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经济学思考——以太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水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的压力。水体污染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西北诸省有相当多的地区水资源拥有量在安全警戒线以下。  相似文献   

2.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人口增加和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水资源危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本文从我国水资源价格及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一、我国水资源现状1.总量不足,分配不均。中国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北方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南方的1/5,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南丰北欠,东多西少的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旱涝不均的变化同人口与经济发展格局不相匹配。长江以南81%的水资源养活着总人口的55%…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已被列人世界13个贫水国家的名单。近年来随着中国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的原始资源型和污染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价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人口及耕地分别占全国的46%和65%左右,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5%。而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和水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供水形势将更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资源节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子孙后代,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工业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低.目前,节约用水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资源贫乏,如耕地人均只有美国的1/194,世界人均的1/10,水资源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700立方米,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如此短缺的资源使我们觉醒,我国农业从经济体制上不能走有规模无效率的集体共耕或有效率无规模的均田分包制的小农经济老路。从增长方式上,不能走毁林扩种、粗放经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向天宽要水     
中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分布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已被列入世界13个贫水国家的名单。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原始资源型和污染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9.
让水安澜     
《财经文摘》2010,(8):50-51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约20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约第120位。据统计,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中国的人均水资源仅仅是一个杯底。  相似文献   

10.
陈春燕  吕津 《技术经济》2003,22(1):20-22
一、目前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难题1.农业资源短缺 ,对农业资源保护重视不够 ,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尚有较大距离。耕地资源相对短缺 ,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 ,我国耕地面积约 19亿亩 ,人均约 1.5亩左右 ,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1/3。同时 ,加速工业化进程 ,国家长期以来实行“以农养工”政策 ,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税收、金融等渠道从农业中过度抽取剩余 ,造成农业技术装备低下。在农业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不得不采取掠夺式生产经营方式 ,过度垦殖、毁…  相似文献   

11.
范丽红 《技术经济》2002,21(9):59-60
一、我国资源环境治理的要求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十分丰富 ,但人均拥有量却相对贫乏 ,1989年人均耕地、淡水、森林、草地资源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32 .3% ,2 8.1% ,14.3%和 32 .3%。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口的快速增长 ,需求的急剧膨胀 ,更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有关数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内容。《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强调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过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3%,但经济快速发展中却明显暴露出了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多年来我们实行的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战略,高投入、重复建设、重数量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益,重开发和利用,轻保护和恢复,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二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不少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人口大部分是在农村,因此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凭借自然资源去促进经济发展,而粗放开发的结果只能是影响可持续发展。1998年的大洪灾、1998年和2000年的沙尘暴使人们警醒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发展的因素又反过来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条件和农业的命脉,是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对工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保护水资源,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我国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缺水国家,人口占全世界的22%,而淡水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淡水拥有量只占世界人均的1/3;吉林省又是我国缺水省份之一,吉林省年度水资源总量为404.25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356.57亿立方米,地下水113.18亿立方米,重复量65.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一种基础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民生活用水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高峰,接近16亿,城市化水平达到40%,与此同时,用水量也会达到高峰。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届时用水总量将达到7000~8000亿立方米,这就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2300…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与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水资源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是维持生态系统的控制性要素.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8m^3。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届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平均值的1/3左右.居世界第121位.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资源对经济长期增长的约束问题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如何在资源瓶颈的约束下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士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界认为,我国经济增长资源瓶颈的形成无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偏低;二是典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吕铁认为,从资源总量看,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从人均资源量来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贫国,尤其是一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大量的资源消耗实现工业化,随着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日益密集化,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1.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供应压力较大。我国绝大多数自然资源人均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水资源、土地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2/5;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且随着自然资源消耗快速增长,人均占有量下降趋势明显,主要战略性资源供给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国城市水务管理改革的背景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趋严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约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如水资源自然禀赋的客观制约、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推波助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务行业一直是公益性的,由政府统  相似文献   

19.
充足的可持续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重要保障。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加速的工业化进程,用水需求增长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严重的水污染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5的山西省,水资源短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在分析山西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未来的用水需求,从水管理体制、水权与水市场、水价形成机制着手,探索科学配置水资源的理论框架,为山西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环境保护与持续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内容。《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强调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过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9.3%,但经济快速发展中却明显暴露出了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多年来我们实行的是以发展,高投入、重复建设,重数量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益,重开发和利用,轻保护和恢复,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二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不少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人口大部分是在农村,因此有相当程度需要凭借自然资源去促进经济发展,粗放开发的结果只能是影响可持续发展。1998年的大洪灾、1998年和2000年的沙尘暴使人们警醒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生存,而且所出现的不知谐的发展因素又反过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我们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