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新时代》2010,(11):10-10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得丝绸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芒,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2.
抢抓机遇搞技改成龙配套增效益──建湖县缫丝三厂发展茧丝绸一条龙生产的几点做法张明清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缫丝三厂紧紧围绕发展“茧、丝、绸”一条龙生产目标,大胆抓机遇,敢于闯新路,上规模、扩总量、搞横联,使企业初步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印...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是一部永不落幕的大戏。观看这部大戏有多种角度。通过一条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观察研究悠久而博大的中国历史,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视角。《海上新丝路》一书为我们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的丰富史料。冠名带有文艺色彩的"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并不只是用于丝绸的贩卖,也不是单一的一条航线,而是由东线、南线、北美航线等共同组成的集商贸、  相似文献   

4.
盛泽镇,位于我国闻名的京杭古运河的侧畔,这里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丰饶富庶,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盛产丝绸的集镇。据文献记载及考古表明,早在古代文明之初,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们就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唐时,这里的丝绸一直被充作贡物运往中原地区。明代嘉靖年间,形成了“以机为田,以梭为来”的专业市镇。镇西头的一座明代的百龙桥,桥墩上刻着一副“晴翻千尺浪,同送万机声”的对联,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盛泽丝绸发展的盛况。盛泽镇东有座明末建起的庙宇,殿堂上供奉的  相似文献   

5.
吴采莲 《长三角》2011,(11):62-63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回忆和深厚情结,承载着多少令中华儿女激情澎湃的怀念与遐想。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对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着不可磨灭的的重要作用。正源于此,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以振兴中国丝绸为己任,十年艰辛谱写了感动行业的“丝魂”新曲!  相似文献   

6.
唐代丝绸文化在我国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挖掘唐诗这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文献形式,分析唐诗中有关丝绸文化的诗句,进而研究丝绸文化对唐诗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海安.起步于收茧缫丝的传统纺织企业.现今已发展成为中国丝绸行业的十强企业之一。集团主要从事蚕种繁育,蚕茧收烘、生丝、绢丝、捻线丝、包履丝、丝绸面料、丝绸服装服饰、蚕丝被等真丝家纺产品,桑茶、丝素护肤化妆品等桑蚕生物制品.丝绸名画、丝绸墙纸、丝绸家居用品等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和国际国内贸易,以及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产业。  相似文献   

8.
庾晋 《国土经济》2008,(4):72-74
古南方丝绸之路形成于2000多年前,比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200多年。它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由于它始于丝织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并以沿途的丝绸商贸著称,因此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一些专家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也是我国西南与西欧、菲洲、南亚诸国交通线中最短的一条线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广州通海夷道于唐代中叶开始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世界交通往来的主要通道。唐朝中国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对待世界各国,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积极吸收别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丰富自身的经济、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广州通海夷道于唐代中叶开始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世界交通往来的主要通道。唐朝中国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对待世界各国,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积极吸收别国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丰富自身的经济、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历史悠久,兰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兰州要合理利用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传承和发展丝绸文明。在地域优势,历史文化,国家政策支持等这些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发掘文化产业潜在优势,使之成为兰州开放和持续发展的实际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集团浙丝二厂,通过技改推进的“缫丝废水高效集成技术净化回用项目”,最近已完成基建、设备购置等工作。据了解,此项目完成后,年节省各种费用达150万元。丝绸之路集团浙丝二厂是用水大户,加工每吨丝要用水2000吨,年耗水约50至60万吨,经缫丝用过的水含有丝胶、蛋白质、蛹油、甲壳质等其它溶解物质,如不经过处理是无法循环使用的,  相似文献   

13.
卢蔚 《监督与选择》2005,(10):48-49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丝绸是中国纺织历史的骄傲,是我国服装历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今天,我国的丝绸产量仍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占世界总产量的60%。  相似文献   

14.
《大众标准化》2009,(5):58-58
4月16日,由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办的全国《生丝》、《生丝试验方法》及《桑蚕捻线丝》新国家标准宣传贯彻会在南宁举行。现行《生丝》、《生丝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于2002年5月1日实施,7年来,我国的缫丝业在自动化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缫丝行业的区域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和调整,国内外生丝用户对生丝产品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上海标准化》2009,(3):5-7
《缫丝、绢纺、丝织和丝绸印染工厂设计规范》编制工作会议召开,《建筑电气照明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组会议日前召开,建设部同意《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标准备案,  相似文献   

16.
七月初,中国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一行来到柯桥考察,看到一幢幢高楼大厦整齐矗立,惊讶地说,大变样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来过,感觉只是一个交易量很大的化纤原辅材料市场,觉得与‘国粹’千年丝绸没有多大关系,就再也没来过。 作为我国丝绸行业的领军企业,凌兰芳董事长得知中国轻纺城家纺服装市场推出团购直销的新模式,立即带领公司家纺中心负责人来考察。丝绸之路集团是一个多元集团,生产时尚丝绸服装以及近几年颇为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代》2010,(12):11-11
根据中国丝绸协会对部分企业的统计,去年1-10月份,163家丝类企业丝产量为20136吨,同比下降30.84%;38家织绸企业生产绸缎9719万米,同比增长14.68%。据初步估计,全年丝产量为12.06万吨,同比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18.
张弛 《中外企业家》2012,(2):167-168
卡尔说:"历史是人与时间的对话"。从"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学"的诞生,正好阐述了历史事件内在的复杂联系,以及人类自身与历史不断对话的过程。虽然历史事件本身并没有可重复性,但人对历史的认知过程,恰恰是"诠释的历史"与"历史的诠释"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2013年9月7日、10月3日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前者是为了促进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后者是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长达数千年居中国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0.
林张 《物流时代》2012,(5):78-81
云南“桥头堡”身份的背后,是积淀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这些闻名于世的古代国际大商道,都与云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