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西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扶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放实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处于欠开发和欠发达阶段。"十一"规划以来,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贫困问题比较严重,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十二五"规划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和加强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上了议程,即产业扶贫是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以攀西地区发展资源环境产业的优势,来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发展,对于研究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扶贫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族贫困地区扶贫路径选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一直以来更多的是进行物质扶贫,虽然不同程度改变了生存生活的条件,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问题。原因很多,但核心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文化贫困。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从文化扶贫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文化扶贫是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民族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发。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相似文献   

3.
对边境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个案,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边境民族地区贫困的表现形式,阐述与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相协调的扶贫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输血式"救济型扶贫模式已不能发挥太大脱贫的效力,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模式向"造血式"的内源式扶贫转换是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带来了新机遇,西部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各种资源,重新审视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的职能,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的构建,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卫柏  于晓媛  袁鹏举 《经济地理》2019,39(11):175-182
文章利用贵州省3个民族自治贫困县341户贫困农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计量分析模型和广义精确匹配方法研究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生计模式的占比分别提升了13%和15%,但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外出从事非农务工和经商活动影响并不明显;与此同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显著提升了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的特色农产品种植收入、特色畜禽养殖收入和总收入水平,降低了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收入,但产业扶贫对经商活动收入和贫困农户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在提升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增收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目标的效果较为明显,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在产业扶贫项目引导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并降低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的时间,实现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模式向特色农业生产转移。  相似文献   

6.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解困对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状况及成因,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的机制、资金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找出一条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刘绍吉 《经济师》2008,(11):259-259
以旅游扶贫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滇东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及贫困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滇东民族地区实施旅游扶贫的战略,在对旅游扶贫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滇东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兆峰教授最新学术专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2011年12月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把旅游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既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又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力作。我拜读了这部著作,深深为它研究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云南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从绿色经济发展视角对生态扶贫的概念和意义进行界定与解读,通过分析云南民族地区生态扶贫的现实困境构建生态扶贫的路径,并提出加强生态扶贫的政策支持,建立生态扶贫的协同机制,完善生态扶贫的治理体系及创新生态扶贫的道路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上海对口帮扶德昂族项目是目前全国启动的发达地区帮扶人口较少民族的唯一项目,一边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边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区域,是"共同富裕"的理想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健全对口帮扶项目的后续管理,促进项目效益的持续发挥,造福于贫困民族地区群众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1.
贫困是破坏社会稳定、影响民族团结、制约共同富裕的核心因素,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是确保地区稳定、民族和谐、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精准扶贫考核导向缺位、精准扶贫手段乏力、精准扶贫对象存疑是当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实现精准扶贫的三大障碍.在此情况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精准扶贫应该在确定扶贫绩效考核导向的基础上,精准农村的扶贫对象、甄选科学的扶贫手段、建立配套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2.
从扶贫看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自然成为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从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传统等方面,而不是仅仅从"物"的经济层面,也不是单纯 .地将汉族地区的反贫困经验简单地搬到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多方面综合,真正卓有成效地进行反贫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思考.其中,一些思考比较成熟,而另一些思考则还在思索之中,现一并提出,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求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旅游能够促进地区减贫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尤其在特困民族地区,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尚有很多地区的旅游扶贫效果不佳,未能从微观视角对区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并制定相应的价值分配制度,产品体系不完整、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不畅等问题导致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社区居民被边缘化、贫困人口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现象发生.本文尝试构建了旅游产业链分析框架和旅游扶贫效益评估模型,以云南省会泽县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扶贫效益进行评价,最终从产品链、协作链和价值链方面得出启示,为特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超越外源式扶贫,构建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为主体的内源式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是消灭贫困、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不二之选。通过对黔东南岜沙苗寨旅游扶贫实践的实地调查发现,社区"贫困文化"的存在、旅游产品单一、贫困人口资本匮乏及贫困人口在旅游开发中话语权的缺失是制约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生成的主要原因。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内生机制构建上,需要多措并举,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民族村寨自组织建设,明晰村寨居民在民族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从制度上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所得等。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源具有高密集度、高档次、高品位的优势,怒江州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又被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1个大片区之滇西边境山区范围内.因而怒江州“发展旅游业”与“扶贫”之间具有高度的可联系性.把怒江州旅游开发纳入精准扶贫之中,可充分利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农民“绿色化”的脱贫.  相似文献   

16.
反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性话题。从2011年开始,国家建设进入了"十二五"阶段,也同时迎来了扶贫开发国家战略的新阶段。中央明确地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我们的调查以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为对象,通过定点对湖北宜昌长阳县、恩施州几县扶贫开发情况的实境考察,通过随机性的问卷调查与针对性的深度访谈,了解农民对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际感受,重点描绘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执行状况、减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获取地方志、民族志、扶贫开发志、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部门汇报材料、扶贫开发规划等大量第一手文件资料。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这些年由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行动成绩斐然,但武陵山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以及造成贫困的因素是复杂的,调查发现当地扶贫开发政策还有诸多堪忧的地方。为此,我们希望政府要做好扶贫开发统计监测这一"基石"性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扶贫政策的执行力,抓住国家在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机遇,解决当地贫困问题。国家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更大力度地赋予武陵山民族地区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促进武陵山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姜昱洲  张瑞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89-197,275
反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性话题。从2011年开始,国家建设进入了“十二五”阶段,也同时迎来了扶贫开发国家战略的新阶段。中央明确地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我们的调查以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为对象,通过定点对湖北宜昌长阳县、恩施州几县扶贫开发情况的实境考察,通过随机性的问卷调查与针对性的深度访谈,了解农民对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际感受,重点描绘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执行状况、减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获取地方志、民族志、扶贫开发志、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部门汇报材料、扶贫开发规划等大量第一手文件资料。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这些年由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行动成绩斐然,但武陵山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以及造成贫困的因素是复杂的,调查发现当地扶贫开发政策还有诸多堪忧的地方。为此,我们希望政府要做好扶贫开发统计监测这一“基石”性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扶贫政策的执行力,抓住国家在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机遇,解决当地贫困问题。国家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更大力度地赋予武陵山民族地区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促进武陵山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通过全域旅游实现对民族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乡村绿色生态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共同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带动全域旅游发展.针对民族区域产业单一化、交通不便等实际外部客观原因,思想观念的落后,教育水平落后导致精神贫困的内因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山区优越的自然资源,开办农家乐等,增加居民参与能力,丰富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突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将文化融于自然,迸发出与众不同的美丽,结合当地环境,综合当地民族特色突出主题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9.
正确引导民族地区民众民生科技需求意愿,对提高民族地区科技配置水平、加速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为例,利用调查问卷数据构建Logit实证分析模型,发现民族地区民生科技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不仅与非民族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而且民族地区城乡间异质性也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民族地区制定适宜的民生科技推广政策提供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是民族政策与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因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总体发展滞后。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口结构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差异化需求,政府主导的差异化制度供给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因长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使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化制度设计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制度文化基础,因而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