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林业》2012,(12):22-24
《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是浙江省首部湿地保护的专门法规。湿地保护这项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作出重要贡献。本刊特予刊发:  相似文献   

2.
保护工程”。3月17日,省林业部门已完成了对景宁望东蛘湿地列入国家湿地保护规划的保护建设项目的编报工作,这标志着景宁望东蛘湿地保护工作将迎来新的起点。湿地是“地球之肾”。2006年,我国全面启动《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90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和保护湿地。省林业厅于2005年年底向国家林业局申请了包括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在内的6个保护建设项目,经国家林业局初审,景宁望东蛘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建设工程是唯一获得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准备许可的项目,并于近日下发了《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湿地保护建设项目的通知》,  相似文献   

3.
《浙江林业》2011,(2):48-48,F0003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971年2月2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相似文献   

4.
开篇词     
《浙江林业》2014,(1):1-1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致力于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这是当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多边环境公约之一。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在这一天里,世界各国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把保护湿地作为对维护地球生态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参与世界可持  相似文献   

5.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23,(4):30-33
小微湿地保护国家标准发布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3年第1号国家标准公告,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全国湿地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GB/T 42481-2023)推荐性国家标准获批准。《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是中国落实《湿地公约》决议的具体行动,首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规范了小微湿地调查登记、恢复、保护和管理等要求,从顶层设计方面规范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刘立明,1968年1月出生,教授级高级政工师,红旗岭农场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双鸭山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红兴隆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北大荒摄影家协会会员。致力于生态湿地、野生动物摄影,先后有200多幅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黑龙江画报》《北大荒画报》《中国农垦》等新闻媒体上发表,2011年《五星湖四季》组照在中国第二届湿地文化节举办的《森禾杯》全国摄影大赛上获一等奖,2012年《中国最美湿地—红旗岭湿地》组照在垦区纪念北大荒开发建设六十五周年成就摄影展中获特等奖,2013年《湿地珍禽—雉鸡》组照在第三届“金鹤杯”全国数码摄影大赛获优秀奖,2014年《湿地四季风光》组照在中国农垦举办的《幸福家园美丽农垦》全国摄影大赛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地球上多功能的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有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1971年2月2日,由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发起,在伊郎小城拉姆萨尔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这就是后来统称的《湿地公约》,或《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公约》是第一个以保护特定栖息地为目的的政府问合作框架文件。公约对湿地给  相似文献   

8.
湿地被称之"地球之肾",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受生产生活、旅游开发、基建和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湿地面积减少、部分湿地功能退化,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2014年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构设《湿地保护法(草案)》的立法目的条款,提出制度优化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湿地保护法(草案)》忽视了提升湿地碳汇能力的目的追求,不足以承载应对气候变化对“湿地保护法”的功能期待,亟需调整并对相应制度进行优化。研究结论:应分别将“提升湿地碳汇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纳入“湿地保护法”立法目的中;将湿地的碳汇能力作为评价湿地重要与否的标准、加入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内容、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完善湿地修复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资源之一。从我国湿地资源目前面临严重的威胁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导向加速了湿地的破坏,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家园;应建立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的运作机制,还地球一个建康的“肾”。  相似文献   

11.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地球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态系统,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长期以来的缺乏重视,我国湿地出现了面积锐减、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湿地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根据十八大提出"扩大湿地面积"的战略部署,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通过对世界重要发达国家湿地保护制度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当解决湿地资源管理主体的缺位问题,设立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并保证湿地管理保护的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地球之肾"。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黑龙江省加快对湿地的管理与保护力度,在完善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发布湿地名录,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刊从本期起特开辟"绿色龙江·大美湿地"专栏,用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黑龙江省湿地风光、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成果。本期首刊乌裕尔河湿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论湿地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资源之一。从我国湿地资源目前面临严重的威胁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导向加速了湿地的破坏,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家园;应建立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的运作机制,还地球一个建康的“肾”。  相似文献   

14.
"湿地是地球之肾"。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黑龙江省加快对湿地的管理与保护力度,在完善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发布湿地名录,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刊从第四期起已开辟"绿色龙江·大美湿地"专栏,用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黑龙江省湿地风光、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成果。本期刊载哈尔滨金河湾湿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湿地是地球之肾"。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湿地保护已成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黑龙江省加快对湿地的管理与保护力度,在完善保护网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发布湿地名录,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刊从第四期起已开辟"绿色龙江·大美湿地"专栏,用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黑龙江省湿地风光、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成果。本期刊载黑龙江明水湿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温州素来有“浙南水乡”之称,其湿地面积之大、类型之多,在全省仅次于宁波。全市湿地面积21.45万公顷,湿地率约16.26%,湿地保护率约32.54%。温州拥有16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比重超76%。拥有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乐清西门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龙港红树林省级湿地公园、温州湾等近海与海岸湿地。其中温州湾湿地是世界八大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途中重要的补给中转站。温州湾被国际鸟盟列为重要鸟区,2019年入选《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2019)》项目“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每年在温州湾湿地能记录到的迁徙及越冬水鸟有100多种,十多万只。其中包括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黑脸琵鹭、卷羽鹈鹕、黑鹳、遗鸥、东方白鹳、白枕鹤、勺嘴鹬、青头潜鸭等20多种。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为促进湿地保护与恢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等文件精神,2014年中央财政增加安排林业补助资金,支持启动了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和湿地保护奖励等工作。目前我国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污染严重、功能退化等问题。近十年来,我国共减少湿地面积5064万亩。为支持湿地保护与恢复,2014年中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6~9日,亚洲湿地论坛在印度美丽的奇利卡湿地举办,来自32个国家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以“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创新途径”为主题,就亚洲国家关心的湿地的合理利用、能力建设和教育、湿地保护的创新合作伙伴与网络、湿地作为可持续生计推动力的文化价值、以社区为基础的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湿地恢复与相关利益群体的参与等方面进行了研讨,达成了一些共识,通过了《奇利卡声明》。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作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突出强调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湿地保护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制度建设是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表征,也是湿地保护管理规范、有序、高效进行的基本保证。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树立法治观念,坚持底线思考,进行系统设计,倡导创新探索等,其重要任务包括: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强化规划管理,完善联动机制,实现保护与利用协调统一等。  相似文献   

20.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14,(12):24-27
中国打造“绿色长廊”构建长江生态屏障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作为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国家林业局正多措并举加快构建长江流域稳定、健康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将洞庭湖、鄱阳湖和丹江口库区、三峡库区等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给予支持,加快推进退化防护林改造。同时,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划定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红线,对长江流域违法破坏湖泊湿地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部署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并有计划地对非法开垦的湖泊开展退耕还湿还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