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商品流通领域中的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十分严重。假冒名烟、名酒、贵重药品有之,假冒名牌彩电、冰箱、空调亦有之。其涉及面之广,危害程度之烈,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和人神共愤的地步。鉴于目前的状况,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台湾地区过去一度被国际上公开揶揄为“仿冒者的乐园”。由于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遭到岛内民众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共同谴责。台湾当局意识到,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已到了不得不痛下决心加以整治的时候。因此便开始了有效的治理行动。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开展综合治理,很快取得了显著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假冒伪劣商品,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 至今仍然是有令不行,屡禁不止,大有“魔高一尺,道高一 丈”之趋势。人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呢?众说纷云,问题 也较复杂。然而,这里的关键是“回扣”在起作用。有识之 士指出:“回扣”,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温床。要想消除假冒 伪劣商品,消除回扣是当务之急。从已查处的经济犯罪案 件中得出这样的数字:假冒伪劣商品的回扣率很高,一般  相似文献   

3.
假冒商品遍布全世界,形式五花八门。在亚洲,生产销售假冒产品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韩国、泰国和台湾省。近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假冒商品也十分猖獗。据《参考消息》发表日本的《读者新闻》文章所说: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假冒商品市场。在欧洲,假冒之风盛行意大利,据1995年11月22日《参考消息》刊登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文章认为,意大利假冒产品年销售额高达22亿英镑。假冒伪劣商品最突出的国家和地区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假冒伪劣商品的大量滋生,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金属的、塑料的;高新技术的防伪措施和防伪标志也大量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防伪标志不断被假冒,假冒伪劣商品贴上了假冒的防伪标志或真防伪标志就摇身一变成为“真品”、“正宗”了,令消费者无法辨识。  相似文献   

5.
一、他山之石:国外打假假冒伪劣不独中国有,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他国家的打假措施可供我们参考。1.法律支持从重处罚。(1)美国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均属有罪,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者处以25万美元以上100万美元以下的罚款,并处以5年以上的监禁;如有假冒前科,罚款额可达500万美元。(2)法国规定,假冒违法者可判处2年监禁,罚款100万法郎。(3)西班牙法律规定,假冒违法者可按情节分为轻、重、严3种,罚款额分别为4000美元、2万美元、80万美元,罚款额可超过商品实价的5倍,并处刑罚和勒令关闭工厂。(4)我国台湾省为保…  相似文献   

6.
“假冒伪劣”这种如同瘟疫的顽疾,今国人切齿,为世界所厌恶;可喜的是全球都在痛打之。国内市场打假这“手”不可软,对进口的假冒伪劣商品,亦应保持警惕,予以打击。 自80年代以来,假冒商品在全球越禁越多,可以说是到了泛滥成灾的严重地步。从生活中的日用品到工业用品,从卫生药品到工艺品,无所不有。瑞士某些工业部门的产品有97%供出口,连瑞士人自己也难以保证这些产品中没有假冒产品。瑞士某著名的手表公司每年生产的手表数量不过25万只,而据瑞士打假部门的统计,在全世界市场出售的挂有该公司商标的手表大约有200万…  相似文献   

7.
最近,记者赴贵州黔北地区调查采访时发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力仍然比较突出,并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一是假冒名优酒案件数下降,假冒日常生活用品案件数上升。遵义是名酒之鄉,以前每年工商部门查获的  相似文献   

8.
1.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一些商家为谋取暴利,大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某消费者在一个服装展销会上购买了一件“华伦天奴”牌服装,后来发现这件服装既无生产厂家名称、也无生产地址,属于假冒产品。据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服装展销会上销售的服装、鞋帽等很多都是“三无”产品和假冒产品。在此提醒消费者,在各类展销会上购买商品,应加倍留心商品质量。2.广告虚假宣传严重误导消费者。广告具有传播广、影响大等特点,所以虚假广告极易误导消费者。有消费者投诉某品牌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制假售假活动猖獗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假冒商品在全国商品市场销售总额的比重大幅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打击假冒伪劣战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今年,国家工商总局不断发出警告:摩托车链条质量问题惊人,市场秩序亟待整顿;汽车制动软管半数不合格;毛衫商品标识问题仍然突出等。眼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出现了一些新的招数,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消费者认识上的不足,生产假冒或不合格的生活必需品和急需品。这类商品包括食品、副食调料、农资商品、化妆品以及药品、医疗器械等危及生命健康的商品等,它们…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罗强)为迎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及大力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3月9日,南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市郊举行销毁假冒伪劣商品现场会,这次活动销毁的物资有假冒贵州茅台酒、剑南春酒、可蒙化妆品系列及各类服装等共计60个品种的假冒伪劣商...  相似文献   

