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七、分集发送与多径分集 接收技术 分集技术是一项主要的抗多径衰落的技术,它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多径衰落信道的传输可靠性。WCDMA系统中采用了多种发送分  相似文献   

2.
经过短短几年的研究,我国基于IS—95标准的CDMA—PCN系统已解决了定时同步、扩频相关处理、信号功率控制、抗多径衰落、RAKE分集接收和扩频编码等关键技术,并已研制出CDMA无线PABX实验样机。CDMA—PCN实验系统已连通,它由两个基站、三个移动台、一个基站控制器及一个网控系统组成,具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CDMA技术优势,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简单描述了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模型和信道模型,重点探讨了CDMA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多址方式、功率控制和分集接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郧  王妹 《当代通信》2004,(21):58-60
WCDMA支持EDD和TDD两种基本的双工模式,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基站同步采用异步或同步方式。其中WCDMA-FDD方式的优势在于码片速率高,有效地利用了频率选择性分集与空间的接收和发射分集,可以解决多径和衰落问题,同时这种方式采用Turbo信道编码,可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WCDMA的无线接口协议与信道结构、语音编码、信道编码技术、复用与编码技术、扩频与调制技术、功率控制、分集发送与多径分集接收技术,以及切换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系统介绍。本刊拟分四次发表。  相似文献   

6.
卫星直播业务使星上电视节目直接到户,接收只需使用小型卫星接收天线即可接收到来自卫星上的电视或广播节目。90年代初以来,广播电视卫星直播业务、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等首先在美国取得了技术突破,并迅速步人产业化和商业化轨道,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目前,这三项卫星通信广播业务正向全球迅速扩展,其中广播电视卫星直播产业发展尤为迅猛,并在运营中获得很大成功,已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建设》2005,17(12):48-48
MIMO-OFDM技术介绍: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在无线高速数据传输中常用的一种技术。OFDM可以利用设备的多天线结构在一个时变的多径衰落信道中提高分集增益和系统容量,这促成了MIMO-OFDM系统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刘沈 《当代通信》2004,(7):33-34
现今所有在轨和寿命终了以及待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都是以固定业务为主即FSS(也有少数为MSS移动业务),直播卫星DBS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直接对有这种卫星接收天线的用户播出电视节目的,直接播送音响的卫星DAB也是同步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9.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自上个世纪50年代投入使用以来,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其技术已由低频段向高频段发展,并由模拟转向数字,由电子管发展到半导体化和集成电路,城市间的电视节目传送和长途电信业务发展,在通信网中起过重要作用。由于无线频谱资源是极其宝贵的有限资源,同时这种“视距”传输的通信方法,在无线电磁波传输过程中由于“多径衰落”的影响,使通信传输质量下降或中断。因此提高设备可靠性、频谱利用率和抗衰落措施一直是微波通信技术发展的原动  相似文献   

10.
周星华 《当代通信》2005,(12):15-16
智能天线原名自适应天线阵列。此技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应用于提高雷达的性能和电子对抗的能力。如何解决移动通信频谱资源日益紧张,如何消除多址干扰(MAI)、共信道干扰(CCI)以及多径衰落的影响?研究工作者开始考虑到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智能天线技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这一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成为可能。最先商用化的智能天线系统有:1997年北京信威成功开发出使用智能天线技术的SCDMA无线用户环路系统,美国Redcom公司则在PHS系统中应用的智能天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星通信一直向全面满足个人通信和宽带通信需求的方向发展,卫星通信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推广十分活跃。概括来说,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发展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卫星的体积不断增大,提供更多的带宽和更大的功率,满足卫星直播业务及宽带业务的需求,Ku波段卫星在提供卫星直播电视及卫星数据广播、高速Internet接入业务方面在欧、美、日获得成功,并正在迅速向其他地区扩展;另一趋势是发展中低轨道卫星群系统,卫星越来越小,卫星群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中低轨道卫星定位系统、中低轨道全球移动电话系统已…  相似文献   

12.
王树甲 《当代通信》2003,(14):44-49
5 CDMA系统时间与同步 在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所有的MS和BS必须得到精确的同步才能正常的工作。实现同步工作的意义在于,利用统一的系统时间(SystemTime)来驱动长码伪随机(伪噪声,PN)序列发生器;共同的时间基准能够改善信道的捕获和切换程序;正确地恢复各个物理信道无线信号的码形;允许采用多支路分集接收(RakeReceiving)来提高多径传播条件下的接收性能;允许实现精确、有效的“位置定位”业务一类的未来业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低功率蜂窝网络和移动电话的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基站天线的安装面临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楼厦业主和政府部门的许可以及环保人士更荷刻的要求。既要减少基站天线的数量和体积,又要提高基站接收质量的课题被摆到天线制造商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信业》2008,(7):86-86
汤姆逊公司日前签署了欧洲数字电视服务系统能源效率管理准则以及最近欧盟委员会颁布的宽带能源消耗管理准则。汤姆逊通过签署这两个管理准则,显示出其决心将开发的数字接收和处理设备的能耗降至最低的决心,如机顶盒产品(汤姆逊提供全系列的机顶盒产品,包括先进的高清和数字录像机PVR,用于有线,卫星、地面或IP和上述混合等任何网络的服务)以及其宽带传输平台,  相似文献   

