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邓小平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第二,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概念,并且把对外开放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第四,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并且强调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 :明确了科学技术在国家和人类社会中的突出地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措施等。邓小平所提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具体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2 .改革科技体制 ;3 .重视教育 ;4 .“每个部门都要进行科学研究”;5.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 ;6.端正学风 ;7.配好班子 ;8.搞好后勤。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体系非常完整 ,其内在联系也很紧密。邓小平科技思想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及发展性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第一生产力”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的理论阐明了知识经济中的生产力的要结构,指明高科技飞速发展是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一个显著标志。把科技、教育放在优先地位是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必须牢固树立知识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点,积极推进知识创新,改革教育体制并发挥其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人才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全面、深刻、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作出了新的科学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解决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生产力方面的本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生产力本质的概括从本质上抓住社会主义现实运动最深刻的经济根源。一般地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切新社会制度的共性,不独社会主义为然,不能归入社会主义本质。抽象地看,的确是这样。但对…  相似文献   

5.
197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他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年他再一次指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这一观点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是这一思想的贯彻落实。一、发展经济,科技是主动力首先,近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历程及我国16年改革开放的过程都实证了科学技术的主动力作用。18世纪的产业革命,实质上是科技的发展使机器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20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进行了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继承和发展;要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正确认识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姚则兵 《全国商情》2010,(11):83-85
100多年前,马克思曾经指出“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00多年后,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入21世纪,以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核能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人类在近半个世纪所获得的科技总量相当于过去2000年的总和。到201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比20世纪要翻一番,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作用与地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早在100年前,马克思就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邓小平同志说“马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邓小平的全部经济思想贯穿着一条主线,即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看作衡量各种体制政策长短优劣的根本标准。他据此提出了“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的口号。他还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实际纲领:在社会主义的多项任务中,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在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中,把科学技术放在首位,并由此得出一个  相似文献   

10.
考研热正是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旺盛需求所促成的.它也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这一邓小平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思想,而科技的进步又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实现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立足空间,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基本要素。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内容。就是集体土地分包到户。这一制度被邓小平同志称为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做到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大胆地进行土地制度创新,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逐步实现“第二个飞跃”,这是我省农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企业生命的活力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经济的核心是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运用的串行链式的完整过程。它是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商业化活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是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最有效途径。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核心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等重要思想,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把科技实力变成现实的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根据长期的认识和实践,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严谨的科学的概括。他在1992年2月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这一新的概括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方面,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一)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邮电通信事业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指引下,取得了超常规的大发展,通信生产能力发生翻开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电话网总容量不如一个香港地区,到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移动通信容量跃居世界第三位;从改革开放初期通信技术极度落后,到目前通信网数字化、程控化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中国邮电在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基本建成了一个多路由、多手段的立体交叉现代化通信网路。由于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现代化通信手段为国民经济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在不同时期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宏观政策标准 ,即“实践标准”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本文探讨 3个标准的发展过程及内在的联系 :实践标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 ,生产力标准是对实践标准的量化 ,人民利益标准解决了生产力标准的度的问题。同时 ,人民利益标准实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与归宿的完满统一。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已将科学技术视为生产力,称之为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同志指出:"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就在近几年,胡锦涛同志就先后多次到中科院考察工作,指导我国的科技发展.这些都充分表明了科技在我国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首要地位越来越明显。进入21世纪,一个国家要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以,必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以此促进先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8.
秃鹫资本家     
中国“第一生产力”那沉重的翅膀面对世纪之交的门坎,中国痛感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那对沉重的翅膀飞翔得太无力,太疲惫,太艰难。200年前,18世纪中叶,世界开始了从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命题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对邓小平在生产力要素理论、生产力动力理论、生产力水平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地位理论、生产力作用理论以及生产力环境理论等主要方面深入探讨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