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杭州外来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多。作为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城市归属感强弱将影响到和谐杭州、品质之城的构建。本文从外来务工子女对杭州的地域归属、对城市群体归属以及城市身份归属等方面了解他们对杭州的归属感现状,并试图从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等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其城市归属感,为实现“和谐杭州、品质之城”的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家港市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保证他们享有教育公平的权利。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大量进入的新形势,认真贯彻“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吸纳为主”的原则,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张家港市2004-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张家港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办法(试行)》,使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目前,全市在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市总学生数的19.1%,经批办和备案的民工子弟学校为9所14个办学点,基本形成了…  相似文献   

3.
天津     
《中国城市经济》2008,(8):94-94
外来务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事与市民同等政策 为解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天津市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在津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教学、学籍管理、教育收费、评优奖励、考试竞赛、文体活动等方面与天津市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经济开发区如春笋般涌现,经济开发区作为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伴随而来的诸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使这些外来人员与当地更好的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德州经济开发区为例,着重从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心理三方面入手,探索在新时代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开发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关系,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真正的融入到城市这个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5.
王启富  俞建文  谢磊 《宁波经济》2009,(5):36-39,42
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在城市的居住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宁波为例,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调研,深入剖析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现状及特征,具体分析目前居住状态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余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来余姚打工,他们的子女随之而来,融入到当地校园中接受各阶段教育。目前,余姚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地就读人数达3.2万余人,其中,公办中小学接纳2.1万余人,民工子女学校接纳1.1万余人,公办学校接纳人数占总就读人数的65.6%。通过建立外来职工子弟学校和调整义务教  相似文献   

7.
8月25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雁子”项目在广州市海珠区康乐小学正式启动,项目将可为海珠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课后托管和暑期功课辅导。据悉,“小雁子”计划是世界宣明会、海珠区团委、海珠区启创社会工作发展协会共同合作开展的广州市海珠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8.
整洁美观的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灿烂的笑脸……这些令人温暖的画面,都出现在东丽区大毕庄小学。作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定点学校,大毕庄小学没有降低教育的标准,一直在品质提升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相似文献   

9.
人口市民化是解决中国现阶段常住人口城镇化与户籍人口城镇化明显脱节的关键。基于2016年的问卷调查,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分析外来务工人员的地区迁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济南市外来人口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以鲁中西部迁入为主,随迁人口逐步增加,就业和居住趋于稳定,但工作年限较短;第二,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教育、年龄与职业等状况及其家庭状况,再结合工作地状况决定了其市民化意愿;第三,外来人口城市融入能力差,且城镇落户政策的差别对待。文章最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琤 《北方经济》2012,(4):99-100
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促进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影响,其社会保障权益处于缺失状态。本文阐述了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存在的异地就医的问题,以及在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时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和来自政府、用人单位的阻碍,并简单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一些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宁波通讯》2012,(19):31-32
从2002年以来的十年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地位的持续提升,宁波教育也在不断创新中驶入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宁波教育实现了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跨越式发展。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实现高标准普及,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同享免费义务教育的阳光雨露;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专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14,(9):62-62
暑假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会把子女接到身边,本想多和孩子待一块,弥补平日孩子缺少的父母关怀。可这些外来务工者常常工作繁忙,小孩又因为没有玩伴,只能在家里“无所事事”,处于“再留守”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09,(8):14-14
从近日开始,杭州首次发放总额过亿元的教育培训消费券。在杭高校应届毕业生、在杭高校杭州市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几类群体,每人可以拿到3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教育培训消费券,分别可用于参加教育培训、技能培训或抵缴学费。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东丽区大毕庄小学地处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金钟走廊,于2014年2月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18200平方米,由原大毕庄中学改建而成,在校学生711名,全部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重新组建以来,深入实施"微管理"理念,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加强硬件"微管理"——学校建设得人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杭州市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不同时期快乐感自我评价水平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为:前者4个时期快乐感自我评价水平均低于后者,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对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快乐影响因子状况分析可以看出,二者除健康状况满意度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在家庭关系、工作状况、收入、社会地位与生态环境5方面的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外来务工人员的满意状况除生态环境外均低于城市居民。进一步对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苦乐源分布的分析也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结论,这些结论说明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偏差,如果能及时有效地纠正这些偏差对实现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Shaked和Sutton(1984)议价模型的扩展的分析,认为外来务工人员教育水平、劳动生产率,劳动技术含量,外来务工人员缺乏有效的组织(比如工会)来维护个体的利益,以及其"外来"身份决定的政治地位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在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处在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德明  东寿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12):I0008-I0008
记者:据了解,天津市河东区益寿里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您认为,这样的学校发展的基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宁波是外来务工人员大量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城市之一。因此,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市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题,以引导、服务、发展来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状况已经引起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立足这个群体的生活和教育现状,从中发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且从入学方式和教育方式两个方面探索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外出务工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余姚作为沿海较早开放的城市,也吸引了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以阳明街道为例,由于地处市中心、工业商贸经济较为发达,有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近百家,从而吸引了近10万外来务工人员来阳明街道就业创业。为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快速增长的势头,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目前阳明街道已建立新经济组织工会160个,其中有34个村和社区建立了联合工会,覆盖了1670家企业,会员达35014人。但如何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以利于他们的发展和社会服务,这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