15.
王树甲 《当代通信》2003,(16):42-48
8 cdma2000的前向功率控制 在cdma2000中,支持无线配置RCs3至6的MS可以提供一个反向导引信道(P-PICH),这与cdmaOne不同。R—PICH是MS发送给BS的未经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用作BS接收机相干解调的相位基准,同时,还可以为BS提供反向链路信号强度测量的机制。R—PICH包含一个反向功率控制子信道(R—PCSUCH),MS利用R—PCSUCH对支持RCs3至9的BS的各种前向业务信道的发送功率进行控制。反向导引信道能够提高上行链路信号的解调质量;而功率控  相似文献   

16.
贺宗春 《当代通信》2006,13(1):88-89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是根据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于2001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的,公司目前主要经营的业务包括卫星固定通信转发器出租、VSAT通信、卫星移动通信、800MHz数字集群通信、IP通信、卫星导航信息服务、卫星(航空)遥感、地理信息服务和邮电翻译服务等,公司下属12个成员企业和200余家分公司。近几年来,中国卫通在所属企业广泛开展了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工作,摸索出一批具有中国卫通特色的管理创新成果,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结构调整的成功实施。2005年,中国卫通三项管理创新成果分获全国通信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二、三等奖,一项获全国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美国铱星公司近日宣布,他们将于1998年发射66颗低轨道地球通讯卫星,以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无线个人通讯网络系统——“铱”。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宏伟构想:任何人在世界任何角落,使用任何形式的电话通讯工具,在任意时间内都可以相互联系。 以卫星为基础的铱星无线个人通讯网络系统,计划由低地球轨道中的66颗卫星组成,由于该系统卫星距地球表面的距离远比地球静止通信卫星近,因而能够向地面发出更集中的射束,从而保证信号强度与通信质量。由于卫星在低轨道上运行,回音会降至最低点,接收天线可以缩小到足以装在用户的手持电话机上。 该系统的运营方式是一旦一部卫星个人通讯网络内的电话机启动,距该机最近的卫星以及卫星无线通讯网络就会自动核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信息     
国内首条满配置2.5G干线投入商用 由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贵阳--兴义干线传输工程,日前通过中国电信验收。这标志着国内首次满配置32×2.5GDWDM系统工程正式投入商用。贵阳--兴义DWDM工程为中国电信一级干线工程,全长347公里,采用二芯G.652光纤。工程途经贵阳、安顺、晴隆、兴仁和兴义站。工程按32波满配置要求进行设计,这在国内同类工程中是罕见的。在测试过程中,专家组对该系统抖动指标、光通道的有效保护、波长的稳定度、多波长的功率控制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唐成功推出"SDH集中监控和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电…  相似文献   

19.
途经北京海淀区上庄乡某地,总会看到路边矗立着很多疑似“大锅”一样的东西。这些“大锅”是做什么的?大多数百姓会告诉你,这是卫星接收设备,有了它,可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其实,百姓只是略知一二,对于北京网通人来,这个“大锅”不仅仅只是看电视那么简单,“大锅”的背后,承载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也饱浸了北京网通人无尽的汗水。[编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行业部门十分重视应急工作,应急工作从管理体系到技术手段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尤其是应急通信得到快速发展。就陕西而言,省市应急办、部队、消防、水利、电信、国土资源等都配备了车载CDMA应急基站和卫星设备,充分发挥了CDMA移动通信抗干扰、抗衰落、抗截获能力强和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等优势,并结合卫星通信覆盖范围大、抗灾能力强、配置灵活等特点,在应急通信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凸显,应用更加普遍。应急通信已经呈现出接入移动化、传输卫星化的趋势。众所周知,卫星是稀有资源,卫星转发器资源成本很高,租价昂贵。以Ku频段为例,开通一个CDMA应急基站,通常最小需要租用4M带宽卫星转发器,每小时的费用大约为1600元,24小时运行需要付费3.84万元;运行一个星期,就需要26.88万元;运行一个月需要115.2万元,成本压力巨大。对于承担应对地震、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处置矿难、爆炸、交通等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社会责任的应急通信部门,如何解决卫星带宽瓶颈从而降低成本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