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家族企业家对家族企业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力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对其保持较强的个人依附,家族企业的创立与初步发展时期,是家族企业偏重依赖家族企业家的特殊时期。随着家族企业的深入发展,家族企业会逐步突破对家族企业家的个人依附。家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实际就是家族企业对家族企业家依附作用的确立与突破过程。  相似文献   

2.
南存辉 《中国工商》2003,(12):116-119
家庭企业是一种以家庭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企业组织形式。其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家族手中。由于其固有的家企业合一的特征,在企业的初创阶段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极低的监督成本和明显的竞争优势。但家族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其一元化的产权制度,又必然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家族企业变革的核心在哪里?本文给出了一种答案,值得我们民营企业家思考。  相似文献   

3.
林兴发  王文斌 《北方经贸》2007,(11):112-113
在制约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文化因素是重要的内因。传统家族文化中的家长制、血缘相亲和家族主义严重阻碍了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家族企业要通过破除家长制,培育现代企业家人格;走出"差序格局",实行人本管理;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来构建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观念速览     
家族掌控的企业遍及全球,从零售业、银行业到时尚业和汽车业,比比皆是。从主要衡量指标比如股票市值和股本回报等方面看,家族企业的表现一般胜过公众持股的公司。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家族企业为经济发展和就业撑起了大半边天。INSEAD商学院领导力教授、国际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创办主任Randel Carlock认为,家族企业的成功与否在于其是否能在家族和企业之间找到战略契合点。家族企业往往有着健全的商业战略,  相似文献   

5.
范博宏  张天健 《新财富》2011,(10):90-95
拥有欧尚集团等企业的法国穆里耶兹家族,目前已传承到第五代,有780名继承人,但家族管理仍是井井有条,家族企业价值也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家族宪法的指引。每位有心永续经营的中国企业家,都该严肃考虑立一部世代流传的家族宪法。  相似文献   