11.
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的出现和泛滥,严重地损害着消费者利益,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已深恶痛绝。从时下的情况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明显的呈现以下五大特点: 一是制售品种多样化。据市场调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已由过去的一般小商品发展到假冒重要生产资料、高档商品,如化肥、钢材、农  相似文献   

12.
报载,在江西九江柘林镇、南昌市新建县樵舍乡的一些小商店里,劣质食品异常猖獗。“三无”(无生产厂家、生产标准和生产日期)的假冒伪劣食品甚至是过期变质食品照样出售,且生意相当红火。另据报道,不久前江苏省建湖县工商局在该县近湖镇长沟村开发区捣毁了一生产假冒名牌内衣窝点,查获假冒“三枪”、“伊利达”、“星光”、“双龙”、“绿叶”等多种品牌内衣16箱,案值达3万余元。多种信息表明,假冒伪劣商品正有“送祸”下乡之势。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农村市场,原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春节来临之际,山东莒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大节日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确保广大消费者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这个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对节日时令商品如食品、酒水、洗涤用品等进行重点执法检查。截至目前,该局共查获不合格酒2700余瓶,假洗涤剂72箱,假冒味精3箱,标识不符150余公斤,各类假冒伪劣商品货值35万余元。该局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没收,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公布质量举报电话12365,欢迎广大消费者投诉咨询,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山东莒县 …  相似文献   

14.
国“打假”办公至公布近两年查处的11个大案要案,其中食品案例有3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深入开展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全国打击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办公室日前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两年全国查处的制假售假11个大案要案。其中,对“云南会泽县假酒案”、“贵阳假酒案”。“南京假冒卷烟案”的查处,震慑了制售假冒食品的不法之徒。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六村农民李荣平、蒋红梅夫妇明知甲醇有毒,却于1996年6月15日,从某化工公司购买甲醇3300公…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84年,美国就制定了《美国假冒商标法案》。1994通过的《对违法罪犯的制裁和执法法律法案》,加大了对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者的惩罚。依照现行的美国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者都将判有罪,最高可处以罚款200万美元,或者判监禁10年,这两种处罚还可以并用。  相似文献   

16.
打击假冒伪劣势在必行据不完全统计,假冒名优商品的标值每年在700亿元左右,据国务院研究中心抽样调查,1999年市场流通的假冒伪劣商品达1300亿元。每年由于假冒使国家利税损失达800多亿元。伪造、假冒活动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甚至给国家政治上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深入广泛地打假与防伪活动,加大打假防伪的力度,使伪造和制售假冒伪劣的犯罪行为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相似文献   

17.
对伪劣商品案件执行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据厂西壮族自治区技术监督局统计,199l~1999年该局共受理行政案件21074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7693万元,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值2727.7万元,移送司法部门2件;2000年l~8月份,受理行政案件4572件,大案要案22件,移送司法部门3件,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标值4092.9万元。尽管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战果累累,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案要案至今无法结案。在此不妨例举几件: 假冒“美的”电扇案 该案是1996年3月21日被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厂西东兴市马路镇破获的。现场查获假冒“美的”电扇3854台,零配件4700余套,外包装箱、制假工具一批,标值150多万元。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3人,均系广东人,在广西无任何证照和固定资产。该案至今未能执行到位;  相似文献   

18.
假冒伪劣商品在全世界已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社会公害。目前发达国家的政府已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打击力度。立法先行美国、英国及埃及等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欺诈行为。1995年7月生效的欧共体新法规规定,各成员国海关有权没收假冒商品,无需等待...  相似文献   

19.
时下,打假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打假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在一些地方制售假冒伪劣的违法行为,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人们不禁要问:打假治劣究竞难在哪里?假冒伪劣泛滥猖獗的一个基本原因是暴利的驱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假冒国内外知名、驰名商品,能使制假售假者获得成  相似文献   

20.
假冒伪劣商品在全世界已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社会公害。目前发达国家的政府已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打击力度。立法先行美国、英国及埃及等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严惩制售假冒伪劣商的欺诈行为。1995年7月生效的欧共体新法规规定,各成员国海关有权没收假冒商品,无需等待法院裁决。刑事手段有的国家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者判处45年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