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九 《金融博览》2015,(4):26-27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马尔克斯去世后涌现出许多纪念文章,大都强调他的文学风格如何奇异,想象力如何魔幻,或什么人受过他的影响,却很少将他与他的生活环境及人生历程相连。这些议论使人感到,马尔克斯像罩在笼子里的孤独塑像,或圣塔中的一枚佛牙,而非一具刚刚走过的血肉之躯,这是令人遗憾的。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老作家。已经快不行了,人们在料理他的后事时,忽然发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他的数以万计的藏书谊怎么处理?有人提议给他建一座个人的藏书馆,供大家瞻仰怀念。好像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愚钝如我之流对此却颇不以为然。阅读爱个人趣味影响之大,莫可名状。他的藏书是否合时代节拍、有多少人愿意拿来读,实在需要打个问号,论起实用。莫不如另起炉灶,建一座新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一个日本作家代表团访华来宛。市里决定由我代表中方作家与他们接谈。作家代表团领头的是东京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先生,叫三好撤,很深沉冷静的人。大家客气吃饭,互致辞令酬酢。待到饭后闲谈,他忽然提起了围棋,夸奖起聂卫平。我一下子高兴起来,因为我也是个围棋爱好者,有着三十来年“棋龄”的臭棋篓子。于是便说,日本棋坛霸主的地位虽有所动摇,但总体实力还是略强于吾国。按当时说话的氛围,他若是我同胞,或许我就要请他对弈一局。但是,翻译的一句话便打消了我这个念头。翻译说,三好先生棋艺很高,是六段高手。六段。我绝对…  相似文献   

4.
请大家笑吧!洪波译一位在日本访问的著名作家应邀来到一所大学为那里的学生讲学。在这位作家讲学时,校方特意为他配了一名对英美文学上颇有研究的英文翻译。在讲课过程中,作家为学生讲了一个篇幅稍长,但很有趣的故事。最后,作家停了下来让那位翻译将他的故事译成日语...  相似文献   

5.
拜访浩然是1977年10月17日的事。当时我正在准备参加首次全国高考。 一日课间闲谈,同学说,作家浩然就住在他家附近。当时在我心里能称为作家的只有浩然一人。通过收音机里的小说连播节目,《艳阳天》、《金光大道》、《西沙儿女》早已是家喻户晓。可以说“文革”结束前浩然是唯一“鸿运当头”的中国作家。第二天课间我对同学说了前一晚上的想法,我们可以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6.
胡少卿 《金融博览》2014,(17):26-27
博尔赫斯是一个以建造迷宫著称的作家,但他的小说却给人留下了清晰明澈的印象.美国批评家约翰·厄普代克评价说:“这些他在头脑中构思的短小篇章具有一种坚不可摧的恰切,他练成了把模糊的观念和更模糊的情感澄清为具体形象的本领.”中国作家余华也说:“在我看来,他和中国的鲁迅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 这种“清晰”的效果是如何达到的呢?它与博尔赫斯的几何学思维有关.  相似文献   

7.
永不言败     
海明威在他的《老人与海》一书中写到:“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人的一生,难免要经历种种伤痛、苦难与不幸。人生正是因为有了伤痛,才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清醒起来;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才会在苦难的磨练下变得坚强起来。法国作家  相似文献   

8.
陈茫 《金融博览》2014,(1):23-25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音乐巨匠瓦格纳诞辰两百年。他从来不仅仅是一名作曲家,那些被冠以“德意志精神源泉”的中世纪史诗和古老神话在他笔下化身为恢弘的奇观.明明只是神秘疯狂的幻想,却让听者坠入比真实世界更深的”坚信不疑”。关于他的描述和传说数不胜数,很多人说,他是除耶稣.拿破仑之外出现在作家笔下最多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尊崇他的人对他的评价是: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学识广博深厚,他的研究兼容并蓄。熟悉他的人对他的总结是:一个在学术界引领金融改革的人物,一个务实的学者,一个多产的理论家一他就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赵海宽先生。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多样性的机遇和挑战第一个进入法兰西学院的华裔作家、诗人、著名翻译家弗朗索瓦·程说过,有一次,他去游览一个极大的公园,公园里种满了郁金香,他感到非常愉快。但是,去过几次之后,他为这种单调感到有些沮丧。像世界上的各种花卉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整个人群才是丰富多彩的。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多样性是一个宝贵的财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  相似文献   

