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建国四十年来,国营大中型企业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国营大中型企业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国家宏观控制失调,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差;流动资金短缺;主要原材料短缺,而且价格上涨太猛,  相似文献   

2.
<正> 李鹏总理在去年9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企业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调节的作用发挥不够”,明确提出要“把国营大中型企业推向市场”。我们应当在企业改革的这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层面上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动作、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现有大中型企业1993户,其固定资产原值、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省工业的67%、44.7%和59.8%,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近年来,省政府加快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大中型企业中,生产经营状况较好、活力较强、基本步入良性循环的占35%左右;焕发新的生机,开  相似文献   

4.
市场     
<正> 北京百余国企向外资、民资敞开大门 为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北京推出“北京工业百户国企与外资、民间资本并购重组行动”,决定拿出104家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面向外资与民资寻求并购重组。 北京市经委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北京共有26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其  相似文献   

5.
<正> 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与发展的中心环节,为了更有效地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江西省企业管理协会对本省130家国营大中型企业(以下简称13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本占全省国营大中型企业的43%。据此,本文试图对江西省大中型企业的基本状况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 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制约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因累很多。当前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把握影响大中型企业活力的主要矛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地、扎扎实实地、一个个地解决好这些矛盾。(一)从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实践看,制约大中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其它经济成份迅速发展,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并始终起着基础和支柱的作用。深化企业改革,就是要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进一步形成和发挥出新的优势,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冶金行业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干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搞活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树立起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搞活而且能够搞活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谈内审按:《审计法》的颁布,使内审工作外部环境又有了改善。内审1作开展多年,地位究竟如何?除了靠自身工作成就的确立,还要靠企业厂长经理、职工的认可。(审计法》实施后,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对内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本刊在此发...  相似文献   

9.
黄仕明 《企业活力》1991,(11):35-37
<正>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否搞活大中型企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稳定,而且关系到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巩固和发展.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已成为举国关注的大问题.本文试从税收角度出发,以期探讨税务部门促进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对策和方法.(一)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政策和办法,使大中型企业增强了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国民经济调整紧缩方针的贯彻实施,当前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陷入困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以河南安阳市大中型企业为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相似文献   

10.
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企业职工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每个企业的财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保证职工身体健康,成为当前企业与职工之间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大中型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职工如何去适应新的形势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经过治理整顿和深化内部改革,活力有了一定的增强。但是,从总体上讲,目前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同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还相去甚远。这不仅有碍于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而且有碍于社  相似文献   

12.
<正> 1989年,我国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已达9900家,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2%。产值却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8%。其中,45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仅占上述大中型企业数的4.5%,但产值却占其一半。可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这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13.
地区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自主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参与市场竞争、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价一个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为企业和政府寻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途径提供依据。自主创新能力可分为创新资源、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的价值实现能力和创新环境5个构成要素21个指标。分析表明:东部大多数地区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最强或较强,中部大多数地区大中型企业整体上较强或一般,而西部地区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分布差异很大,但在部分地区一般或较弱的同时,重庆、陕西、四川等一些省份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如何提高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首要议题,同时也是财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笔者最近考察了铁路资金管理情况,认为,以新的观念和方法,管好、用好资金.挖掘资金潜力.是提高铁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对其他大中型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碰到了重重困难,生产经营步履艰难;还有部分企业发生亏损,至今在逆境中拼搏。看到这些,有些同志对能否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疑虑重重,有人甚至说;国有企业搞不好。  相似文献   

16.
<正>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体,搞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近年来,我们郑州铝厂深化内部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推进科技进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逐步实现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增强了企业活力。一、打破“三铁”,转换经营机制转换经营机制是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根本出路,其目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因此,我们必须搬掉“铁交椅”,打破“铁饭碗”、破除“铁工资”,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使企业逐步建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机制。第一,引入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我们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积极把  相似文献   

17.
钱文菁  郭强 《广西会计》2002,(10):36-37
为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 ,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债权转股权的尝试。在债转股的过程中 ,资产管理公司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本文拟就资产管理公司的风险及其防范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一、资产管理公司的收益与风险债转股的实施 ,其目的是使部分国有企业通过债转股实现增资减债的目的 ,摆脱高负债和亏损的困境 ,从而有利于这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运作原理是 :(1)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商业银行的债权 ,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2 )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债转股 ,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形成新的股权关系 ;(3)资产管理公司对…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财会》1991,(10):5-5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对囝营大中型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作出新的规定。通知指出,对有技术开发任务和消化能力的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铁道、交通、邮电、民航四个部门的所属工业企业,在保证完成财政上缴(或不增加弥补亏损指标)任务的基础上,按企业隶属关系,经同级财政部门审。  相似文献   

19.
<正> 目前,国营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已成为共识,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是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笔者认为,研究增强企业活力问题,首先必须分析影响企业活力机制的各种因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产品积压、相互拖欠比较突出。据对我省机械工业17个国有企业(其中特大型企业一个,大型企业三个,中型企业13个)调查显示,亏损额占全行业亏损总额的64.5%;产成品库存占全行业库存总额的11.4%;债权、债务也较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据分析,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流动资金紧张,相互拖欠严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且市场前景能见度低;对新的改革措施运作不适应;企业自身的产品、观念、机制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加上历史、社会包袱沉重,设备老化等等。厂长们认为,资金短缺是当前企业最现实的困难,但资金紧张只是企业困难的表象,产品没有市场,销路不畅才是企业困难的实质。当前,如何才能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