6.
涂思瀚 《现代商业》2013,(23):178-179
家族企业中存在着两重代理关系。一种是所有权层面的控制权与现金流分离形成的第一重代理关系,另一种是家族企业主与家族/非家族雇员在管理层面形成的第二重代理关系。本文主要研究在第二重代理关系中,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下,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下,企业家精神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是家族雇员的不确定性影响强于非家族雇员,而这种不同的影响强度根源于企业主与家族雇员间的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通常是指那些由个人或家族创办的,并至少有两代的家族成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政、财务决策过程中均起主要作用的企业。据统计,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由家族所有或经营。在我国150万家民营企业中80%也是家族企业,由此可见,家族企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李军 《市场周刊》2007,(3):52-53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中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家族企业迅速发展了起来。最近十几年,家族企业作为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重新获得了学术研究和政府政策的正视和兴趣;国内理论界已经逐渐改变了对其不屑一顾的否认态度,开始尝试以客观、理性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大陆的家族企业,并希望能够对其成长发展提出中肯的分析和建议,从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家族企业成长发展道路。对于家族企业的本质定义,从国内外的学观点来看,学对家族企业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但大多学是根据参与企业经营的家族构成要素,即所有权、管理权和代际传承等来对家族企业进行界定,基本认同家族企业是家族与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型组织形式这一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刘少红 《商业时代》2012,(27):94-96
家族企业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组织形式,在家族企业的成长中,信任是影响家族企业成长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家族企业的双信任系统模式为基础,研究了我国家族企业信任结构的动态演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任结构与家族企业成长的关系。家族信任与企业信任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企业发展初期,家族信任占据绝对优势。当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企业信任必然超越家族信任而主导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最终成为公众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商》2004,(6):37-38
根据美国的《家族企业评论》最近所发表的一篇报道,在全球500强企业中,37%是家族企业。另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大约80%的企业与家族有关。在美国和欧洲,早期的工业化是随着家族企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当时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经营。即使在当代,世界各国的家族企业仍然是企业群体中数量最为庞大的部分,也是各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在美国,家族企业是经济的主导力量:7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11.
吴昊 《现代商业》2008,(3):160-160
家族企业是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一种基本企业形式,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种基本形式。所谓家族企业,指在企业存续运作期内,由同一家族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家族成员直接拥有或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或企业的领导权在家族内继承的企业,家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当前面对社会进步、市场经济转型及家族企业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家族制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家族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以便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家族制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范博宏  俞欣 《新财富》2013,(1):106-110
“美的模式”对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或具借鉴意义,一方面,家族企业重用职业经理人;另一方面,以“体外模式”培养接班人,家族传承和企业长青均得以实现并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认知对家族企业制度变迁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上海、浙江110家中小家族企业为样本,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和Wilcoxon秩和检验两种方法,检测了家族企业家的创新价值观、创新动机、创新素质与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家的创新价值观、创新动机以及创新素质对家族企业管理开放度有显著的影响,且企业家家族取向程度低,目标偏好于事业,创新素质高,家族企业管理开放度就高;反之,则管理开放度就低。家族企业家的创新价值观、创新动机以及创新素质对家族企业所有权开放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和持续成长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传统视角下,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强调的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转移,而一些新的研究认为,由默会知识、社会关系和企业家精神等组成的特异资源是影响家族企业传承机制和成长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分析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传统观念以及默会知识、社会关系、企业家精神三个特异资源主要可识别要素,并指出"家族性"特异资源的成功传递会成为家族企业发展壮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家族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和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之中,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出任,企业内部管理带有浓厚家庭色彩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家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非家族化管理就是其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本文特别就新经济背景下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以人为本、重构企业文化、加强监督机制、家族成员有区别地退出等五条有效建议,认为家族企业必须对现有人才结构、组织方式、文化理念等各层面进行变革,成为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透视家族企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族经营不是落伍的代名词.根据调查,在当今世界上,家族企业仍是最普通和最主要的企业织织形式之一.在美国约有 90% 的企业为家族企业;在英国这一比例也高达 70%.世界各国的大企业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家族企业,例如 < 幸福 > 杂志所列的 500家大型企业中,有 175家为家族企业:在美国公开上市的最大型企业中,有 42% 的企业仍为家族所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一年来,笔者在250家民营企业中对家族企业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主要地了解了家族企业的数量比例,研究了家族企业存在的必然条件并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利弊分析。一、家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本次研究,将家族企业的特征指标界定为:临界持股权为70%;家族成员或准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家族成员或准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按此界定,在调查研究的260家民营企业中,有197家企业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民营企业比例为76%。按企业规模划分: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内规模的企业,家族企业所占比例为82%;年销售收人100-999万元现模的企业,家族企业所占比例为79%;年销售收入100-9999万元规模的企业,家族企业所占比例为7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规模的企业,家族企业所占比例为72%。  相似文献   

18.
所谓家族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和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之中,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出任,企业内部管理带有浓厚家庭色彩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家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非家族化管理就是其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本文特别就新经济背景下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以人为本、重构企业文化、加强监督机制、家族成员有区别地退出等五条有效建议,认为家族企业必须对现有人才结构、组织方式、文化理念等各层面进行变革,成为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接班政治学     
《新财富》2013,(8):10-10
伴随六成最有钱的民营企业家年过六旬,中国家族企业集中进入了接班季。接班绝非一蹴而就,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即使设计精密仍可能难免出轨,其中涉及无数细节安排。比如,富一代如何从小栽培子女,使得江山代有人才出?有多名子嗣时,企业股权要不要平分,管理权传长还是传贤,如何选择更匹配公司运营的“贤者”,并把握传递权杖的最佳时机?女婿和儿媳能否跻身传承行列?如何完善家族治理体系,避免家族与企业内派系林立、内斗消耗?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20年改革的风风雨雨中不断壮大,作为民营企业重要形式之一的家族企业也得到发展,家族企业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地位日益重要,但是受我国大环境影响,家族企业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遇到障碍和问题的分析及政府对其治理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家族企业的发展,使其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家族企业的特点及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家族企业特点是家族所有和家族控制,即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发生分离。家族企业一般以亲属关系为纽带组成一个经济实体,家族成员之间受传统的家族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