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中面临的突出问题1.劳动力集中就业于第二产业与乡镇工业吸纳能力边际递减的矛盾苏南的主体经济是乡镇工业,乡镇工业承担了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当前苏南的乡镇企业面临着深层次改革与结构调整,加之技术进步的推动,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正在衰减,“蓄水池”的作用明显衰退。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动因有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内在动力是,乡镇企业在初创阶段,基于企业技术力量单薄及劳动力成本低廉,选择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当前这一动力正在弱化:一是劳动成本上升,二是市场竞争加剧。劳动成本的…  相似文献   

2.
苏南乡村集体企业,在经历了前一时期的高速增长后,到90年代中期已步入平稳增长时期。为了探讨苏南乡镇企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前景,由苏州大学财经学院主办的“苏南乡镇企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于1996年11月中旬在苏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甘肃和日本、韩国等地的SO余位中外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苏南乡镇企业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主题,重点探讨了如下问题:一、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态势与会学者认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1)萌生起步时期(195-1978年)。这一时期的社队企业…  相似文献   

3.
陈永平 《经济与管理》2003,(10):9-10,17
苏南乡镇企业在推动苏南经济乃至带动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挑战,苏南乡镇企业应正确分析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抓住机遇,大力改革。使企业在21世纪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苏南乡镇企业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改革,使她脱了胎换了骨。”这是记者最近在苏南农村调查时常常听到的话。此话出自一些领导干部、经济界人士乃至普通农民之口,使人倍感惊喜。 记者发现,经过改革洗礼的苏南乡镇企业,从所有制结构到经济增长方式,直至地方政府的职能,无不反映了这种脱胎换骨的深刻变化。正是这种“脱胎换骨”,使苏南乡镇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结束了徘徊不前的局面,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 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乡镇企业,从90年代初开始,就暴露了发展速度居高不下和经济效益相对下降的矛盾。到1996年…  相似文献   

5.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苏南乡镇企业将全面进入在“发展中提高”“提高中发展”的一个跨世纪发展新时期.“九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科技进步与苏南乡镇企业的新提高仍将是苏南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趋势.因此,本文主要根据苏、锡、常地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的丰富实践,分析常州乃至苏南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历史经验,初步探讨科技进步与苏南乡镇企业新提高的新的举措与对策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发展、提高乡镇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镇企业是所谓“苏南模式”的核心.这是苏南人民结合本地实际,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一条解决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奔小康的致富之路.但时至今日,被小平同志誉为“农村改革最大收获”的乡镇企业,却受到机制、竞争和肌体的三大冲击和挑战,加之受资金严重紧缺、贷款利率偏高、税赋加重、治污费用昂贵等制约,企业发展步履维艰.虽然,面对现实,苏南乡镇企业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如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规模型、市场外向型以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等方面转变,然而,离“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如何使苏南乡镇企业继续发展,再展雄风?本文试就此加以论述,以就教于苏南经济界.  相似文献   

7.
苏南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再创昔日辉煌?笔者认为,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快深化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的乡镇企业改革步伐.现联系苏南乡镇企业的实践,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产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几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苏南乡镇企业加快深化改革,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出现了一些可喜的  相似文献   

8.
昔日,苏南乡镇企业曾以其“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和辉煌业绩,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而今,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挑战,“苏南模式”如何应对、嬗变,再创辉煌,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苏州农村发展集体经济主要靠兴办乡镇集体企业,创造了发展辉煌,总结为“苏南模式”。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种集体办企业的模式出现了弊端。因此,从1996年起苏州全面推行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集体经济从企业直接经营中退出,企业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而引发苏州农村集体经济还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前者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给予了回答,要求“增强集体经济实力”,那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就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怎样加快发展的题意了。笔者认为,当前…  相似文献   

