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入产出分析从量化的角度研究各个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 ,通过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来分析各产业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以及产业的波及效果问题 ,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为研究《四川省支柱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一个子课题,利用2012年四川省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的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重点分析四川各支柱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及其影响,不同方向的关联对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作用与影响。前向关联为下游的产业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技术,创造更优的发展环境;后向关联带动了上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上游产业为其提供原材料、生产机器设备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因此,研究产业关联度对于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四川核心产业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产业集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产业系统是由各个不同的产业和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文章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不同时期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模型,利用Pajek软件计算和比较了不同年度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演化情况,分析了其复杂性演化的内在涵义。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性演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系统复杂网络呈现了稀疏化的发展态势,节点之间的连边数量不断减少,网络密度逐步降低;前向关联程度最大的产业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变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再转变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说明北京经济增长引擎不断升级;北京市产业系统复杂网络的平均度和环向关联度都呈现了倒"V"形变化,环向结构越来越稀疏,说明北京外向型经济程度进一步加深。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北京市产业系统发展升级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山东省制造业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用投入产出方法从量化角度对山东省制造业各产业部门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来分析各产业间的相互依存程度以及产业的波及效果,揭示山东省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群),为山东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郑少智  尤梦妮 《中国市场》2010,(36):39-40,158
本文利用了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信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是两个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信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不仅会带来生产要素、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全方位变革,而且对于优化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以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研究福建省信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融合关系,对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合理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北京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合理度问题,发现北京市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其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并不完全相匹配,它的对外贸易没有最大限度地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甚合理,须进一步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内容分析,提出实施科技兴贸、出口商品多元化战略、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和合理利用外资等优化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7年全国19部门投入产出表整理的数据,通过测算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研究各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探讨其辐射力和制约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由于各产业推动力、制约力不同,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同。既要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也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关键产业要与社会各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业结构的合理演化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了解和掌握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及其变动规律,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通过研究浙江省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系数来分析其经济的结构比例、各产业间相互依存程度、各产业的发展顺序以及产业的波及效果问题,以期为浙江省经济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唐敏 《华商》2008,(18):15-16
信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刺激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优化了产业结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对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主要运用投入产出方法考察了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影响力、感应度及直接消耗与完全消耗关系。结果表明,信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然会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重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农业投入产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北京市农业投入产出现状,分析投入产出相关系数,对北京市农业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解决这些的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孟校臣 《中国物价》2014,(6):63-65,76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基于1997、2002及2007年的该省投入产出表,利用各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来定量地分析近十年来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动态发展关系,通过产业关联度分析研究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产业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拉动作用,其中信息制造业在这十年间发展较快,至2007年全省信息产业以信息制造业为主、信息服务业为辅。文末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信息产业整体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2010年投入产出表,整理得到包括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在内的五部门投入产出表并计算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对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行分析,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数据及其整理以浙江省2002年的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大量的计算与分离工作,把国民经济分成四大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含金融保险业)和金融保险业(见表1),以此来分析浙江省与其他产业间的具体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并提出要加大对流通产业的投资,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发展流通产业的活力;积极引进人才,提升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力;走国际化路线,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流通产业国际化步伐;促进各个产业与流通业的共同协作发展等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在对流通业相关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前提下,以历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流通业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相关指标,对流通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历年相关数据,揭示流通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的演变趋势。从产业关联视角看,流通业在中间需求结构方面呈现出中间产品属性逐渐减弱、最终消费属性逐渐增强的趋势,但目前其中间产品属性仍高于最终消费属性;在中间投入结构方面的演变趋势呈现出行业分化的态势,批发和零售业的中间投入率逐渐递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逐渐递增。从产业波及视角看,批发和零售业的拉动作用与推动作用均呈现出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流通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呈现出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推动作用减弱的趋势。针对流通业存在较为明显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政府和企业应借助新技术创造新业态、挖掘新需求,顺应产业融合趋势,调整流通业产业结构,释放流通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四川省统计局编制的2007年四川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重新编制2007年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信息产业四个部门的四川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四川信息产业与三次产业间的产业关联度和波及效应度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四川信息产业对三次产业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四川省农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较少,农业亟需信息化、科技化发展;信息产业已列为四川省的主导产业,但未成为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18.
餐饮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传统行业。本文以江苏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江苏省餐饮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从而定量分析江苏省餐饮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经济地位以及其对其他产业的依赖和支持程度。为了规范餐饮市场,保护餐饮消费者的切身权益,作者还提出了促进江苏省餐饮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1)
从煤炭产业与陕西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和内在结构着眼,利用陕西省2007年42x42部门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的数据,借助Excel、MATLAB数据分析软件,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陕西煤炭产业为例,定量地分析了煤炭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而提出了促进陕西省煤炭产业与其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的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基于广东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采用最终需求结构分析与产业结构分析对广东省信息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