11.
有位很有名气的作家曾经说过:爱花的人是爱生活的人。总觉得这话是说给我父亲的。父亲接触花喜欢花,是五十岁以后的事情。这之前。他从不与花亲近,就是再盈香娇丽的花也不会多瞄一眼,好像花就是生活累赘,不顶吃不顶穿的,与他毫无相干。人们眼里父亲是一个没有一点情趣的人。  相似文献   

12.
商新旗 《金融博览》2008,(11):78-79
德国人博多·舍费尔是欧洲知名的亿万富翁及畅销理财作家,被称为“欧洲首席理财大师”。他16岁时移民美国,在加州一所高等学校毕业后,先后在美国旧金山和墨西哥学习法律;20岁时创立第一家公司,26岁却破产,30岁时走出经济困境,并一步步跻身亿万富翁之列。  相似文献   

13.
他创作了2000年申奥口号"给中国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他将以2008奥运会火炬手的身份亲历北京奥运,他三次收到萨马兰奇的回信,他不是作家,也不是体育健将,而是一名银行从业者,他就是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的薛建华。  相似文献   

14.
哲思碎片     
佛教认为,偶尔抽一两口烟或有一点点风流。并不意味着这样的一个人就不能成为佛教徒。人的向善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并不是每犯一次错,就会有一块石头绊住他前进的双脚,而是每纠正一次错,人就会朝至善至美走近一步。更多的门窗会为他打开,他看到的风景会更多更美,他得到的智慧会更纯粹,更不易被岁月所风化。  相似文献   

15.
湘子 《中国金融家》2004,(12):96-98
有一种人,他的生命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炬,放出无尽的光和热,让每一个接近他的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影响与关怀,并能够从他那里不断汲取前进的热情和力量。我很幸运,因为我的导师赵海宽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个商人到一个小镇去推销鱼缸.但小城的人们没有养观赏鱼的习惯。他们对养观赏鱼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能把鱼长久养活的信心,所以商人到小城里推销了很久,尽管他的鱼缸工艺精细、造型精巧,但是卖了很久依旧是问津者寥寥。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年轻的税务科长,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和职位,有一个温柔的妻子,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也曾深恶痛绝拉关系、以权谋私,曾把“利用工作之便或利用职权获得个人利益人犯错误”写成条幅贴在办公桌旁边的墙上,他也想干一番事业。然而在面子上、美色上,他失却了定力,不能自拔,慢慢地他一步一步走向泥潭,一次一次愈陷愈深,由一个区税务局科长变成了靠踩三轮车做小买卖为生,生活无着落、灵魂无处所的人。从他的失足之路你会得出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8.
李瑞 《金融博览》2010,(2):76-77
提起大名鼎鼎的杰西·利弗摩尔,恐怕没有一个人不为他的传奇经历所折服。他是一位资本市场上的大投机者,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尽管备受争议,他仍然是美国20世纪早期最有影响的一位证券交易商。  相似文献   

19.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对于理查德·布兰森及其维珍的印象,大多来自"道听途说"。不过,这还得仰仗于布兰森超强的个人营销能力。除去企业家的身份之外,布兰森还是一个不时语出惊人的专栏作者、畅销书作家;是一个会去南非乌鲁萨巴狩猎,敢独身一人乘热气球从缅因州到爱尔兰的冒险家。此外,他还是一个会在英格兰海湾滩头对着记者裸奔、开着坦克在时代广场上把堆成小山的可口可乐辗得像香槟一样砰砰乱响的"疯子"和"怪咖"。  相似文献   

20.
郑绍燕 《中国外资》2008,(7):232-232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鸿篇巨著,其中乌苏拉·伊瓜朗的性格最为鲜明,也最具有代表意义。本文将具体阐述她的女性形象及其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