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头顶全球加工制造中心桂冠的“中国制造”曾经风光无限,然而,在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金融环境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不利因素面前,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因此,依靠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软着陆成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企为"中国创造"开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中国民营企业、中国品牌顺利完成国际化思路转变的关键被聚焦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从“制造”到“创造”,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变化,其内涵却异常深远,其过程也颇为艰难。但是,中国民企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誓要为“中国创造”开路。问题激化身陷“贴牌”陷阱以我国出口的服装为例,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微乎其微,大多数是贴牌生产或来料加工。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小城镇上可以看到,不少企业的“中国制造”实际上是给国外名牌打工。这样的贴牌生产,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虽然企业的生产能力很强,但是利润回…  相似文献   

3.
曹谦 《中国经贸》2006,(4):84-84
一提到贸易赤字,多数国家的人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这个字眼,以及“中国制造”的商品浪潮汹涌的冲击世界市场的情形,其势头似乎无人匹敌。“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球各地,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体现,让中国有了“世界工厂”的美称,也让“中国制造”的光环增添一分色彩。  相似文献   

4.
李书福 《中国报道》2012,(11):34-34
汽车工业是技术、资金、人才高度密集,高度全球化,高度竞争的现代化大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高低。中国汽车工业能否走出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到自主创新,再走向世界的发展道路,是衡量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标志。在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令天,只有实现与世界汽车高手同台竞技,只有进入世界汽车工业的最核心地带切身感受挑战,“中国制造”才可能转型升级发展到“中国创造”,中国汽车工业才能得到人们更多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爱仕达:“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践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一直被称为世界工厂,只是为国外企业“打工”,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经济危机的爆发将中国制造业的弊端暴露无遗。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在哪?早存2009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明确指出,中国企业要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为“中国制造”未来之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现在,创新的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做“网络商圈”的业务。开展业务的时候,我和几千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有过接触。在这些接触中,我时常为“中国制造”而骄傲,同时也时常在思考,要走向富强,依靠现在的“中国制造”是很困难的,必须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使中国成为小康之国。  相似文献   

7.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0,(22):14-15
“中国制造”实际上就是“世界制造”,中国已经是全球价值链中一个环节,制造的多数产品都已是全球合作。“中国制造”正追求和世界上其化国家的合作和共赢。  相似文献   

8.
从浙江的纽扣、打火机“小”厂商,到华为、联想、力帆、创维等“大”企业,中国企业正大步走出国门,跻身全球化竞争,“中国制造”的标签开始风行全球。从香港到欧美,国美这个连锁零售企业也做起了海外扩张梦。国际化冲动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9.
戴志强 《中国经贸》2007,(11):36-37
目前,一股拿中国制造“说事”的“浪潮”席卷“全球”。一时间,中国制造甚至被一些国家和媒体恶意地“妖魔化”。涉及产品种类之多,蔓延全球范围之广都可谓是空前的。面对这一场中国制造产品风波,国人无论是愤怒于别国的歪曲、捏造、放大瑕疵,还是悔恨于本身确有的弊端,若是停留在“正名”、“反驳”、“自责”的就事论事层面未免显得过于肤浅、简单;若能从危机中洞悉契机,化外部压力为重塑中国制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龚艳 《沪港经济》2009,(7):28-29
作为中国成套电气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虽然上海中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不大,但是陈邓华却透过这场危机,深刻领悟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自主创新已成为输配电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1.
王永 《中国经贸》2011,(11):78-80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无远弗届。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远没有与其同步。当前,中国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尤为重要。中国人需要奋起唤醒“中国品牌”、迎难而上,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中国自主品牌屹立于世界民族工业之林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05,(5):63-64
“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的功臣,但过多的‘中国制造’不仅不利于我国外贸的健康发展,而且使世界上很多国家感到了中国低成本产品的冲击,继而滋生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圣明认为,我国在追求外贸进出口额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应关注5个“外”的指标,即外贸、外资、外汇、外债、外援。现在外贸规模达到世界第3,但对外投资却较低,就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他表示,中国企业对国外情况不了解,觉得“走出去”太难,最大的实际问题是金融与贸易不配套。  相似文献   

13.
从纺织品等日用消费品到高科技含量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正在努力融入国际产业链条的上游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经济》2010,(4):62-6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更进一步的积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品牌将是主力军。而对于中国的民族品牌,要走知识产权之路。  相似文献   

15.
当“宁海文具”找到“上海设计”,“文具之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也就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贸》2011,(15):25-28
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包括技术创新力、资源控制力、品牌影响力。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寻找新的市场,实现企业更高层次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创建全球陆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7.
世界品牌不仅是信任、忠诚、市场、效益的化身,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形象,国家实力的显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世界品牌的数量,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是低层次的,没有世界品牌的“中国制造”是没有核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隆力奇一直是一个被社会各界,尤其是日化行业强烈关注的企业。发展二十年来,隆力奇从没有品牌,到品牌价值达95_52亿元人民币;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中国驰名商标”、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金桥重点工程”、“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十佳诚信单位”、“中国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中国名牌产品”彰显了隆力奇强大的发展后劲。隆力奇的名牌之路,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我国民营企业品牌发展的历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经济评论》2007,(8):12-14
;香港《亚洲周刊》2月18日'不断创造繁荣的中国经济,以“中国制造”的全球效应,改变着世界经济版图。如今全球资本市场“与龙共舞”,又在创造神话。中国股市以2006年全年狂升飙涨吸引全世界的关注,又以2007年开年后的跌宕起伏震撼全球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乡镇》2012,(11):11-11
这期,本刊为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中小微制造业推出了一个专题:《“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小微企业的光荣与梦想》,制作这个专题的要义就是本文标题的那两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