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犯罪的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完全背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国家公务活动的廉洁性,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及社会管理职能,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并对国家利益、经济秩序、公民人身和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行政秩序、司法秩序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
张洪胜 《活力》2010,(14):59-60
当前.“腐败”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其主要表现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所进行的犯罪。近年来,职务犯罪一直呈现高发势态.并有蔓延的趋势,又呈现出新特点、新动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危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因此,深入研究职务犯罪特点,分析其成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是遏制职务犯罪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刘红凤 《活力》2009,(6):54-54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犯罪的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法惩罚性。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完全背离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国家公务活动的廉洁性,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及社会管理职能,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并对国家利益、经济秩序、公民人身和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行政秩序、司法秩序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职务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犯罪类型之一,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公务员职务犯罪将直接威胁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立足检察职能,对于检察机关预防公务员职务犯罪提出主动预防,基层检察机关立足现状,加强对公务员职务犯罪的打击是增强预防基础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政治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教育、制度、监督三者都是预防和惩治腐败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是遏制腐败发生、发展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6.
企业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是企业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和以权谋私的表现,是最为严重的腐败形式.如何惩治职务犯罪和有效预防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政治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教育、制度、监督三者都是预防和惩治腐败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是遏制腐败发生、发展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概念、表现及成因,同时提出对此类犯罪主张从思想建设、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及拓宽外部监督渠道等多方面加以消减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是利用职务所实施的犯罪,是严重的腐败现象,它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给我国社会主叉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职务犯罪的泛滥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职务犯罪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找出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地方无法展开,故为简论.  相似文献   

10.
论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犯罪都在特定心理支配下进行.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在不同的阶环境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其中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最为显著.犯罪预防必须犯罪心理从其表现形式上,进行对策应对,以从根本上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冯华  王宝 《活力》2005,(10):129-129
职务犯罪是权力犯罪,是最严重的腐败现象之一,它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危害国家的利益,影响社会的稳定,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权力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合理的运用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贯彻党中央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关于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战略决策,为我们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指明了方向。中纪委六次会议要求:“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的力度,努力形成各部门一起动手,各领域协调行动,各种手段配合运用,全方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往往具有涉案人员团伙化、行为的法律认定复杂化、犯罪结果多因化、作案过程交织化、作案手段电子化等时代特征.越来越智能化的职务犯罪,给检察机关的侦查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概念、表现及成因,同时提出对此类犯罪主张从思想建设、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及拓宽外部监督渠道等多方面加以消减与防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及社会危害,将成本收益理论与现代博弈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会计职务犯罪人与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得到了会计人员选择犯罪行为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监管部门遏制犯罪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以及犯罪概率的临界值,并提出了预防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概念、表现及成因,同时提出对此类犯罪主张从思想建设、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及拓宽外部监督渠道等多方面加以消减与防治。  相似文献   

16.
李冬旭  王俊峰 《活力》2012,(10):76-76
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一直是作为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检察机关服务社会、服务大局的重要举措。近几年,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在经济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突出,情况严重。结合媒体对有关此类案件的报道及近年来我们查办此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实践,我们发现当前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有如下特点:一、涉案人员复杂,犯罪主体呈多元化趋势其一,犯罪主体呈现两头发展趋势。一方面犯罪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梁晓杰 《活力》2010,(9):60-60,6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往往具有涉案人员团伙化、行为的法律认定复杂化、犯罪结果多因化、作案过程交织化、作案手段电子化等时代特征。越来越智能化的职务犯罪.给检察机关的侦查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王剑 《活力》2010,(14):211-211,213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党中央指出要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而预防职务犯罪是从源头治理腐败的根本措施。因此,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工商系统)内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意义重大。笔者将从工商系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职务犯罪的主观活动方面看: 1.在犯罪意志产生的形式上,自然人是通过其个人大脑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犯罪意志的,而法人则是通过法人机关在一定决策程序运作下产生犯罪意志的。 2.犯罪的法人在主观上具有为法人谋取利益的特定目的,即法人犯罪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犯罪而获取法人团体的利益;而犯罪的自然人则不存在这个特定目的。  相似文献   

20.
郭娜娜 《活力》2011,(6):87-87
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其特征在于犯罪主体都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牟取非法利益的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犯罪行为,其危害尤甚。本文试着从该犯罪的特点入手,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