10.
付巍 《经济师》1999,(7):14-15
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传统的国有企业正面临公司化改革,以期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由制度性原因所决定,我国目前的公司化改造过程并未能很好地解决“放权让利”过程出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逐步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11.
苏南乡镇企业的崛起,曾在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为苏南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愈益显露出来,突出的是资金严重不足,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不高,行业结构趋同,技术设备陈旧,经营管理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苏南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乡镇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正在研究对策,重新调整思路,谋求新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2.
<正> 资产运作,作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已是日益引起政府与理论界、企业界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地运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优势企业兼并亏损企业”,弱势企业往往处于被动重组、被兼并的地位。其实,只要弱势企业认真的审时度势并精心运作,完全可以成为资产重组的主体,通过资产运作,摆脱面临的困境,解决在产品运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发展,求得生存,并迎来更大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13.
苏南模式是处于动态演变中的一种模式。对它的研究必须继续深入。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并整体推进的具体实践,把苏南模式放在“两个根本转变”的视野中,强化对处于动态演变中的苏南模式的规律性研究,才能揭示其长期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本质,并把握其走向。 一、单从发展速度上评析苏南模式,还是从改革与发展的联系上去把握? 苏南模式是以制造了惊人的“苏南速度”而引起研究的。而以后的研究过程表明:对苏南模式本质特征的把握,着眼于发展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改革联系起来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14.
简论苏南乡镇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名闻天下。它的重要历史地位与意义,注定要成为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一 苏南乡镇企业,原名苏南社队企业,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办的工业企业。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社队办了一批农机具厂、农产品加工厂,在调整时期,绝大部分下马了,但也留下了几个企业。在“文革”期间,社队企业又悄悄兴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如果说,大跃进、人民公社有那么一点好处的话,就是为苏南社队企业在“文革”中的兴起开了个头。 苏南乡镇企业有两方面内涵:一是由苏南农民农村干部办的工…  相似文献   

15.
从建国后到六、七十年代,在人口密集的苏南,城乡劳动者就业逐渐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劳动就业取得巨大成就。乡镇工业的崛起,于80年代中期完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90年代以来“三资”企业的勃兴,使大量劳动力与外资结合;近几年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公有经济的下岗者和新增加劳动力开辟了就业新路。但是,由于长期计划体制的积弊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磨擦,苏南三市的劳动就业面临着劳动力供给总量大  相似文献   

16.
一、“苏南模式”一苏南乡镇企业发展苏南乡镇企业的大发展造就了“苏南模式”;然而,“苏南模式”并不能简单化地等同于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模式”的研究在80年代前期就已开始,至今10多年,人们对“苏南模式”内涵的表述还不尽一致。但是,苏南农村在改革前期新旧体制双轨并存的历史条件下,乡镇企业(主要是乡村集体工业企业)靠市场调节而“异军突起”,带动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催化了农村分工分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大变革,对这样一个历史进程和基本特征,则多数都认同。“苏南模式”正是对这样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苏南乡镇集体企业面临着种种新矛盾和新问题.要使苏南乡镇集体企业再创辉煌,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以此为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八五”期间,苏南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扩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以粗放型为主的外资利用形式,阻滞了苏南乡镇企业向集约型转变的进程。一、苏南乡镇企业“粗放式”外资利用形式的缺陷乡镇企业“粗放式”利用外资主要表现为外资量的扩张并没有带来质的提高。这种量的扩张体现为“三多三少”:一是外资摊子铺的多,而外资投资规模小。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镇企业利用外…  相似文献   

19.
王群  刘耀中 《经济论坛》2005,(19):76-79
一、引言,激励是企业永远的主题。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莫里斯说:“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举世瞩目的经济改革。无疑,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需要特殊的分析才能解决。激励问题是所有经济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经济改革要解决的似乎也是个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反思”与“坚持”缺一不可 近两年,对苏南模式的议论多起来,我把它看作是苏南乡镇企业从“第一次创业”阶段向“第二次创业”阶段转折中的必然现象。转折就有颠簸,颠簸必有碰撞,议论纷纷是好事。因为这有利于苏南乡镇企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