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正财政监督是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财政运行和维护财经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绩效财政、阳光财政的重要举措和保障。落实中央关于深化财政改革的要求,就要将财政监督贯穿于财政中心工作大局,贯穿于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始终,贯穿于财政管理工作运行全过程,构建财政大监督的工作格局。一、当前财政监督工作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理论是实践的一盏明灯,掌握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家则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工作的向导。为了进一步服务于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深化财政监督的理论调研层次,完善财政监督的学术研究体系;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广大经济学家对财政监督工作的理论指导作用,探讨我国经济监督和财政监督的前沿理论,本刊从2006年起推出拳头栏目——《大家论坛》,邀请全国知名经济学家以及各大财经院校的学者教授围绕“监督”这一主题,就新时期我国经济监督和财政监督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希望这一栏目能给读者带来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耿虹 《财政监督》2004,(6):14-17
中国经济监督体系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府部门监督和社会中介机构监督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层次的监督,其他监督受各级人大的监督。政府部门监督包括审计、财政、税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国资委以及其他经济管理事项的部门监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在划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各自监督权限。财政监督是政府部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障财政收支安全完整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具有鲜明的部门监督特色。一、中国财政监督机构及主要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中国实行分级财政管理  相似文献   

4.
马骁 《财政监督》2007,(8):10-14
财政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财政监督是整个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财政监督工作在保障财政分配计划与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振兴国家财政、维护经济秩序、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严肃财经纪律,以及建立监督约束机制、防范与遏制腐败现象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加强财政监督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财政监督》2003,(10):30-31
强化财政监督,健全财政监督体系,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许多方面,因此,建设一个有效的财政监督体系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特别是考虑到财政监督在内容与形式上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演变而不断变化,财政监督体系也必将随之不断调整充实,因而我国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在策略选择上,应当是立足于现状,以解决当前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为主,然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来不断修正与完善健全财政监督体系的路径。这样,从近期来看,我国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应当以规范财政秩序为主要目标,以完善法规制度、明确职责,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作为财政监督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此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健全财政法制,提供财政监督制度保障强化财政监督,必须有完备、健全的财政监督法律制度为保证。这重点包括两  相似文献   

6.
一、辽宁省构建具有管理特色财政监督机制的原因 辽宁省自1986年恢复财政监督机构以来(当时为财政监察),经过全省财政监督检查干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财政监督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有效监督方法,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认同。成为经济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为经济建设和财政改革保驾护航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财政改革的深化,辽宁省的财政监督工作也暴露出许多薄弱环节,主要是:财政监督没有深深地根植于财政管理之中,融合到财政管理的全过程,体现财政管理特色;财政监督在向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上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财政监督没有真正区别于审计监督,重复、交叉检查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财政监督效能的发挥,阻碍了财政监督的全面、协调发展。这迫切需要构建具有管理特邑财政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7.
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公共财政职能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重庆财政监督工作以服务财政管理与发展为中心,坚持“收支并举、内外并重”的原则,围绕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的财政监督管理运行体系,扩展监督领域,拓宽监督途径,创新监督方式,突出监督重点,实现由单一的重点检查向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转变,由事后监督向资金运动全过程监督转变,由收入监督向收支监督并举转变,由外部监督向内外监督结合转变,在规范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保证资金安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财政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道胜 《财政监督》2012,(18):45-46
财政监督机制建设的实质就是根据财政管理和改革发展的需要,适时地对财政监督制度建设、监督工作程序及监督内容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规范。自从1998年我国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以来,财政监督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步建立了一套中央与地方分级的财政监督体系。十几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财政监督工作也是一样,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才能开创财政监督工作新局面。财政监督创新包括思维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思维创新就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不断调整完善财政监督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收支监督保障机制,强化会计监督,依法监督检查。如温家宝总理提出本届政府要重点解决三大经济问题,即就业和社会保障、财政增收节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都与财政监督工作密切相关,可以说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我们必须据此认清财政监督的方向和正确把握监督重点。要切实加强对与人民利益直接相关的财政资金如社保资金、救灾资金、"三农"资金等的监督检查,维护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监督体系是财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是由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监督操作系统三个部分组成。一、关于监督主体的构成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体系中的监督主体,主要由财政部门的专门监督机构、业务管理机构和国库支付机构三个方面构成。专门监督机构是财政部门专司财政监督职责的机构,目前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是进行专项检查。业务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从事业务的日常管理,但是也负有日常监督的职责,其开展监督是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的。专门监督机构和业  相似文献   

