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与孔子而言,其着眼点在于“义”。《孟子.离娄下》云“其义则丘窃取之”有两层含义:其一,鲁《春秋》等各诸侯国的史册文本本身有的就有“义”,这些“义”因得到了孔子的认同与赞赏,所以就保存在《春秋》中;其二,鲁《春秋》等各诸侯国史册文本本身有的没有“义”,或者虽有“义”,但并不一定有什么“深义”,而对于这些无“义”或“浅义”的各诸侯国史册文本,孔子则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和阐释发挥,从而也加进了自己的“义”。  相似文献   

2.
闫馨月 《魅力中国》2014,(27):80-80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收集于《道德经》一书。《道德经》未被道教利用之前,原名为《老子》。老子哲学是中国哲学的精华,他创立的道家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鼎足而立。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把《道德经》也能当成企业管理者必备的“怀中宝典”。  相似文献   

4.
刘绍义 《走向世界》2014,(45):94-95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儒家诤言。班固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汉书.艺文志》)。《论语》是一部思想广博、含有深邃人生哲理的著作。日本人通过吸收灿烂的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思想,取得了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6.
好学的孔子     
王新元 《走向世界》2010,(22):94-94
孔子向以博学著称,在当时被看作…是几乎无所不知的“圣人”,众弟子更是崇敬有加:颜回谓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子罕》):子贡谓之如日月“无得而逾焉”(《子张》),所谓“夫子之不可及也,  相似文献   

7.
《春秋公羊传》是一部解释《春秋》的重要著作,它与《春秋左氏传》、《春秋毂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对《春秋》的解释重在发挥“微言大义”,两汉时期一直处于官学地位,对汉代学术、政治、文化等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田之秋 《走向世界》2011,(10):20-21
孔子长什么样?对后人而言,只能依据史料、传说加以想象。《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之。”由此可见,孔子是个个子很高的人。而由孔子弟子撰写的《论语·述而》,更侧重描述孔子的气质,以10个字概括:“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相似文献   

9.
《发展》2008,(12):158-158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0.
佟昌泉 《魅力中国》2011,(2):238-238
《论语》绝非孔子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纂录孔子言行而成,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孔子秉承了先秦以来思想对话的传统,在其教学、从事文艺批评的活动中,重视对话,通过对话营造精神境界,彰显审美人生。本文主要通过对《论语》语言风格和语录体所表现的人物和谐统一上来对《论语》语录体加以浅显分析。  相似文献   

11.
颜庙即复圣庙,位于曲阜市陋巷街北首,是祭祀孔子弟子颜回的庙宇。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颜回降于鲁(曲阜),后为孔门之高足。历代帝王屡加封赐,尊为“复圣”,建庙以祀。自汉代以来,历代帝王至曲阜祭拜孔子,大多同时到颜庙来拜祭颜子。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4,(22):10-40
城市,初于夏,形于商末。《吴越春秋》有记“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生致力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失亦有得。记录他言行的《论语》,既闪耀着他思想的光辉,也折射出他诗样人生的精彩片断。  相似文献   

14.
彭辉 《中国西部》2009,(2):103-103
一部《论语》里,孔老夫子对仁做了诸多的界定和解释,但他老人家也不得不承认,三干弟子中只有颜渊可以做到“三月不违仁”,提起其他弟子的表现,孔子似乎很不屑,可见要做到“仁”在他老人家自己也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君子哉若人     
耕之 《走向世界》2014,(37):92-92
译文 孔子说:“子贱这人呀,真是个君子人了!但若鲁国没有许多的君子,他从哪里取得这样的品德呢?” 谈古论今 子贱,姓宓(fu。音福),名不齐,子贱是其字,鲁国人。司马迁说他比孙子小30岁,《孔子家语》说他小孔子49岁。  相似文献   

16.
鲁人 《中国高新区》2007,(5):109-109
熟读《论语》,心中一片豁然,感悟到“至圣”的夫子也有和善、诙谐,如邻居老伯的一面。生不逢时,自嘲自慰。夫子的内心充满着忧国忧民,忧仁忧礼的沉重,只是,生于群雄逐鹿、争执牛耳的春秋,只能仰天长叹。他以“仁义”为治世之道,游说于列国,却四处碰壁。幸亏夫子心胸豁达,能以幽默迎接一切打击。曾有人挖苦夫子:“伟大的孔子,虽然很博学,但有什么出名的专长?”夫子听到后,对弟子们笑道:“我干哪一行呢?赶车呢?射箭呢?还是赶车吧!”  相似文献   

17.
芮群伟 《环球财经》2011,(2):115-115
天安门广场最近增添了新地标,一座95米高的孔子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前落座。新闻里介绍,雕像上的孔子,身体左侧佩有一把宝剑。这个佩剑的细节比较有意思。作为至圣文宣王的孔子,一直都给人崇尚文治的印象,克己复礼,半部《论语》便可治得天下。但“剑客”孔子,也许更符合其时春秋形象。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记载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作为一部古代典籍,《论语》不仅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可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录》相提并论;同时,《论语》也因其杰出的政治智慧而成为经邦济世的重要思想渊源,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实践的影响可见一斑。“郡县治,天下安”。自秦代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起,县级建制一直延  相似文献   

19.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今天,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温《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仍会感到有当代教师学习、借鉴的地方。文章参照《论语》中的一些经典语段,将其运用到现实班主任工作中,并结合班级工作的几个方面进行对照学习和思考,以期为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诗礼堂位于孔庙东路的第一个院落内,是孔子故居的纪念性标志建筑。《论语》记载,孔子的儿子孔鲤从庭前走过时被孔子叫住,第一次问他学习《诗经》没有,孔子告诫他:“不学《诗》,无以言”,第二次问他学习《礼》没有,孔子又告诫他:“不学礼,无以立”,孔鲤于是回去学《诗》学《礼》。从此以后,学《诗》学《礼》就成为了孔子后裔的相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