1978-2010年的云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之间呈现单向的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且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变动是影响消费性支出变动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协整分析结果给予科学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全国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单位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对各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最为突出,而人均生产总值在模型中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深化,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收入日益多元化.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居民实际收入的重要尺度,因此,有必要对可支配收入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同时收入差距分析、有利因素和制约性因素分析也是对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前提和重要支撑,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Eviews软件,截取了芜湖市2004-201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并且建立分析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估计标准误差进行评价、拟合优度检验和参数显著性检验等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的影响.在上述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芜湖市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刺激居民消费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贫富差距扩大化的演化脉络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富差距扩大,似乎与"共同富裕"相悖。而实现全国贫富差距缩小的目标,首先有必要研究中国贫富差距扩大化的演化脉络。其次对贫富差距扩大化的发展进行机制分析,并进行模型构建,研究表明工人知识独占性以及技术变革会扩大工资差异,进而扩大收入差距,最终扩大贫富差距。最后,利用统计软件结合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选取与贫富差距相关的四个指标,即基尼系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东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了四项指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东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存在基尼系数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东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基尼系数具有负作用,而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是正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一、全国与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证对比分析 运用Eviews软件,1978~2006年之间,对河北省与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这2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对比分析,进而得出河北省收入对消费的拉动程度。(一)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鲍叶静 《技术经济》2011,30(3):87-90
基于Gompertz模型,分析预测了2015年和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汽车拥有率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汽车拥有率发展出现拐点的时间及其对应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了居民收入不均衡性对汽车拥有率总体水平的影响,以我国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划分不同收入等级的指标,分别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率进行了预测,然后结合人口比重得到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率。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收入等级对城镇居民汽车拥有率进行组合预测所得结果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1990—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分析,然后为预测未来几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辅助以Matlab编程实现,得到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会持续不断增长的结论,最后对预测效果进行了检验,证实了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劳动力整体素质、就业环境、国家整体经济产值与财政收入、资本利用与货币供应四个方面进行了建立模型计量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根据模型结构得到的变量解释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1995—2007年湖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均生产总值、制造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率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湖南现代服务业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对现代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最为明显。与此同时,与我们的预期相反,人均生产总值以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然而,现代服务业产值与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爆发了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在此次危机中,我国粮价没有受到巨大冲击,因为我国有95%的粮食自给率做后盾,但随后的国际高粮价对我国粮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近年来我国粮价波动,除了受国际粮价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率、政府政策、粮食库存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等.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对我国粮价有显著影响.最后给出后危机时代我国粮价政策.  相似文献   

13.
褚庆福 《时代经贸》2014,(6):427-428
通过建立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计量模型,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经济视域下的农村居民出游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通过对影响农村居民旅游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出游率,通过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出游率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中国实现农村居民大众旅游的可行性,为农村居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选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利用Excel软件得出安徽省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函数关系。经过计算可知,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增加0.69元,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增加0.78元。最后,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收入偏差的文章很多,这些研究有共同特点,即是研究某一因素的偏差对基尼系数的影响,或是研究如何将基尼系数计算的更准确。这些收入偏差的间接研究方法,很难看清收入偏差的真实情况,依据基尼系数计算出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富人、非富人收入权重,据此结合城镇居民富人、非富人储蓄比例、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城镇居民富人、非富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进而看清富人、非富人收入的变化趋势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商周刊》2015,(Z1):9
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福建、山东、辽宁这9个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从收入数额分析,2014年上海、北京、浙江、深圳等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4万元大关,其中,上海最高,达47710元,北京43910元位居第二,深圳40948元,浙江40393元。从东中西部看,收入差距依然十分显著。2014年青海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307元,甘肃暂排最后,为20804元。从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18.
运用SPSS软件,对2006—2012年揭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与人均GDP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线性回归的曲线拟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模型显示近年来揭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与人均GDP的增长均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为揭阳市政府制定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吉林省1984--2005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运用统计中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由于误差修正项的存在,可以自动实现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住房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支出、消费水平、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开发商住房投资的影响途径为基础,通过对2000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住房投资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一致的持续正向响应以外,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住房价格变动在东、中、西部都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过程。因此,地方政府要结合地区实际分析房价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效发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