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强 《乡镇论坛》2009,(33):M0002-M0002
桃源市场有两个鱼摊,都有鲐鱼出售,摊主分别是老张和老王。这天老王批回来的鱼不甚新鲜,于是决定5块钱进的5块钱卖。这样一来,附近居民疯抢老王的鲐鱼。这可把老张气得够呛。自己的鱼成色好,本来进价就比老王责6毛钱,卖8块钱1斤那是行市价,可现在.有5块钱的谁还买8块钱的?  相似文献   

2.
孟倩 《数据》2013,(12):17-18
“大豆多少钱一斤?”“一箱奶有多重?”“200元钱能买个手机吗?”听到这些话,您也许会认为这是在菜市场或商场里讨价还价。其实,这是我们统计工作的一部分——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简称住户调查。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儿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有时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有时躲在树荫里打个盹儿……时光流逝,小男孩儿渐渐长大。一天,男孩儿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儿回答:“我已经不是小男孩儿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  相似文献   

4.
只要儿子打电话回家,十有八九是要钱。 儿子自小在蜜罐里泡大,从不知艰苦朴素为何物。好在脑瓜子聪明,念书还行,大学毕业后顺利地在一家设计公司谋了份设计师的工作,虽然作息时间不规律,工资还不算低,底薪一千加上提成有时能拿到两三千,在省城算高薪了。可是这小子每个月都会把钱花个精光,还经常打电话向家里敲诈勒索,什么过生日请同事们吃饭啊,上司结婚送礼啊.周未去旅游啊,借口和理由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一次公司举行唱歌比赛,他得了个一等奖,同事要他请客,他就向我索要四百块钱的‘‘紧急救灾款”。钱是给了,但我正告他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钱,你已经不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未成年人,你有能力也有责任生活自理了!”儿子嘴上是答应了,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笔者在买葡萄的时候上演了一出“智斗秤耗子”的好戏,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希望消费者在遇到不法商贩欺骗时千万不要手软。那天,笔者提着一包刚从干洗店取出来的衣服匆匆往家赶时,突然被路边一挑水灵灵的葡萄所吸引,葡萄小贩见状忙挑担上前。“要葡萄吗?便宜卖呢!”“便宜卖?多少钱一斤?”“两块,人家都卖两块五呢!”笔者低头细看,葡萄个大均匀,还挂着一层霜,成色不错。于是动心,决定买上两斤,但觉得还是有必要砍砍价的。“人家卖多少你以为我不知道,一块五吧,我要两三斤!”“大姐,这个价我进都进不来呢。这样吧,…  相似文献   

6.
高榕 《房地产导刊》2003,(64):46-48
手头上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钱,头等大事就是“安居”问题。“安居”方能“乐业”,这是老祖宗的遗训,作为俺等小民,那是没齿难忘的事儿。既然是“安居”之大事,就不同于买件衣服,更不同于买一两斤水果。这是买一个人生旅途的“避风港”,是给俺买一个“安乐窝”呀!俺能不郑重其事么?眼下房地产市场选择的余地大了,发展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俺得货比三家,等着做个得利的“渔翁”。可是,“世间事不如意十有八九”。货比三家,比完三家又比三家,比完六家再比九家,比来比去,总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比来比去,似乎哪一家都像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缺、缺、缺,以俺这一段睇楼的体会,俺掰着手指头总结了“十大缺位”——。  相似文献   

7.
笑口常开     
买猪油从前,有个吝啬克去买猪油。他用一只手摸摸这块,问:"多少钱一斤?......啊,太贵。"用另一手摸摸那块,问:"多少钱一斤?......啊,太贵!"一会儿,就带着两手腥油回家了。他在水盆里把手洗净,又折回集上去摸。等他再回到家里,那个水盆却不见了。当他问清是妻子把水泼了时,心疼得嚎吻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可惜我那盆猪油哇,都叫你给糟蹋啦!"鬼打架算命先生朱仙的妻子本来就看不惯丈夫整天装神弄鬼,再加上朱仙接二连三丢丑,心里更加生气,于是也想找机会惩治惩治朱仙。腊月二十八,朱仙要到集上买年货。临出门时,他一…  相似文献   

8.
《企业标准化》2013,(3):94-95
1.“买不走”的质量 有一次,凯特准备到一家久负盛名的拉面店吃牛肉面,临行前特地带了一只饭盒,准备自己吃完后给孩子也带一份回去。当服务员将两碗面端来,他刚要将其中一碗倒入饭盒,却被拉面的老师傅制止:“你这是干什么?”  相似文献   

