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的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生产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非生产部门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或“其他业务成本”。但现有的折旧方法与会计处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因行业不同而异。如《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生产单位固定资产折旧费作制造费用处理,计入产品成本,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作管理费用处理,计入期间费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费作管理费用等处理,计入期间费用。由此可以看出:1不同行业,对折旧费的处理是不相同的;2就算同一行业,对折旧费的处理也不相同。因而,有必要对折旧费的处理作出统一规定。如何对折旧费的处理方法作出统一规定?在这里提出两点意见,一是把固定资产折旧费全部作期司费用处理,…  相似文献   

3.
提起固定资产折旧,我们广大乡镇企业财会人员并不感到陌生。它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分价值。这部分转移价值,按照一定的会计期间(一般是一个月)计入产品成本,构成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按月计入产品成本中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叫作折旧费。这种折旧费从所实现的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不仅会影响企业产品成本水平,固定资产的重置更新和技术改造,而且还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始终伴随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主要原因是:第一,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据重要地位,折旧费的变化对营业利润有显著的影响;第二,固定资产在上市公司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折旧的计算中,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残值率等较小的变化会引起折旧费用较大的变化,具有放大效应;第三,固定资产折旧受技术进步等  相似文献   

5.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固定资产在使用中的损耗价值。它反映了固定资产本身价值的损耗程度。固定资产因使用磨损而减少的价值,应以每月提取折旧费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但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些企业为了完成利润计划,对固定资产不提或少提折旧,搞厂长经理折旧。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有些企业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作掩盖,购进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例如,某企业购进价值29万元小车一辆,并在当月开始使用。根据财务制度的规定,月份内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但企业把小车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逃避提取折旧。  相似文献   

6.
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当月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次月提取折旧;当月停用的固定资产次月停止提取折旧;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继续使用不提取折旧;末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不补提折旧;房屋及建筑物,因受日、月、风、雨的侵蚀,无论企业生产与否照提折旧。因此笔者对《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996年第8期刊登许登峰同志的‘“对‘折旧’和‘待摊费用’的帐务处理异意”一文(简称许文)不敢苟同。许文的策一个异意是:企业处于生产状态下的正常性亏损,对其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能否限制在生产设备和生产用房上,而对其他固定资产折旧费不予…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折旧看似一个老生常谈问题,但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往往会现再对该问题理解的偏差和混淆,其实际涉及到折旧、折旧额和折旧费这三个看似近似但却不同的概念。正确界定、认识、理解这三个不同的概念,不仅可以从理论上加深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认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认识、理解这三个概念,对企业、单位准确计算、正确提出固定资产折旧额,进而正确进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分为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上的损耗;无形损耗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上的损耗。固定资产与存货不同,它的价值不是一次转移计入产品和费用中去,而是在长期使用中,随着损耗程度,以折旧费项目分期计入产品和费用中去,通过取得相应的收入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多年来,我国企业计提折旧一直延用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这两种方法存在缺点,即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加速折旧法恰好地弥补其不足,但也产生一些遗憾。  相似文献   

9.
双倍余额递减法属于加速折旧法,用该方法计算出来的折旧费用应当呈递减的趋势。在企业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时,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实务中为简化折旧计算,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到期前两年,要转换方法,将固定资产净值扣减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实务中的这种会计处理方法经常会出现后期的折旧费用大于前期的倒置问题,违背了加速折旧的思想(应  相似文献   

10.
王杏云 《财会通讯》2012,(10):32-33
一、引言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始终伴随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主要原因是:第一,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据重要地位,折旧费的变化对营业利润有显著的影响;第二,固定资产在上市公司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折旧的计算中,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残值率等较小的变化会引起折旧费用较大的变化,具有放大效应;第三,固定资产折旧受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上市公司比较容易为折旧政策变更找出充分的理由。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会计准则、新公司法的出台,安全生产费用的连续调整,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等,一方面是监管的规范性,另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企业的销售市场,企业在内外夹击之下求生存,上市公司折旧政策的变更势必打上内外环境变化的烙印,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冷琳 《财务与会计》2018,(11):51-52
本文分析了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中三个容易混淆的问题,指出: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金额"栏中的留存收益本年年初余额,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会计分录中,涉及到调整以前年度损益时,应统一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会改变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也不会对折旧费用的会计确认与列报项目产生影响,相应的折旧方法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相似文献   

12.
范长缨  田梦云 《价值工程》2007,26(3):117-120
以会计实务中折旧费用的归属和信息输出为切入点,对中外会计机构、会计学者有关折旧的概念、实质、计提方法和信息披露等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揭示了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明确提出了折旧计提的减速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把折旧费用从目前“制造费用”项目中分离出来的设想,通过设置“折旧费用”这一独立的成本项目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影响相关政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13.
袁振皎 《财会月刊》2011,(12):71-72
一、企业工资薪金支出的会计处理规定 工资薪金支出按其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以及与产品成本的关系,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分别记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固定资产”等科目。除了计入期间费用的工资薪金在当年税前扣除外,对于计入产品成本中的工资薪金支出,应当在产品实现销售时通过销售成本的方式在税前扣除;对于已经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工资薪金支出,应当通过提取折旧的方式在税前扣除;对于没有实现销售的产品,工资薪金支出在当年计算企业所得税前不予扣除。  相似文献   

14.
煤矿企业如何计提维简费赵声火有部分财会人员不明确煤矿计提维简费的性质,所以在会计核算上,有的借记“生产成本”,有的借记“制造费用”,有的借记“管理费用”;贷方,属折旧额部分记入“累计折旧”;维简费大于井下固定资产折旧费部分,有的记入“盈余公积”,有的...  相似文献   

15.
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都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折旧”与“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会计的谨慎原则,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还是有区别的,本文着重就二者的区别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从会计账面上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及折旧额的计提,煤炭企业应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增设“一次折旧固定资产”和“超龄使用固定资产”两个类别的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本文以“环境治理补偿费”为例论述了“一次折旧固定资产”类别的增设与核算;同时,又以“矿井建筑物”核算为例,论述了“超龄使用固定资产”类别的增设与核算。  相似文献   

17.
谈物价上涨与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纪洪强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损耗而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的价值。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形成折旧资金,是对固定资产损耗的补偿,其目的是使企业在将来能力重新购置固定资产,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根据会计准则和现...  相似文献   

18.
1.不按规定提取折旧。企业什么固定资产应当提取折旧,应当提取多少折旧,财政部已有明确的规定。企业为了“体现”利润,有的随意改变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按低于国家规定的折旧率计提折旧;有的对部分机器不计提折旧;有的甚至全厂所有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少提或不提折旧是企业编造利润的首选手段。2.不按规定分摊利息。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流动资金借款利息应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并入当期损益核算;技改及基建借款的利息,工程在建期间计入工程成本,工程完工以后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企业为了调节利润,有的将本期损益承担不了的利息计…  相似文献   

19.
现行会计实务中对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作如下会计处理:按固定资产净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提的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投出固定资产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投出固  相似文献   

20.
李明 《财会通讯》2005,(8):64-65
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都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反映着固定资产的价值。从《资产负债表》项目内容上看,“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金,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益、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笔者认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主要有下列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