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北京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城乡一体化处于较高水平.但同时,由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建设欠账较多等,北京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因此,本文建议北京应从继续推进农村改革、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城乡结合部与新城等重点区域发展、推动农村就地城镇化等方面入手,深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重大决策。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发展模式十分必要。应主要以县级行政区为区域单元,实施统筹发展;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为主要内容,选择有效的突破口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少平 《价值工程》2011,30(9):205-206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农村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支持体系涉及到多个领域,而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增加对农村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供给,形成对落实统筹城乡战略任务的有力支持,是加快农村结构调整、市场体系、经济组织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3年以来,成都市工商局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在认真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城乡一体、工商助力”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市局“金信工程”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在制度建设、系统目标、功能设计等方面向农村覆盖,使信息系统成为工商服务城乡统筹的有力工具,为城乡统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攸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生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①"本文论述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借鉴了江苏、上海、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探折了直辖市重庆城乡和谐发展之路的基本思路,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理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1 1 1>3效应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全面发展的创新策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6.
高利群  李睿  孙洋 《活力》2011,(20):127-127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压力和对土地的需求更加强烈。如何做到一方面保护乡村景观、生态空间。另一方面仍然服务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是新时期城乡空间生态规划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协调城乡发展和生态规划间的关系。是现阶段城乡规划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长浏、大浏、浏醴高速和永盛大道等“新四路”的开工建设,浏阳正阔步迈入“高速时代”,推进城乡统筹成为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近70年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河南城乡关系经历了改革前城乡自由互助、二元形成,到改革后城乡分割"破冰"、失衡加剧、统筹一体,再到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嬗变.未来,河南要坚持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从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乡村经济多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方面着力,加快推进并实现城乡社会、形态、市场、经济,以及人与自然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要站在现代化全局的高度,把城镇和农村发展摆在"一盘棋"上,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财政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营造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规划环境.  相似文献   

10.
位列"五个统筹"之首的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方法。近年来,成都、杭州、南京、嘉兴、新乡等地,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举措.本文深刻分析秦皇岛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提高干群思想认识、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等措施,推进秦皇岛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近70年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河南城乡关系经历了改革前城乡自由互助、二元形成,到改革后城乡分割"破冰"、失衡加剧、统筹一体,再到逐步走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嬗变。未来,河南要坚持以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从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建设、乡村经济多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方面着力,加快推进并实现城乡社会、形态、市场、经济,以及人与自然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伟志 《活力》2013,(22):10-10,12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涉及统筹产业、统筹城乡、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镇化,核心动力在于抓好产业项目建设。近年来,我们依安县按照市委要求,把握几届班子坚持的“食品、陶瓷、生化”三大产业定位,着眼原有企业布局分散、产业不集中和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的现实矛盾,以“产业项目向专业园区集中”为主攻方向,以专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实施龙头企业核心带动,配套企业及时跟进,支撑要素强力打造,力量整合全力推进战略,促进园区内企业和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努力实现资源、能源、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生产要素有效集中,做强产业,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整体竞争能力。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陶瓷园区、食品生化园区和小微企业园区“三区一带”(三区联动开发一线贯穿形成项目黄金生成带)为核心的产业项目建设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提出"城乡统筹"以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主导作用,表现为"以城统乡"特征,本质是对农村土地、水资源、空间等资源索取之上,产生大量失地农民,形成半城市化形态,加剧农村问题.本文从"以城统乡"转向解决"三农问题"角度,论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应注重"减少农民、建设农村和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文化产业化."在与城市资源互补的经济发展中提高农民收入,在均等的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中提高农村生活品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在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指导下,大力进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策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针对城乡统筹发展思路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杜吉明 《活力》2012,(19):6-6,10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从全国范围看,许多发达地区已呈现出城乡协作、空间融合的一体化态势.鹤岗虽属欠发达地区,但一年多来以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跃为指导,以建设区域中心较大城市为方向,以在全国欠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打造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特色城镇化建设先行区和新农村建设样板区为载体,加速探索"鹤岗模式",为欠发达地区打破发展常规、实现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指导下,大力进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策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针对城乡统筹发展思路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2013年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始终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动力,做到城乡统筹、规划引领、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建设宜居幸福的美好城市。本文通过分析莱芜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现行的体制机制,对莱芜市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管理制度做深入理解和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推进城乡一体化须转变二元对立的思维,树立共生的理念。共生作为自然界生物互利和共同进化的规律,在城乡一体化上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厘清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追求积极共存的理想形态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良性结合方式,构建了以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为切入点的城-镇-村三元互动、城乡产业链价值耦合、城乡生态与环境有机生长的路径。这是统筹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来建设城乡以及实现城乡一体化从成本外化的传统模式向成本内生的共生模式转型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刘晓光 《活力》2010,(21):14-15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