11.
《财政监督》2003,(10):14-14
一、循环监督体系的职责定位和设计原理循环监督是围绕财政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而设计的,由三部分构成:管理监督(即业务科室的监督)、专职监督和外部专门监督,通过循环中枢——局长办公会议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以实现三层次监督的连接与融合。目的是规范理财主体行为,确保资金的安全与效率。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立对监督者的再循环监督机制,确立监督的地位和责任。1、循环监督首先定位为财政管理的内在监督,与资金运动同步。财政监督体现财政管理的本质属性,建立循环监督,首先是财政管理职能的归位,还原管理和监督的统一性。财政监督关口要前移,重点要抓好源头监控;财政监督要涵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实行同步跟踪。因此,要把监督转化为管理的内在需求,监督也是对管理的回归。2、建立再循环监督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监督链条,首尾街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循环监督体系里,每一个环节同时都要被监督,每一个监督  相似文献   

12.
杨彬华 《财政监督》2002,(11):21-22
自1999年以来,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财政局开始了对财政监督创新的尝试,提出了创建内部循环监督体系的构想,即以制度建设为起点,以依法理财为中心,配合公共财政改革步伐,构造管理监督、专职监督、外部专门监督三个层次的监督网络。循环监督体系的设计原理是基于监督与管理一体化的观点:财政监督体现财政管理的本质属性,应当与资金运动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财政监督》2007,(9):24-25
一、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对于经济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会计监督是维护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可缺少的手段。会计监督具有的权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以收入、支出、金融、会计为内容的财政监督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的财政监督工作不断加强,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一套分级财政监督体系。在近几年的实践中,财政部门逐步尝试建立财政监督机构,促使监督职责专门化。实践表明,建立财政监督机构对于强化财政监督,做好监督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促进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保证了财政资金更好地体现公共利益;维护了财税政令统一,保证了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政府调控目标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强化财政监督,建立新的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振兴财政的需要、反腐倡廉维护国家财经秩序的需要。本对此提出以下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财政监督》2006,(10):29-31
当前,构建科学的财政资金监督评价体系、并以此促进财政改革的深化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摆在各级财政监督机构和全体监督干部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财政资金监督评价体系,试图以此指导财政资金监督评价工作的开展,提升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财政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财政管理的本质属性,没有监督的财政管理不可能是科学的财政管理。财政监督是财政的重要职能,是财政部门在收入分配活动中,为保证国家财经方针、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监督财政收支的制衡机制尚不够健全,财政监督的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管理的需要,财政监督法制建设滞后。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正确把握财政监督工作的发展方向,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财经秩序,把握和突出财政管理特色,调整财政监督的着力点,服务于市场主体,向全方位、立体化监管服务延伸,形成贯穿预算编制与执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这是新形势下财政监督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解决这一命题,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决策、执行、监督适当分离、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第一、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是现代财政监督管理系统的核心。要建立以预算项目预审为基础,以事中即时监控为中心,以必要的事后抽查和专项检查为补充,相互协助、相互制约、分工合理的财政监控运作机制。1.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监督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预算项目评审、预算定额的确认以及授权与审批制度,严格完善职责分离,加强民主决策,增加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使监督工作与财政资金运行同步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要求的日益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财政部门监督办法》(以下简称《监督办法》)的颁布实施,为财政工作特别是财政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抓住机遇、准确把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监督办法》的全面贯彻实施,进一步推进财政监督工作。一、充分认识《监督办法》出台的重要意义(一)《监督办法》的发布实施,是规范财政监督行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吴敏 《财政监督》2002,(1):24-24
财政监督工作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支出改革与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重新构造监督模式和运行机制,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保障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笔者就此谈几点建议。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财政改革中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必须提高财政监督在财政管理中作用的认识,切实纠正财政监督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把财政监督归位到财政管理的范畴中。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一把手,要加强对财政监督工作的领导,把财政监督摆上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认识强化财政监督是深化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当前强化财政监督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