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2002年年底以来,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时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社会上议论纷纷。而有些海外人士则借此夸大其词地宣称国内就业问题已经严重到连大学生都不能找到工作的程度。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普遍影响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就业方式、就业观念的转变及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的逐步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日益频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的逐步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日益频繁。本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中心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另一方面,不少临毕业的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着错误的就业和工作观念。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比以前复杂。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形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政府、学校和学生本人都要积极采取对策,共同努力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压力。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曾丹 《经济研究导刊》2011,(14):202-203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凸显。近几年学术界对这个问题很关注,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但对于大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的研究还不多。目前看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常态,如果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提升,想解决就业问题难度越来越大。在阐述就业压力及其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来应对就业压力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打好大学生就业的攻坚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晓梅 《经济论坛》2003,(11):9-9,5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努力做好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践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充分体现。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是摆在高校面前最突出的问题。那么,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一、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1.供大于求。毕业生人数连年的持续增长与社会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自999年第一次实行扩招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和招生人数不断上升,2003…  相似文献   

7.
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欣 《经济视角》2013,(2):42-43
随着我国普通高校的连续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显现出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政府、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就业措施来促进充分就业。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探索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成为地方政府及高等教育部门迫在眉睫的重要内容,从而帮助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大众化教育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刚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就遭遇到就业难的问题。作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院校培养模式雷同,造成大学毕业生同质竞争和结构性剩余等因素有关,但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出发,分析就业能力低的原因,探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信息》2006,(7):39-39
一、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的演变 (一)从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上来看。 恢复高考后首批毕业生和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毕业生就业均由国家统一安排。进入九十年代后,就业方式开始向国家分配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许多毕业生已由被动的接受工作分配转为主动寻求工作。由于当时大学生对社会来说仍为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且企事业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相对也不是很高,所以在当时择业现象并不是很普遍,“就业”也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随着大学生分配政策的调整,国家不再负责安排毕业生就业;加之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急遽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骤然加大了。九十年代后期,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择业”、“求职”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金莉 《时代经贸》2012,(14):231-232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就业的一部分,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起点难和财税措施的缺失以及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对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财税支持和配套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个让中国社会讨论不断、纠结不已的问题。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率却逐年降低,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队伍越来越大,“英雄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特别是地处边远的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2.
李楠 《时代经贸》2009,(11):190-19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重,“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概括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市场化转向,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幅扩张,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也大幅攀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的新兴问题。本文从高校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制、促进大学毕业生及时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社会就业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可以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就业准备视角研究发现,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有着显著帮助,而物质辅助准备的影响很弱;职业探索准备和教育投入准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绩效呈倒U型关系,这主要受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传统观念影响,而物质辅助准备与就业满意绩效的关系不显著。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效果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企业转变用人观念以及更好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助推器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迅猛增长,2003年后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为900万,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新增就业岗位的半数。据国外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我国学者也从技能取向的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本文将利用Aghion和P·Howitt(1994)等人提出的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原理,结合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分析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制,利用回归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影响情况,并对这种情况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增加;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从以往的精英式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毕业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社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也在增加,但仍供不应求。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及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导致大学生就业权益得不到合法保障。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就业过程中实施劳动保障制度中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幸福和希望,更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从以前的社会精英供不应求到今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本文带着这个问题,探究造成这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分析社会、高校、家庭、个人对其就业产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