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加大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各地也都在描绘发展现代农业的蓝图,现代农业将迎来新的大发展。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将着力培育的种植业、养殖业、流通业、农产品加工业、都市现代农业等产业,以及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农业信息化的应用,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路,都将给国内外投资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令人欣喜的是,像河南沁阳市、山西长治市都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我国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加速了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步入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强化政府的功能、注重现代农业制度创新、加大支农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加快产业化步伐及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等措施,发展高效的现代农业,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明显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贡献率还相差约20个百分点,农业生产人畜力比重仍接近50%,农业发展依赖水土资源消耗、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短腿,必须尽快补齐,以实现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平稳协调发展. 为全面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商务部共同参与,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农业专家和涉农企业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这一规划,并经国务院审定通过.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的种种措施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重要作用.《规划》是国务院发布的第一部指导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农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企业在农业产业链、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中要发挥主体作用;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的建议。本文中的农业并非传统的农业生产概念,而是产业链、产业体系意义上的农业。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建立中部农业科技合作共同体,加快中部区域科技一体化进程,构建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构建起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现代科技,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建立中部农业科技合作共同体,加快中部区域科技一体化进程,构建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从而全面构建起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文章厘清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明晰战略重点,并提出政策建议。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备了向更高层级迈进的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普遍存在粮食丰而不够盈、农业大而不够强等问题挑战。加快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粮食安全强基战略、乡村产业强链战略、乡村生态低碳转型战略、和美乡村建设战略、农耕文明赓续战略、农民收入跃升战略、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农村改革赋能战略,并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督导机制、打通各类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渠道、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8.
促进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村服务业在农业生产性服务、农民消费服务和农村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并逐渐呈现市场化、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与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未来我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应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与推广等多方面寻求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孔朋 《全国商情》2008,(8):117-118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是农业产业化.同时,农业产业化也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实现产业组织多样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农业信息获取的自动化、处理的智能化、传播的网络化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因此,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为中国走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科技创新及应用推广是决定一个地区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快慢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建设农业品牌,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应强化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监管,培育品牌农产品建设主体,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用文化塑造提升农产品品牌,重视农业品牌的宣传推广和加大政府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应用于生产实践,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在经费保障、体制创新、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农户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接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多方联动,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4.
去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并进一步要求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现代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核心逐渐转向良种竞争,在农业各项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对于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以及提升农业生产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财政投入的视角,分析我国现代农业科技体系的财政投入目标、结构、效率现状,目前在现代农业科技的财政投入中还存在着支持目标多元化、农业科技财政投入资金支出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财政投入资金支持效率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明确公共财政投入目标;从社会服务体系、智力支持体系、管理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角度完善公共财政投入支持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财政的投入效率,实现现代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化在提供市场供求信息、农业科技服务和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目前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和增加农业收入的需要。必须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有力、高效的投资支持。陕西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直接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狭窄等诸多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陕西应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投资的有效机制、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融资新路径、重视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智能"工程投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与绩效。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建设涉及政府、科研机构以及农户等主体间的利益协调关系,政府的支持政策高效、科研机构农业创新技术高质量以及农户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高接受度是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运行的三个决定要素,它们分别成为体系建设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主导因素.三大主体通过角色与定位的调整实现了各阶段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动态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现代农业也就是当代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发展形态.从这一意义出发,认真总结发达国家或地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经验,对实现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意义重大.而这一经验可以从农业技术变迁模式、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和农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等三个方面予以总结.在此基础上,本文就转变的时机、动力、过程和结果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  &#  &#  &#  &#  &#  &#  &#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4):21-26
面对经济新常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就是在国家层面开展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实践。本文结合丘陵地区的自然特点和经济特征,以南充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发展与改革为例,提出了适合丘陵地区的现代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