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江红 《活力》2010,(12):312-312
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作为新型的老年社会学科,对单位、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实际,从健全机制体制、政治思想疏导和丰富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如何做好退休职工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长期医疗护理,2012年7月,青岛市开始逐步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从制度上保障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培育了医养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促进了新型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015年1月,青岛市护理保险制度已覆盖到所有城乡参保人员,惠及人口总量约810万人。依托医保架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06年起,青岛市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探索实践,先后出台了老年医  相似文献   

3.
李丽 《西部财会》2022,(11):65-68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日益迫切。选取我国广州、南通、成都、湘潭为研究对象,对试点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实施情况进行调研,比较试点地区的现行政策,分析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存在的不足,并借鉴试点城市经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优化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急剧加深的背景下,各国不断创新和改革社会政策以应对养老难题,如何建立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养老难题的有效举措。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其长期护理保险(日本将其称作“介护保险”)制度相对比较完善,体系较为成熟。基于此,分析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制度框架和改革历程以及内容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进行有选择地合理吸收和借鉴的建议,为我国探索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给世界各国带来沉重压力,建立长期照护保险体系,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保障职能,对于减轻子女及老人的物质和精神压力、 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具有重要意义.长期照护保险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而我国在该险种开发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国已快速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照护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分析国际经验教训对于发展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及日本的长期照护保险过去或现行的制度,对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苗静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8-19,44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确保需要老年护理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专业的护理,减轻家庭的负担和有效利用医疗护理资源,中国应尽快发展老年护理保险。本文以我国的老年护理保险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建立老年护理保险作出了必要性分析,指出了我国开办老年护理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老年护理保险产品的发展战略:应首先开发限制性老年护理保险产品,在积累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再在5~10年内逐步发展开发开放型老年护理保险产品,成立专业化的保险公司,建立与老年护理保险相适应的风险控制机制,同时还需要政府、保险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相互配合,建立起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7.
陈强 《东方企业文化》2013,(23):228-229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计算出我国老年人口失能率和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然后借鉴联合国老年人口预测数据和德国护理给付标准估算出我国失能老人护理费用精算现值。结果表明:三种护理模式(家庭护理、半机构护理和完全机构护理)的护理费用精算现值分别是12349.7亿元、26522.7亿元和39987.7亿元。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二是鼓励失能老人在家接受护理;三是加快长期护理保险的配套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加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大量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护理负担问题正困扰着当今社会,为此,人社部于2016年发布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制度,确定先在15个城市中进行长护险的试点。其中,广州和上海均是我国超一线城市,且具有经济发展水平高,养老服务基础条件完善的特点。2017年,广州和上海根据其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继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实行办法。本文将对广州和上海的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进行比较,研究当前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老年人的长期健康护理逐渐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已迫在眉睫。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从长远来看,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模式应从商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为辅的近期模式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远期模式。  相似文献   

10.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中央"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又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山东省政府于2014年6月出台《关于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推进建立社会化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青岛、东营、潍坊、日照、聊城5市先后进行试点,做了有益探索,取得初步成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贯彻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在平凡岗位上为企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与汗水,做好这些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本文从思想认识、体系、制度和载体几方面提出若干做好国企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退休职工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因此要提高对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在新形势下做好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要求单位及社会的发挥协同作用,同时需要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发挥科学管理的功能。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对退休职工的管理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逐步步入老年化社会,与与之对应的是企业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离退休工作已成为企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退休职工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做好退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开创退休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就如何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退休职工管理工作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韩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更多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韩国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该制度的建立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的稳定,减轻了家庭负担,提高了国民生活质量。本文拟通过对韩国"少子老龄化"现状的分析,归纳韩国建立《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背景及内容,并为中国建立老年人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郝艳霞 《企业导报》2013,(8):178-178
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做好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思想状况、继续保持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就如何加强国有企业退休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徐长悦  华黎 《价值工程》2021,40(1):68-69
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的失能风险加剧,老年群体的长期照护需求不断地增加.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不容小觑.对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失能照护问题变得非常迫切.为完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本文分析了安徽省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安庆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现状,认为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参保覆盖范围、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大唐岩滩水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针对目前水电企业退休职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现代环境下退休职工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和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不断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退管科在煤炭企业退休职工管理工作中有着其特有的重要性,是开展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中心部门。伴随着煤炭企业的发展,企业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突出,现状堪忧,亟需退管科找出相关策略进行改善。本文通过对退管科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对退管科对煤炭企业退休职工管理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老龄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养老问题愈加突出。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弱。据统计,我国目前老龄化人口达2.1亿,2020年将会突破3亿人口,占总人口的14.8%。在此背景下,国有大型企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员工退休,大量涌入社会的国企退休职工对自身的养老是如何安排的?企业和社会应该如何作为?是当前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某大型国有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安排调查结论为例,分析当前国企退休职工的养老意愿,由此推广出社会众多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岳红梅 《现代企业》2014,(11):18-18
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一个版块,它关系到退休职工发挥余热利用自己一生的工作经验为企业再做贡献,为家庭生活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和快快乐乐安度晚年的重要工作。尤其像这样流动工作性质的企业,退休职工更是企业和职工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源。也是在职职工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将来退休后生活前景的一个窗口。作为退休职工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把工作做得更好,让退休职工满意,让企业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