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合作经济》2023,(2):49-52
<正>江西省社通过推进“三大服务”、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打造“三大产业”、推进产销对接等方式,统筹粮食产前、产中、产后融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江西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招标》2017,(26):46-46
2017年6月18日,第十三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在福州市开幕。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出席并讲话。张务锋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年的1号文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也是整个文件的基调,诸多内容都在围绕粮食安全展开的。其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近几  相似文献   

4.
“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研究员徐小青看来,“这可以看成一条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同时他认为,虽然粮食实现了“十连增”,但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一方面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另一方面是粮食刚性需求增加,一项调查显示,一个农民从农村融入城市,日均消费的粮食要增加20%。“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己产的粮。”徐小青说,这次提出谷物基本自给,意味着小麦、玉米、稻米为主的三大谷物自给率要保持在95%以上,而口粮绝对安全,意味着小麦、稻米自给率要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5.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积极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发展。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作为2022年经济全局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等初级农产品供给保障和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从消费端认识和把握我国初级农产品供给保障》对我国粮食等初级农产品的进口与生产形势、居民消费粮食和肉类等食物的结构变化作出总体判断,说明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粮食等初级农产品供给保障和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本文对我国粮食等初级农产品的进口与生产形势、居民消费粮食和肉类等食物的结构变化作出总体判断,说明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重要性.在居民食物消费趋于饱和的状态下,相关主管部门要重视从消费环节保障居民粮食安全工作,确保零饥饿和全民健康营养保障;进口商要通过...  相似文献   

8.
在2014年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强调要把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把粮食安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遭遇的挑战既有传统的土地资源稀缺,更面临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挑战,即基层粮食收储流通体系的解体。在国际垄断资本进军中国的严峻形势下,我们需要反思“一刀切”的基层粮站改制。农民吃亏卖粮粮农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基础的力量,国家不仅要在生产上给予农民补贴,还需要在粮食市场中切实保  相似文献   

9.
从天津市农委获悉.2014年天津市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总产量达176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粮食的连年丰收.粮食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不但确保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出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统筹协调好五对逻辑关系,又要从党的宗旨、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维度来深刻认识。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建党百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出发,在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期面临着粮食供需结构分化问题;中长期内部发展面临保产能稳增长的难点压力与粮农和粮食主产区的短板弱项,外部供给则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引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中国的国情、世情、农情、粮情,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握好土地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灵活性的平衡,使农业生产关系更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共同赋能粮食产能;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农收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优化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布局,共同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与风险监测,提高粮食产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粮食更高品质消费需求;提高国际贸易与关键物流通道掌控力,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老区建设》2008,(21):4-4
国家粮食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实践载体。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当前国际粮价波动、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粮食收购和储备,进一步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相似文献   

12.
粮食是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物资.对粮食政策取向及措施进行分析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解决粮食的安全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解决粮食问题的粮食政策,加快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科学制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近期撰文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相似文献   

14.
国际上没有“粮食安全”概念,只有“食物安全”概念;食物安全概念比粮食安全概念更能反映人们的食物营养实际状况;国际上的“食物安全”概念是保障基本食物消费而不是保障吃好;保障食物安全的粮食数量并不一定需要人均消费400公斤;目前中国的食物安全保障状况良好;应当以“食物安全”代替目前流行的“粮食安全”概念,在政策上要避免“泛粮食安全化”;认真研究和采取正确政策,建立稳定的食物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并在有关论述中较多涉及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实行的是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度。客观地讲,这一制度安排在解决我国粮食短缺、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总结和交流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研究部署“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7月12日,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在京召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主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粮食已经保持了“17连丰”,最近6年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连续多年超过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标准——400公斤。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完全能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我国的种子在很大程度上,立足国内是能够满足的。比如基本口粮水稻、小麦完全采用自主选育品种,且产量不低。外资企业占我国种子市场份额只有3%左右,进口种子占全国用种量只有0.1%。但有些品种、有些领域和有些环节,跟国外的差距还非常大。玉米、大豆单产水平目前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蔬菜中甜椒、耐储番茄等种子从国外进口还比较多。  相似文献   

18.
袁丰 《发展》2023,(6):52-53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要保障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就必须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随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进城、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由单个家庭经营逐渐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速了农业机械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但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无论是畜力耕作还是机械化耕作,都不能打破长期形成的坚硬犁底层,影响土壤透水性、透气性,不利于提高耕地质量,也影响了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急需推广深松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粮食生产和稳定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其主要特点:一是政策措施出台及时,针对性强;二是政策措施力度大,涉及面广;三是多管齐下,以经济手段为主。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还将面临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建立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至关重要。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应遵循“明确目标,完善手段,适时适度,综合效应”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周刊》2006,(22):16-17
在这些价格疯涨的大宗商品中,铜尤为引人关注。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其上涨速度和幅度令人“目瞪口呆”,二是因为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以下简称“国储局”)首次以“调控”方式参与了铜的国际期货市场。这一行为后来被资本市场和媒体舆论演绎为“国际投机基金与国储进行多空对决”的全球资本市场的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