9.
吴明 《企业文化》2010,(7):60-60
两块钱能做什么?买一个巧乐兹、一条绿箭剩五毛、两根玉米肠、一袋方便面。但是两块钱同样还能够成就中国目前最能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相似文献   

10.
40岁的老张下岗后,由于身上没有一技之长,整天呆在家里愁眉苦脸的。一天,他走到马路边上“看风景”,一位推自行车的小伙子来擦皮鞋了……也不知什么原因,老张突发奇想:你看年轻人的单车多脏,擦双皮鞋收一元钱,我给他擦两个车轮子收两块钱不算多吧。想到这儿,老张鼓起勇气笑着对小伙子说:年青人,我给你擦干净这辆单车,你给两块钱如  相似文献   

11.
在切入主题之前,请允许我为大家讲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有甲和乙两妇女,用同样的价格买了同样的衣服。(大家可能都有同感,许多妇女在买东西的时候,是舍得花钱的,但买了以后就会后悔)这里的甲妇女就抱怨开了:“你看,这钱真不是钱了,这一件衣服就花了我360元钱。”“不会吧,我今天只花了一元钱。”“你没有搞错吧?”,甲妇女奇怪地问。“你想想,假如这件衣服你穿一年,而一年算360天,360元钱不是每天只支付了l元钱吗?”甲妇女才恍然大悟。在这件事中。  相似文献   

12.
农村的黎明似乎来得特别早,早起下地的人们打破了黎明前的最后一抹睡意。肖桂芬顾不上怎么打扮,张罗着把那百十只肉兔装到笼子里,拉到海达食品公司在他们村的定点收购处,这几个月来的忙碌终于要见收成了。“现在多少钱一斤?”“一斤五块。”“比年前又涨了不少啊!”“是啊,一茬小兔都能卖上个猪钱了。”“看来今年给俺儿盖新房有指望了。”肖桂芬的高兴源自这两年他们家为海达食品公司的订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玛雅”在广西各地成了炙手可热的名词。“买一份玛雅不但白送产品,还可以赚几百块钱!”高额的回报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玛雅,雪球越滚越大,迅速由广西扩展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一时间50万人成为“玛雅人”。然而,“玛雅王国”实际上是一个变相的传销网络。它仅存在了9个月,就被公安、工商联手摧毁。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冲进汽车专卖店,拿出2000块钱扔在柜台上,对店员说:“给我来辆桑塔纳”,店员惊愕不已:“买桑塔纳2000块钱怎么够呢?”,那人指着门口的促销招牌说:“你们那上面不是写着:桑塔纳2000,火爆热卖中吗?”,店员听罢方才明白,连忙指着对门对那人说:“那您还是去对门买吧,那边奔驰才500呢!”  相似文献   

15.
<正>去注册若石商标是在1998年。当时长春工商局的一位姓崔的老同志对吕德章说,“小伙子,你有这两千块钱干点啥不好,你一个开足疗馆的,注册啥商标啊?”  相似文献   

16.
诗秀 《乡镇论坛》2008,(12):23-23
六年前,他只是一个穷打工仔。家庭负担重,打工薪水低,挣的钱除了维持衣食之外,年终所剩无几。老乡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女孩长得很漂亮。他打心眼里爱她。半年后,在女孩的生日舞会上,他没有钱给她买她向往多时的宝石项链.女孩负气而去。  相似文献   

17.
戎国彭 《经营者》2008,(23):35-35
本来,那个叫黄光裕的,是死是活是好是歹,不关我的事。 一则,每天都会路过“国美”几趟.这店离咱家也就二三百米,算邻居。买啥电器,都上那儿。而这姓黄的.可是国美的老板。  相似文献   

18.
诚信试验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说,他要找十个人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十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二十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说:“行,快交钱吧。”我只好乖乖地又一次把二十元钱给了她。我一连试了九个店主,竟然没有一个人拒绝第二次付款。态度…  相似文献   

19.
买食品还需要排队的景象.已经多年罕见了。但是在哈尔滨的“秋林里道斯”红肠柜台前,几个队伍排成了蜿蜒长龙,售货员头不抬、手不停地忙着为顾客称红肠、粉肠。“为了买二斤红肠,足足排队苦等了半个多小时”.外地游客周先生对这一场面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20.
兵哥 《上海企业》2013,(11):80-80
一.保险“10定律”保险是家庭的必需品。但总有这么一个现象:要么花了太多钱买保险,要么保额不够。那么,应该要买多少保额?负担多少保费才恰当?很简单,记住两个“10”:保险额度为家庭年收入10倍,总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