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8 毫秒
1.
<正>建国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从长期封闭转变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爆发出了巨大增长力。六十年一甲子,2009注定是个承上启下之年。现代中国和世界一起站在了十字路口,能否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2.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必然会出现明显的结构调整,例如,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产值达到8%,2020年将达到15%。其次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倍增计划。今后五年内,如果企业有能力使员工平均工资每年增长15%以上,政府将给予税收减免或者优惠,这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并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而且追求让更多民众切身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3.
成长是人生的痛,生命因能在这痛楚中品味出无奈而显得成熟,而在无奈中领悟真谛的那一刻,人们终于可以轻轻地说:“生活就是这样。”六十年,一个轮回,需要回味的太多,国家的历史也有成长的酸楚和艰辛,记录它们是在关照自身,是在品味千千万万与自己一起经历那段岁月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4.
成长是人生的痛,生命因能在这痛楚中品味出无奈而显得成熟,而在无奈中领悟真谛的那一刻,人们终于可以轻轻地说:“生活就是这样。”六十年,一个轮回,需要回味的太多,国家的历史也有成长的酸楚和艰辛,记录它们是在关照自身,是在品味千千万万与自己一起经历那段岁月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总会计师》2009,(10):16-22
金秋十月,三军列阵,铁甲生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神圣时刻,人民军队接受了祖国的庄严检阅。  相似文献   

6.
200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如果没有特大事故,应当力争继续保持在7%左右,尽可能防止过多下滑。主要的理由是: 1.中央在“十五” 计划建议中,已经明确规定:在今后十年内,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再翻一番,即每年平均将保持在7.2%以上。在十年规划实施刚刚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基数还比较小的情况下,如果增长速度就明显低于十年平均设想,对以后年度经济增长的压力可能太大。 2.在中央“十五”计划建议中,还明确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解决我们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保持7%左右增长的速度,许多问题会更…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09,(23):58-61
2009年,祖国喜迎六十华诞。天安门前那些五彩缤纷的气球,仿佛让我们看到新中国这60年来激情澎湃的历史。而中国的企业,也随着祖国的成长,经历了60年的坎坷与梦想。  相似文献   

8.
今年,我们迎来了祖国六十华诞。回首60年,中国的标准化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标准化更加凸显出深远的意义。从繁华的都市到偏僻的乡村,从  相似文献   

9.
王建 《经济界》2012,(1):7-14
未来三年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下滑。中国实行社会王史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由于分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这是经济下滑的制度性原因。欧美经济走势会导致中国外需的持续萎缩,这可能会压迫中国经济在未来两年内以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转瞬之间,60个春秋已过。在这一甲子的风云岁月里,新中国经历了新生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也经历了文革十年的艰难岁月;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带来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也带来了经济建设与改革的深入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迎来香港、澳门的回归,2008年又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  相似文献   

11.
预测往往很难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轨经济社会尤其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的今天,预测的难度更大了——世界上发生的重大变故都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运行。2002年中国经济出乎意料的增长带来了人们对2003年的乐观预测:2003年要比2002年更好一些———这是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的判断。不过,许多机构在预测明年经济增长时,都有一个类似的前提:国内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鉴于此,在展望来年时,笔者把权威机构对经济增长的预测略作归纳,这个预测是:中国经济增长将在8%以上的高增长平台上站…  相似文献   

12.
伍振 《企业文化》2009,(8):69-70
新中国成立的60年,也是标语文化嬗变的60年,从“割资本主义尾巴”到发展市场经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提倡科教兴国,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到依法治国,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这一切,都在小小的标语口号中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少维 《经济界》2002,(1):11-19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增幅下滑比较大,甚至有一些国家、地区出现了负增长,但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7.6%。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增幅,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可谓一枝独秀。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是我国入世元年。上海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国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开放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继续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9%,这是自1992年以来上海经济连续第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2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形成了新一轮投资高潮,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8.4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外贸出口累计实现32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01%;  相似文献   

15.
财经动态     
宏观Macroeconomy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拉动居全球首位国家统计局9月28日发布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到2007年已高于世界所有国家,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满怀豪情迎来了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华诞。  相似文献   

17.
建国六十年来,国家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体现着关爱群众、改善民生的决心。从最初的实现人民群众温饱,到十七大定下的“全体国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国家在一步步推进着“民生是执政之本”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18.
甲子兴邦。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民营企业经历了一个异常曲折的消亡和再生之路,从新民主主义经济下的“利用、限制、改造”到社会主义的单一公有制,再到1978年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再生和大发展,民营企业的命运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毋庸置疑,民营企业的发展伴随着我们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消亡、再生和今天大发展的历史证明:民营企业是中国实现强盛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本期我们用10年的间隔来梳理中国民营企业60年的历史,意图寻找民营企业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导报》2009,(7):64-64
60年,弹指一挥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个极不寻常的峥嵘岁月。60年,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革开放的春潮激荡,神舟飞船的星空探月,奥运圣火的“无与伦比”,这一系列时代画卷组成了迷人的奇观和恢宏交响。60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生活等,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导报》2009,(10):64-64
60年,弹指一挥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个极不寻常的峥嵘岁月。60年,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革开放的春潮激荡,神舟飞船的星空探月,奥运圣火的“无与伦比”,这一系列时代画卷组成了迷人的奇观和恢宏交响。60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生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